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成功的秘诀贵在政治定力

 时间:2015-11-16 09:31:00 |  姜山清 | 字体:【 】| 阅读: 157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上强调,要增强改革定力、保持改革韧劲,扎扎实实把改革举措落到实处。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内涵丰富,意义深远。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反复强调“不动摇”的立场和坚定态度。1992年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谈到自己在改革开放中的地位和作用时,他说了一句简短而又掷地有声的话,“我的主要用处就是不动摇。”并明确指出,“改革的意义,是为下一个十年和下世纪的前五十年奠定良好的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改革就没有今后的持续发展。所以,改革不只是看三年五年,而是要看二十年,要看下世纪的前五十年。这件事必须坚决干下去。”从实践来看,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并不是一帆风顺,中间也是遇到了很多的麻烦、波折。从改革一开始,来自“左”的和右的两个方面的指责就没有消停过。有人认为改革是“离经叛道”,是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社会主义的大方向;也有人认为改革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不能根本解决中国问题。期间经历多次大的考验,在这些考验面前,如果不是有邓小平同志的“不动摇”作定海神针,很难设想中国的改革开放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古人云,“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意思是说,自古以来的能建功立业做大事的人,不仅有超脱俗世的才能,也一定会有坚韦刃不拔的意志。有“超世之才”,但没有“坚韧不拔之志,是什么也做不成的。朱熹说,“立志不坚,终不济事。”如果你想做成一件事的话,立志不坚定的话是不可能成能成功的。俗话说,“石看纹理山看脉,人看志气树看材”,一个人如果没有志气,就不会奋发向上,也成不了一个有成就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做事功败垂成,不是因为他们不具备才能,而是因为他们缺乏坚韧不拔的毅力。要想成功的话,就必须有坚定的意志。

定力,如中流砥柱,任尔惊涛拍岸,骇浪滔天,我自岿然不动,威震四方。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的定力,来自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源自于坚定的道路自信、坚定的理论自信、坚定的制度自信,源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始终保持清醒坚定,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增强改革定力,要突破思想“禁区”。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破除妨碍改革发展的那些思维定势,顺应潮流、与时俱进,做好承受改革压力和改革代价的思想准备,对党和人民事业有利的,对最广大人民有利的,对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有利的,该改的就要坚定不移改。要高举改革的旗帜,坚持正确的方向,切实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确保绝大部分人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参加之。

增强改革定力,要攻克利益“雷区”。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是当前全面深化改革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尽管“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但是“中国要前进,就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改则进,不改则退”早已深入人心。这既是一种执政理念,也是中国面向未来的生存方式。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不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则可能前功尽弃。改革必然触及利益,碰到各种复杂关系的羁绊,要有勇气、有胆识、有担当,敢于出招、敢于得罪人、敢于突破既得利益,真正让改革落地。

增强改革定力,要冲出改革“深水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回答了推进各领域改革最终是为了什么、要取得什么样的整体效果这个问题。这项工程极为宏大,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必须一鼓作气、坚定不移,必须坚定信心、增强勇气,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坚决打好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