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欧洲人的中国观改变了吗?

 时间:2015-11-05 14:29:00 |  记者 刘咏秋 陈占杰 | 字体:【 】| 阅读: 110

近期,英、德、法这欧盟的“三驾马车”不约而同地与中国开展高层互动,意味深长。事实上,十年前中欧关系也曾一度紧密,但随着人权等话题的甚嚣尘上,双方正常关系一度受到干扰。那时的欧洲意气风发,对正在追赶路上的中国,虽好奇,但心存优越。如今,在经历了全球经济危机和欧债危机后,欧洲遭受重创,而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务实的欧洲人再次抓紧中国的手。此时的欧洲人,虽骄傲,但已开始懂得聆听与包容。十年的时间,给中国带来巨变,也给欧洲各国带来了新的中国冲击波。

5月31日,中国驻希腊大使馆,中希两国儿童在首届“中华杯”少儿才艺大赛决赛上表演节目。新华社

德国:对默克尔访华期待高

德国总理默克尔于本月29日至30日访华。正如德国科学和政治基金会的专家纳迪娜·戈德哈特所说,“中德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基于两国日益紧密的贸易关系”。在德国人眼中,中国无疑是一个经济大国,也是巨大的市场。对这个遥远的国度,德国人充满着好奇,也并未掩饰自己的野心。

不完全认同中国传统理念

本报记者曾经街采过一些德国人,问他们对中国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有人说,中国人各种动物都吃,有人说中国人口众多,有人说中国的经济增长很快,已经超过德国,更是成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有人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觉得清早在公园打太极是一种健康无比的生活方式;在屠呦呦获诺贝尔奖之前,很多德国人就已经觉得传统中医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还有去过上海的德国人瞬间被这座城市的繁华所震惊,甚至认为与之相比德国简直是“大农村”。

当然,生活经验和文化差异,导致了德国人并不完全认同中国人对很多事物的看法。很多德国人都宁愿周围的生活环境多一些传统老房子,有历史感,也不愿住在高楼大厦钢筋水泥的环境中;宁愿用最老土的手机,也不愿冒着信息安全的风险去追最新款智能终端的浪潮;很多人在被问及新年愿望时,绝口不会提“恭喜发财”,反而觉得钱赚得越多,会越辛苦。过得快乐,钱够花就好。

在中国,许多孩子从小被灌输“出人头地”的理念,长大要有出息。记者就这个问题也问过德国朋友,他们倒是觉得长大了之后就独立了,和父母的“面子”关系不大,自己过得开心就好。工作不会去考虑光宗耀祖出人头地,更加强调个人的现状和发展需求。

有些德国人会觉得中国的约束太多,二十几岁的青年男女仅仅是因为“到了年龄”而被家长催婚或者逼婚,这在德国是很少见的。三十多岁仍然未婚但也不觉得有任何罪恶感的德国人大有人在。而且在德国,两个人在一起并不一定要结婚,伴侣关系也受法律保护,而且即使结婚也不一定要小孩。总之,德国人看待中国“传宗接代”的理念,是对自由意志的一种约束。

合作共赢是最佳也是唯一选择

不过,无论中德两国人民的意识形态差异有多大,经济利益还是放在首位的。2014年,中德贸易额达到了1500亿欧元,德国是中国在欧洲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最重要的技术引进和投资来源国。与此同时,中国也是德国在亚洲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这次习近平主席访英,带去了近3000亿人民币的大订单。英方按照皇室最高礼节鸣响礼炮迎接,也能看出西方国家对中国这个巨大经济体的重视程度,中英关系也随着习访达到了一个高峰。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德国对默克尔总理月底访华的效果也有着很高的期待。而近期中国与欧洲英法德三大国外交出现高潮,欧洲几个大国相互之间似乎也在铆着劲,尽可能地加强与中国的贸易联系。

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第一总经理贝诺·彭泽博士10月22日在接受本报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我们期待默克尔总理的访问能继续加深德中双边贸易关系,使两国能从中获益。”彭泽表示,默克尔的此次访华将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两国在创新工业领域的合作,并促进和推动生产链的数字化合作。

德国外交政策协会的约翰内斯·卡杜拉表示,默克尔总理本次访华最为关注的事情之一,就是如何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中国经济增长的放缓和人民币汇率下调给德国投资者和德国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对于中德之间的发展态势,驻德大使史明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德位于“新丝绸之路”两端,也是沿线国家中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德国已加入亚投行并成为出资最多的域外国家。德政府、经济界及研究机构正积极探讨在“一带一路”框架内如何开展具体合作。双方既可加强双边合作,也有能力、有条件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

因此,在德国人的眼中,即使和中国有再大的文化和思维差异,在中欧联系日益紧密的大背景下,合作共赢将会是最佳也是唯一的选择。

法国:对中国崛起心态微妙

英德与中国的走近,也让法国不甘落后。11月初,法国总统奥朗德将访问中国,引发法国各界的期待。

过去的十来年中,中法之间经历过友好,也曾有过矛盾,如今的法国人是怎么看中国的呢?在法国,媒体对普通民众的世界观一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于是,法国民众总是在媒体构筑的“镜面”下,被引导着感受和认知中国。

法媒报道中国比以往客观

十多年前,记者首次常驻法国,当地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多为负面,中间也夹杂着不少意识形态的偏见。虽然也有正面报道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容,但数量较少。

不过最近几年来,情况正在悄悄改变。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法国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越来越多。在法国几大媒体的网络版,有关中国的报道几乎天天可见。以法国最大的报纸《费加罗报》为例,涉及中国的报道比涉及日本、印度等亚洲国家的报道比例高出不少。

尤其是最近习近平主席访问英国,法国媒体也给予了广泛报道,其中中广核集团与法国电力集团联手拿下英国核电项目更是被高度关注,认为这对法国的核电产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法媒对中国经济领域的报道远多于政治领域,对中国对外关系的报道多于国内问题。在这些报道中,法国媒体基本以事实报道为主,评论较少。《费加罗报》《回声报》等主流报纸对中国的报道比较客观,主要是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重要动向进行及时的报道和分析,为法国决策者和企业家提供重要资讯。

不过,向来高傲的法国人对待中国崛起的心态十分微妙。一方面希望与中国合作,另一方面又难以真心佩服这个他们认为的“暴发户”。所以,法国媒体在报道中国崛起时往往是一副酸溜溜的基调——一边引据大量图表数据事实夸耀中国的发展,另一边无处不藏着隐晦的鄙夷,诸如频繁地把中国称为“中央帝国”,不竭余力地将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处境艰难的廉价劳动力、高效的模仿能力甚至盗版能力联系在一起。不过法国媒体一向喜欢讽刺和批评,很难说人好话,所以也就见怪不怪了。

政商界对华要友好得多

在法媒的渲染下,不少法国民众对中国的印象仍难以改观:“中国制造”成了假冒伪劣的代名词;满大街中国游客的行为并不与他们的财力相符;面对中国的发展,一些法国人也感到“害怕”。不过,如今法国普通百姓也已经开始渐渐感受到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中国国际地位提升,认识到与中国开展经济合作可以给法国带来机会。

相对媒体而言,法国政府对中国要友好得多。今年8月16日,在天津港“8·12”爆炸事故的几天后,远在1万多公里以外的法国外长法比尤斯致信中国外长王毅,提出如果中国需要的话,法国可以立即派遣一支民事安全(指保护民众安全的预防与救护措施)队伍前往中国天津,帮助救灾。法比尤斯在信中指出,爆炸事件是一场真正的灾难。法比尤斯向遇难人员的家属表示最诚挚的哀悼。他指出,在这个悲剧性的情况下,法国向中国人民和政府表示深切的同情和支持。

而法国商界对于中国,更可谓是热情高涨。在阿尔斯通水电部门,从车间负责人到部门总管,言必称“中国”;在埃菲尔铁塔旁,法国酒店巨头雅高和中国华住集团宣布互相持股,开启中法酒店业经营合作的新形式;在达索航空公司位于波尔多的生产基地,该公司总裁埃里克·特拉皮耶郑重声称,达索公司高度重视中国私人飞机市场。事实上,达索于今年年初首飞的猎鹰8X高端商务机瞄准的客户群,相当一部分就在中国。

意大利:中文的“存在感”越来越强

位于罗马市中心的西班牙广场上,林立着大大小小的国际一线品牌专卖店,这里是来自世界各地游客的购物天堂。10年前,如果一个中国游客走进其中一家店铺,或许会遭遇营业员高冷的面孔,抑或难以得到中文服务。而如今,迎接中国游客的,则会是一句字正腔圆的“你好”和殷勤周到的服务。与此同时,在旅游景点、退税柜台、甚至是高铁自动售票机和列车上,中文的“存在感”越来越强。

旅游业只是一个小小的缩影。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当下,意大利人渐渐体会到中国为意大利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中国在他们心中的形象自然也有所不同。

不少意大利人对中国兴趣浓厚

“中国游客现在的购买能力可以说是亚洲最强的。”已经在巴宝莉工作三年有余的莫妮卡对记者说,“会中文的意大利本地人或者是华裔店员在店里的销售业绩总是数一数二的。”

据统计,意大利已经成为中国游客赴欧旅游的首选。而手头宽裕的国人也已将赴意购买和体验奢侈品作为旅游支出的必选科目。年增速超过一成的游客数量和购买能力这两项硬指标,让意大利人不愿轻视任何一位来自中国的“金主”或“潜在金主”。

除了对中国游客的欢迎,不少意大利人对中国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意大利资深媒体人法兰蒂告诉记者:“意大利社会的包容性很强,也很务实。现在,中国的经济迅速崛起,这让许多意大利人有了希望进一步了解中国的热情,包括它的社会、文化,这反过来会促进两国经济的发展。”

显然,意大利人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在意大利悄然升起的“汉语热”正印证了这一点。截至目前,意大利境内已经有11所孔子学院,34个孔子课堂,学生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接触汉语的年龄越来越低,参加汉语水平考试和“汉语桥”比赛的意大利人更是越来越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意大利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学校开展汉语教学的政策。

意大利人大卫因为工作原因经常往返于意大利与中国,已近而立之年的他依然利用业余时间在罗马大学的孔子课堂学习中文。“中国和意大利文化差异很大,学些中文方便我跟他们交流,也是我事业上的一块‘敲门砖’。”

陈晨是一名汉语老师,她在罗马“维多利奥·埃马努埃莱二世”国立住读学校开设的孔子课堂教授中文。据她介绍,在这所学校就读的基本上都是“社会精英”二代。

“孩子们的父母非常鼓励他们学习中文,也很支持他们在寒暑假到中国走走看看。”陈晨说,“家长们看重的是中国经济的发展潜力,他们觉得孩子学会中文有利于他们将来的就业和发展。而孩子们带回来的所见所闻也默默地影响着他们的父母,甚至是一部分意大利人对中国的看法。”

希望中国参与经济发展

“我们惊讶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希望中国能够给我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参与我们的经济发展。”意大利工业联合会首席经济学家卢卡·保拉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2014年6月,在中意两国总理的共同见证下,双方签署了新的《中意关于加强经济合作的三年行动计划》。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言,“中意合作已经超越了简单的商品买卖关系,进入了高端引领、强强联合、互利共赢的新阶段”。

中国有巨大的市场、充足的资本和低廉的劳动力;意大利有领先的技术、精湛的工艺和成熟的管理经验——二者的互补与融合让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焕发出了巨大活力。目前,意大利已成为中国在欧洲的主要投资目的地之一,在意中资企业现有100多家,涉及电信、金融、机械制造、研发科技等许多领域,同时还为意大利提供了上万个就业机会。

另一方面,作为“中小企业王国”,意大利积极鼓励其企业进军中国市场,通过传统贸易、新兴的电商平台、或是打破地缘属性“共同创造”的模式,努力拉近与中国消费者的距离。

“我的意方合作伙伴们都认为,中国市场的品牌发展和消费者的市场认同不仅仅会引发在中国市场的巨大销售增量,还会带动亚洲市场,甚至是全球市场的消费。” 一直与意大利高端时尚产业频繁合作的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说。

捷克:对华印象偏于保守

2015年2月18日,中国羊年春节除夕,捷克首都布拉格最负盛名的老城广场人头攒动。当日,“欢乐春节”全球欢庆活动首次在这里举行,捷克民众也给予了这次活动良好和积极的评价。

然而此后几天,捷克国内一些反华势力在网站上发贴,极尽丑化中国代表团的表演,还通过法院起诉布拉格市政府允许中国艺术团在捷克文物保护中心开展艺术演出活动,破坏文化景观。

绝大多数捷克民众对他们的指责并不认同。很多网友跟帖痛斥他们的行为,认为既然其他国家可以在这里搞不同形式的文化艺术活动,来自遥远中国的艺术团体当然也没有理由不可以在这里演出。

虽然这些反华势力这次把自己弄得灰头土脸,最终黯然收场,但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捷克人对中国看法的分裂。

对中国的偏见根深蒂固

遭受过苏联军队入侵,经历过“布拉格之春”和“天鹅绒革命”的捷克社会,对社会主义国家有着执拗的敌视。再加上由于哈韦尔反华势力多年的经营,以及西方舆论的影响,多数捷克民众对中国的印象并不算正面。而且捷克社会偏于保守,对外来的文化和民族比较排斥,捷克政府至今仍然抵制孔子学院进驻捷克首都布拉格。

2014年1月,内恰斯政府因丑闻下台,新上台的捷克社会民主党组阁,索博特卡出任总理,新政府组建伊始即制定了外交为经济服务的战略,在这一问题上捷克政府与捷克直选总统泽曼高度契合。中国政府对捷克新政府在各种场合释放的善意及时作出了回应,随后便有了双方热络互访互动。但是,看得见的热闹背后,其实并未改变中捷关系的实质,捷克急于改善对华关系,从始至终都是为了经济利益。在这一点上,捷克政府从不掩饰,并且在各种场合宣传,一方面对外是为了安抚美国,另一方面对内为了争取民心。

由于捷克国内的反华意识根深蒂固,改善对华关系并非一朝一夕之举,无论是总统还是政府,始终面临着国内外的巨大压力。泽曼总统曾在公开场合被亲美反华势力扔鸡蛋起哄;为抗议泽曼总统出席中国纪念二战胜利阅兵式,捷克艺术家组织把总统府悬挂的总统旗帜恶搞换成了红裤衩,讽刺泽曼和中国、俄罗斯交往甚密。捷克外交部长首访中国时,捷克媒体也是铺天盖地指责捷克外长出卖人权换取经济利益。

部分捷克民众盼中捷友好

虽然中国的政治体制在捷克并不受欢迎,但是不少捷克人都认为,在经济上中国与捷克可能会走得远一些。为了顾及美国,捷克没有加入亚投行,但是捷克政府和总统都有意愿发展与中国的贸易伙伴关系。

自去年以来,双边政府一连串的高层互访互动,双方在金融、航空、机械、环保等领域签署多项合作协议,文化体育及科学教育等领域的交流活动也空前活跃。中国银行入驻捷克,北京至布拉格直航开通,华信、陕鼓等国内知名企业大手笔投资捷克等,中捷双边关系似乎迎来了蜜月期。

不过,中捷两国高层来往,基本上所有议题和声明都和经济贸易有关,而且未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会保持这种局面。但是,如果要增进捷克民众对中国的好感,实现中捷关系实质性改善,单靠经济合作和投资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加大人文和文化交流,前文提到的“欢乐春节”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捷克前几年因为意识形态伤害了中捷两国的友好关系,是很不明智的。”拉吉斯拉夫是一名企业主,他对记者说,他本人很喜欢中国文化,全家经常去吃中餐,因为中餐很好吃,也很相信中医里的一些养生理念。“我相信,中医和中国文化会在捷克越来越受欢迎的。”

“对中国漠视,或带着有色眼镜来看中国或与中国打交道,是非常愚蠢的。”拉吉斯拉夫说,“在与中国的交往上,我们已经远远落后于其他欧洲国家,最近新政府和总统终于走上了正确的道路。希望新一届政府能够把中捷关系保持和发展起来。”

希腊:文明古国间的惺惺相惜

差不多每个在希腊的中国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不管在多么偏远的小镇或小岛,冷不丁就会出现一位年龄稍长的男士主动跟你寒暄,问你来自何处。当你报上国名之后,他会立即告诉你,他去过多少个中国的地方:广州、上海、舟山、青岛、天津、大连……几乎全是港口城市。而这位男士,铁定是一个退休水手,甚至船长、大副。他们在说出对外国人而言相当拗口的中国地名时,发音惊人地准确;假如英语足够好,他们一定乐于分享在中国的经历。

“很多很多年前,那时候还是毛时代……”他们通常会这样开头。

希腊老人拉记者回忆中国往事

不过,其中某个故事,会有所不同。

那是今年1月25日希腊议会选举那天,在齐普拉斯(大选获胜后担任希腊总理)投票的第27小学投票站,外国记者云集。上楼梯时,一个擦肩而过的老先生跟我们打招呼,问我们是不是中国人,我们回答说“是”,就匆匆干活去了。

待我们做完各式采访,发现老先生还在耐心等候我们。他自我介绍名叫斯达夫罗斯·贡特罗雅尼斯,执意邀请我们到他们就在投票站附近的家里去。到了老先生家,坐定之后,夫人端出甜点、咖啡,贡特罗雅尼斯则找出了一堆照片、明信片、信件等,在儿子和夫人帮助下,讲述他的中国故事。

今年86岁的贡特罗雅尼斯是一位船舶工程师,跟随希腊的船走遍世界,去过中国的很多地方。但真正令他与中国产生不解之缘的,是上世纪90年代发生的一件事。1996年底,贡特罗雅尼斯在船上心脏病突发,被就近送到岸上救治,那个地方名叫大连。

“我认为这会是最后一次去中国了。我浑身冰冷,觉得自己就要死了。”贡特罗雅尼斯说。

贡特罗雅尼斯被送进大连铁路医院。一位姓解的女大夫,以及其他医护人员给了他极好的救护,贡特罗雅尼斯从死亡边缘被拉了回来。他在铁路医院住了18天,不仅度过了新年,而且在自己儿子“命名日”的那天,医院特意给他送了蛋糕——当时他儿子阿塔纳斯奥斯正在英国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贡特罗雅尼斯没有把自己病危的消息告诉儿子。

贡特罗雅尼斯至今保存着他出院时跟医护人员的合影、解大夫一家的照片等,照片因某次事故着水粘在一起,令贡特罗雅尼斯心痛不已。

“中国人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贡特罗雅尼斯说。然后拿出一个小纸条,开始大声念:“早上好!晚上好!请进,晚安……”这些,竟然是他在住院期间努力学会的汉语词汇,时不时地,他就要拿出来复习。

告别时,贡特罗雅尼斯一再表达他对中国的祝福:“你们的国家将拥有繁荣昌盛的未来。”他说。在贡特罗雅尼斯心目中,中国人聪明、勤劳、友善,这才是真正的力量之所在,必将推动中国站在世界前列。

超越意识形态看中国

虽然贡特罗雅尼斯的经历比较特别,但他对中国的认识与看法并非个案,大多数希腊人的“中国观”与贡特罗雅尼斯惊人地相似。

一方面,希腊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叉处,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就让希腊人容易接触到异质文化,且对异质文化一直抱有天然的宽容与好奇;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盛产船长和水手的海洋国度,希腊人走南闯北,见多识广,这让他们对人与事的判断往往基于自己的实际体验,而很少受意识形态的左右。

最重要的当然是,希腊乃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因此骄傲的希腊人会跨越经济、政治、距离等因素,本能地从文化上与其他国家寻找同质对应,因此作为东方文化发源地的中国受到希腊人的高度评价,就一点也不奇怪了。“东西方两大文明发源地”,成为希腊人认知中国的重要坐标。

几乎跟开头所提到的“水手”同样普遍的另一个现象是,几乎每个希腊人都会给中国人讲同一个笑话:在其他国家,当人们认为某种语言,甚至某种表达方式晦涩难懂时,他们会说,那简直就是希腊语;而在希腊,当人们遇到这种晦涩难懂的情况时,希腊人却习惯于说,那简直就是中国话!而每个讲述者都毫不掩饰要传达藏在笑话后面的隐喻:唯有这两个文明古国,才拥有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最难学的语言背后,则是丰厚悠久的文化……

如今,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特别是中远集团进驻希腊最大港口比雷埃夫斯港,两国经贸关系也更加紧密。曾在中国留学的安娜小姐竟然发现两国商人做生意时也有不少共同点:大家首先要一起吃饭、喝酒、聊天,待成为朋友了,才开始谈生意。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