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创造了友谊,贸易创造了和平。这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贸易理念,《左传·闵公二年》就有“务材训农,通商惠工”的说法,郑和远渡重洋是为了贸易而不是为了掠夺和侵略。礼仪之邦的中国人向来有将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送给别人或交换给别人的习惯。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思想和五中全会“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优进优出贸易战略,在理念上一脉相承,这既是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同时又是对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的科学认知,也是对中国发展机遇的有效把控,中国要在优进优出战略指导下实现贸易的华丽转身,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学习中国”今天推出《习近平与“十三五”十四大战略》系列文章之“优进优出战略”篇。
图为:2015年10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英国首相卡梅伦共同出席在伦敦金融城举行的中英工商峰会并致辞。
从“大进大出”转向“优进优出”
“大进大出”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外贸发展的典型特征。我国许多外贸企业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在国内完成加工后再向国外销售产品,将生产过程的“两头”都放在国际市场,通过“大进大出”,拓展了贸易市场,积累了一定的财富。这一特征有力支撑了中国贸易30多年高速的增长,造就了今日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但是,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和走同样“大进大出”贸易之路的发展中国家增多,中国的加工贸易从顶峰开始缓慢滑落,以往承接国际生产转移、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贸易模式将逐渐失去了优势。李克强总理在中国装备“走出去”和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座谈会上强调,要推动中国外贸从“大进大出”转向“优进优出”,形成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实施优进优出战略,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营造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新优势,提高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所谓“优进”,就是从我国的长远和根本利益出发,要根据国情有选择地进口紧缺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重要零部件。所谓“优出”,就是不仅要出口高档次、高附加值产品,还要推动产品、技术、服务的“全产业链出口”。
从“大进大出”转向“优进优出”是我国外贸发展提质增效的必然选择,是“十三五”时期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上指出:“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创新驱动和扩大开放为动力,坚持巩固传统优势,加快培育竞争新优势,保持加工贸易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强产业链分工合作,提升加工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促进沿海地区优化转型,支持内陆沿边地区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有序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深化加工贸易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与开放型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体系,逐步变大进大出为优进优出,推动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
优进优出战略体现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新理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优进优出战略是创新发展的新要求。“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发挥出口对增长的促进作用,增强对外投资和扩大出口结合度,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新优势。实施优进优出战略,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营造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新优势,提高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优进优出战略也是开放发展的新要求。“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加快对外贸易优化升级,从外贸大国迈向贸易强国。完善对外贸易布局,创新外贸发展模式,加强营销和售后服务网络建设,提高传统优势产品竞争力,巩固出口市场份额,推动外贸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壮大装备制造等新的出口主导产业。发展服务贸易。实行积极的进口政策,向全球扩大市场开放。”
“优进优出”并不是对“大进大出”的否定,而是脱胎换骨的改造。通过“大进大出”,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有了积累,为外贸发展转向“优进优出”奠定了基础;而只有坚持“优进优出”,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才有“源头活水”。
从单一发展模式转向综合发展模式
“十三五”时期的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在这种国际环境下,中国的外贸发展不能采取单一的出口导向模式,也不能采取单一的进口替代模式。“十三五”时期的外贸发展模式,应该是一种同时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配置国际、国内两种资源的综合发展新模式。“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指出:“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全方位对外开放是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既立足国内,充分运用我国资源、市场、制度等优势,又重视国内国际经济联动效应,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重要经验总结,是促进外贸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指出:“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同国际社会的互联互动也已变得空前紧密,我国对世界的依靠、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在不断加深,世界对我国的依靠、对我国的影响也在不断加深。我们观察和规划改革发展,必须统筹考虑和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国际国 内两类规则。”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时指出:“提高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要牢牢抓住体制改革这个核心,坚持内外统筹、破立结合,坚决破除一切阻碍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有利于培育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制度安排。要从制度和规则层面进行改革,推进包括放宽市场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等在内的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市场准入和监管、产权保护、信用体系等方面的法律制度,着力营造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要加快走出去步伐,协同推进东中西部对外开放,巩固外贸传统优势,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培育竞争新优势。”
从跟随者转向引领者
大国意味着责任,意味着担当。今后,我们必将更多地走向国际治理前台,发挥世界贸易大国影响力,从跟随者转向引领者,增强我国为全球提供公共产品和履行大国责任的能力,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
“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建议同时指出:“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积极引导全球经济议程,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协调,促进全球经济平衡、金融安全、经济稳定增长。积极参与网络、深海、极地、空天等新领域国际规则制定。推动多边贸易谈判进程,促进多边贸易体制均衡、共赢、包容发展,形成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
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时指出:“要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推动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习近平访美期间与奥巴马会谈时指出:“中国是现行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同时也是受益者。改革和完善现行国际体系,不意味另起炉灶,而是要推动它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提出的 ‘一带一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倡议,都是开放、透明、包容的,有利于有关国家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减少贫困,欢迎包括美方在内的有关各方积极参与。”
倡议设立亚投行,是中国主动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重大行动。习近平指出:“亚投行的建立有利于推动完善全球金融治理,希望各方共同努力,将亚投行建设成为一个平等、包容、高效的基础设施融资平台和适应本地区各国发展需要的多边开发银行。”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主动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重大战略构想。习近平指出:“‘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习近平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指出:“中国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拉动中国同世界经济共同增长。”
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中国主动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的重要步骤。习近平在主持第十九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争取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权力的重要平台,我们不能当旁观者、跟随者,而是要做参与者、引领者,善于通过自由贸易区建设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在国际规则制定中发出更多中国声音、注入更多中国元素,维护和拓展我国发展利益。”
从外贸大国迈向贸易强国
2013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4.16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中国全球贸易大国的地位是依靠服装、鞋帽、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确立的,没有持久的竞争优势。外贸增长已经连续几年进入到个位数增长,缺乏新的外贸增长点,外贸下滑压力大。破解当前外贸存在的问题愈发迫切和重要。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快对外贸易优化升级,从外贸大国迈向贸易强国。完善对外贸易布局,创新外贸发展模式,加强营销和售后服务网络建设,提高传统优势产品竞争力,巩固出口市场份额,推动外贸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壮大装备制造等新的出口主导产业。发展服务贸易。实行积极的进口政策,向全球扩大市场开放。”
我们要推进贸易强国进程,巩固外贸传统优势,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习近平强调:“要加快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巩固外贸传统优势,培育竞争新优势,拓展外贸发展空间,积极扩大进口。”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和高端制造业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为我国出口加上重重的砝码。习近平考察中国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时指出:“高铁动车体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水平,在‘走出去’‘一带一路’建设方面也是‘抢手货’,是一张亮丽的名片。”
我们要发展服务贸易,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提升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比重,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习近平强调:“要努力扩大数量、更要讲质量,大胆探索、与时俱进,积极扩大服务业开放,加快新议题谈判。”“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提高我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
我们要实行积极的进口政策,向全球扩大市场开放。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五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应该扩大贸易规模,优化贸易结构,制定共同措施,协调经贸、海关、质检、运输等领域政策。”习近平访美期间出席中美企业家座谈会时指出:“中国对外开放的力度将会越来越大。我们将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继续从世界汲取发展动力,也让中国发展更好惠及世界。中国正在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努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进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大幅减少外资准入限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时指出:“利用外资是我们的长期方针,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不会变,对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的保障不会变,为各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服务的方向不会变。” 习近平访英前接受路透社采访时指出:“中国利用外商投资政策不会变,我们会健全商业法治,保护知识产权,促进公平竞争。”
发展外贸,我国前有对手,后有追兵,努力做到“优进优出”,是中国外贸“突围”的关键。“优进优出”的战鼓已经敲响。高铁、核电已然“走出去”冲锋陷阵。告别“大进大出”年代,迎来“优进优出”时代,中国外贸将在这巨大的跨越中完成转型升级的纵深转折,展现更强大的创造力、竞争力和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