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很受欧洲的重视与欢迎。欧洲大国都想同中国做好朋友,而且是最好的朋友。先是习近平主席在对英国国事访问时得到英方的超规格接待,接着是荷兰、德国和法国欧洲三大国领导人——国王、总理和总统前后脚地来访。而且,作为对其两国领导人即将进行的访问的造势与预热,德法两国大使柯慕贤与顾山还联合署名,在中国最具政治影响力的报纸《人民日报》上发表了标题为《德法是中国在欧盟的核心伙伴》的文章。文章在充分强调德法在欧洲事务与世界事务中的重要地位与影响力的同时,也明确表示愿意“在多年前与中国建立(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基础上,同中国在多方面展开更深入的合作,积极推动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做中国在欧盟内最好的好朋友和最最重要的合作伙伴。用一句话来概括这篇文章的核心意思,就是德法是欧盟国家中最有资格同中国做好朋友的国家,它们非常愿意做中国在欧盟内最为核心的合作伙伴,中国应当以德法作为与欧盟国家合作的首选。这看起来很有点同英国之前宣称的“英国想成为中国在西方最好的伙伴”叫板的味道。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此次对英国的国事访问,不仅成功地使中英两国之间的关系从“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升级为“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开启了两国关系的“黄金时代”,而且还使英国即刻从这种新的伙伴关系中获得重大实惠,获得一份额度高达400亿英镑的经贸合作大单,在各领域大合作急剧升温。这对那些经济复苏尚不稳定的其他欧洲国家来说,无不是一个巨大的诱惑。英国在新一轮对华关系中的领先表现,及已经或即将从中获得的巨大经贸利益,让德法这两个传统的中国合作大国难以淡定,在两国领导来访之前,即先由两国驻华大使联合发表署名文章,展示实力,允诺好处,希望中国未来能与它们进行更进一步的合作,特别是经贸领域的合作。
英国与德、法虽同为欧盟成员国,但二者之间却素来不对付。英国因在欧盟内的利益诉求难得满足,而对德法不满;德法则因英国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一贯三心二意的表现和最近几年“脱欧(盟)”呼声日高,对它始终不怎么信任,不仅不真心把它当作“自家人”,而且还时常担心它会成为打入欧盟内的“特洛伊木马”,不仅处处提防它,遏制其在欧盟内享有更大发言权和影响力,而且还在国际上多面同它竞争,阻止甚至遏制其独享某项权益,防止其坐大,威胁它们的利益。如此背景下,英国和德法都好想同中国做最要好的朋友,以便能坐到中国“经济高铁”的商务舱,为本国经济界争取到更多更大的订单,最便捷、最舒服、最大化地分享中国发展所形成的强大辐射力的红利,但又不愿看到对方,特别是德法不愿意英国,在新一轮对华关系调整中占尽先机。由此,一场以德法为代表的欧陆国家与英国争夺对华关系优势的激烈角逐将无可避免。随着这场竞争的展开,英国与欧陆国家的对华关系将无可置疑地进入一个“新均势外交”时代。
自16世纪起,欧洲各国即为争夺欧陆与海洋霸权,相互间合纵连横,在一方不能处于绝对优势享有欧洲霸权的情况下,通过与其他国家的联合、结盟,尽力阻止或压制其竞争对手享有绝对霸权优势,以保证自己的最大化利益, “均势外交”因此而长期成为欧洲国家在相互霸权竞争中所惯用的一种外交策略与手段。时至今日,随着战后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各国之间好像已进入一种“一家人”的状态,传统的欧洲霸权竞争似乎已经销匿。但事实上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英国与德法等欧陆大国间的明争暗斗,激烈竞争,仍无处无时不在。例如,在这次新一轮对华关系调整中即表露无疑。
从不打招呼即率先宣布作为创始成员国加入中国倡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建设计划,到最近给予中国国家元首习近平主席的到访以超规格国礼接待,并签下巨额经贸大单等,英国似乎已在对华关系新调整中拔得头筹,抢得了先机与优势。这似乎让欧陆几个大国“很捉急”!
按照“均势外交”的思维逻辑,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荷、德、法欧陆三大国领导人的来访中,为争取中国同它们做朋友,他们肯定会有对华有更为友好的表态和更深入合作计划的提出,有更大的实际争取行动。在未来欧洲国家的对华外交中,无论英国,还是荷德法,它们肯定会在争取做中国“最好的伙伴”资格上互不相让,双方都不愿让对方独享中国发展的巨大经济红利,并将为此展开对“中国朋友”的强有力“争夺”,结果虽不至完全阻止或遏制对方获得对华友好的经济与其他红利,但至少也要争取到“利益均沾”,在中国对外经贸交往中占据较大的优势和较为有利的地位,避免自己因对华关系的失败而在欧洲俱乐部中失重或落至劣势地位。
对英国与欧国家围绕中国发展红利所展开的竞争性对华外交,我们或许可以称之为欧洲国家间的“新均势外交”。只不过在这种“新均势外交”中,英国和作为欧盟核心国的荷、德、法作为两大竞争力量,竞争的不再是传统的欧洲霸权,而是对华关系中的最大化红利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其在欧盟俱乐部中地位与影响力的增减。荷、德、法等国担心英国通过与中国的“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仅尽享从中国经济发展中获利的先机,还会担心中国因此而冷落它们,因而急急要通过对中国的访问,寻求与中国的更进一步合作,来阻止英国在对华关系中的“领先”,独享对华友好之红利。它们都想通过作为中国最为核心的合作伙伴,为各自经济的复苏、增长获得最大最稳定的活力刺激,为其在欧洲乃至世界政治舞台上的竞争中赢得最大化利益砝码,在欧盟内部影响力与利益谈判中获得更大的底气与力量支持。
对英、德、法、荷等欧洲大国争相要同中国“交好”的这种似火热情,我们无需否认其背后强大的利益驱动,也无需为难如何取舍。我们只管摆席待客,畅谈发展与合作就是。当然,我们也要保持充分的淡定与清醒,好好筹划,好好把握和利用这一难得的大好格局与趋势。若把握和利用得当,笔者认为中国将会从中获得以下几点重要利益。
一、可在包括对英国在内的中欧关系中占据更大的主动与主导权,在中欧交往中最大化地维护和争取中国的国家利益。充分利用以上欧洲国家在“应对欧洲、亚洲乃至全球性紧迫问题”,如欧洲经济复苏问题、乌克兰局势、叙利亚内战及难民问题、国际反恐等诸多热点问题上,需要和欢迎中国扮演角色、发挥重大作用的需求,积极参与解决国际热点事务,积累解决重大国际危机的经验,不断提升自身国际影响力,塑造和强化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国际形象,为自身发展赢得更多的国际社会资本。同时,利用有英、德、法等支持的亚投行,以及即将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等多种国际平台,积极宣传自己的发展理念,争取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给予最大理解与认可,并在新的国际游戏规则制定方面争取更大话语权,在未来国际事务中获得更大影响力。
二、充分利用欧洲各大国都希望同中国进行更大更多合作的急切心情,以中国“世界上最大市场”和未来强大的经济发展潜力为诱导,各个击破其对各自优势经济技术领域的保护壁垒,使它们愿意以相关领域的技术与产品价格优势作为更具份量的竞争要素来同中国合作,取彼之长,补己之短,提振中国的整个经济形势,加速中国经济结构与产业体系的升级调整。同时,借力以上各国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增强中国经济的抗国际风险能力。再有,争取它们在对华军事禁售、对台售武等领域的松动和对我们更为有利的承诺。
三、借力制美,缓冲和化解美国主导的TPP计划实施可能对我国发展的影响。随着美国重返太平洋计划的提出,到不久前美国主导下的跨太平伙伴关系协定(TPP)的达成,美国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围堵意图已日益明确。中国同欧洲各大国间关系的不断加强和相互间合作的更进一步深化,将会对美国遏制中国和平崛起战略的影响起到缓冲与化解的作用。
四、这种“新均势时代”下的中欧关系,将会对我国敦促欧洲国家尊重中国在南海的国家权益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为中国争取欧洲各大国理解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政策立场与维权行动提供更多的机会与可能,为中国维护与扩大在南海的国家权益带来更为有利的国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