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央党校作了题为《当前经济形势和重点工作》的报告。在长约两小时的讲座中,李克强全程脱稿,中外经济数据信手拈来,有些能够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古今故事娓娓道来,时不时透露自己考察的所见所闻。总理这份对13亿人经济账了如指掌的“专业范儿”让现场听众为之折服。(人民网10月24日)
读罢这则消息,令人心潮澎湃,浮想联翩。在我们的工作中,部分干部不正是缺了这种对工作了如指掌,游刃有余的“专业范儿”吗?
所谓“专业范儿”,就是不仅能就某件事情、某项工作、某个领域或者某项政策讲出是什么,而且能说出为什么;不仅能用专业术语进行学术交流和权威阐释,而且能用人民群众听得懂、喜欢听的语言,进行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解读。既能钻得进去,更要讲得明白,这样的“专业范儿”,不仅深得所在行业或领域的信赖,而且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要想达到这种境界,没有长久刻苦的钻研、持续勤勉的努力和高度负责的精神是无法实现的。作为大国总理,工作之繁重用日理万机、夙夜在公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可他却能将一些经济数据信手拈来,“有些甚至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并且将枯燥的经济学讲得生动传神,使得“当天上午的中央党校礼堂掌声阵阵而且笑声连连”,仅这一点就展示出李克强同志的致学严谨、认真负责以及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比热爱。
反观当下,在我们的党员干部中“差不多”先生、“马虎”干部大有人在,做工作总是以“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认真呢?”为“口头禅”,迎接检查、汇报工作、接待群众咨询总是习惯用“大概”、“估计”、“基本上”等词眼来搪塞,稍作追问,就会变成“结巴”甚至傻了眼,倍受党员干部及人民群众诟病。这也反衬出一些党员干部“干工作浮在表面,不愿深入”的漂浮作风和“遇事不探求就里,得过且过”的颓废精神,值得各级组织警惕,要发动党员干部及人民群众监督检举,以党章党规党纪为“鞭子”,发现一起,曝光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当前,“十二五”即将圆满收官,“十三五”即将扬帆启航。前途光明,催人奋进,任务艰巨,不敢懈怠,需要更多像总理这样的“专业范儿”,唯有认真学习,积极践行,甘于寂寞,乐于奉献,“专业范儿”才能在全体党员干部中蔚然成风,才能推动“中国梦”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