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以律己在“三严三实”理论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中心位置,既是严以修身、严以用权的具体体现、核心要求,又是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实践起点、根本保证,更是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的安身立命之本。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指的就是严以律己。说到底,严以律己就是要管住自己。
坚持多省常省,做到心有所畏。“君子之心,常存敬畏”。敬畏是人生的压舱石、是自律的开端,心存敬畏才能行稳致远。要敬畏人民,就是把群众满意作为自己工作的最高追求,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行动上服务群众,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多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要敬畏组织,时刻摆正自己位置,严格遵守组织纪律,自觉维护组织权威,坚持在党组织的领导和监督下履职尽责。要敬畏法律,“畏法度者最快乐”,“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在法律面前,多一些自律、少一些盲目,多一些自省、少一些放纵,习惯于在法律约束下作决策,在制度笼子里办事情,自觉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要敬畏职责,心存敬畏才会明白职责所在、使命所系,守土有责,千方百计做好本职工作。要敬畏人生,“吉人自有天象”,坚持立德于己,修好人品、修好官德,坚持立信于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勤勤恳恳做事,快快乐乐从政。
坚持谨小慎微,做到行有所止。“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始终牢记宗旨,做到令行禁止,守住根本,俯仰无愧。要防微杜渐。“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处的一系列严重违纪违法案件警示我们,不守纪律不讲规矩,往往是一切腐败现象的源头。习近平总书记再三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就需要领导干部从小事做起,从点滴抓起。慎初、慎微、慎行,方可确保忠诚、干净、担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必须牢记“一处弛则百处懈”,时刻审视自己的所作所为、一举一动,恭默守静,慎终如始,真正做到“根深不怕风动摇,身正不愁影子斜”。要接受监督。监督是最好的防腐剂,当前,来自社会、媒体、群众的监督只会越来越多,力度只会越来越大。要自觉接受监督,用“显微镜”查问题,用“放大镜”看危害,用“多棱镜”找根源,时刻反省查改自己在律己、做事和言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彻底铲除权力寻租、腐化变质的空间与土壤,主动适应在监督的状态下工作和生活。要严守底线。自律是人生的“安全阀”,也是为官做人做事的底线。时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前面,摆正亲情与党性、友情与政策、恩情与法律之间的关系,坚持原则高于一切,低调行事、谨慎行事,做到规矩界限不逾越,法律红线不触碰,道德底线不突破。
坚持以知促行,做到干净做事。清廉之行,方有清正之誉。倘若只把“律己”当做口号、流于形式,难免出现所言所行“两张皮”的现象。那些“落马”官员都曾以公正、廉洁、清正自诩,言犹在耳,却在实际行动中越过“红线”,因沾不义之财、染不正之风、干违法之事“落马”,教训深刻、值得深思。首先,内心干净纯洁,律己源于心,根在心,始于心。一个人能否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守住内心的那份宁静与纯洁,内心干净了、思想上就会干净,思想干净了、行为上就会干净、生活中就会干净。“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领导干部干干净净、堂堂正正,个人威信和人格魅力就会自然得到提升,就会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拥戴。其次,律己才能律人,“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推动工作、带好队伍,首先必须严格自律,以身示范,时刻警醒自己管住心中的“老虎”、管住手中的权力,“正装夜行、不欺暗室”。其三,要善谋实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严于律己就是要以实干为荣、以实干为责、以实干为重,干在实处永无止境,以发展成果检验律己效果,真正让严以律己落地生根。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遵从科学精神、遵循客观规律,全面掌握实情,既谋显绩,更谋潜绩,遇到问题不回避、压力不躲闪、困难不推脱、挑战不畏惧。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一个节点一个节点的把握,精准发力,久久为功,推动各项工作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