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为世界注入“中国动力”
11月14—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赴土耳其安塔利亚出席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次峰会,并于11月17—19日赴菲律宾马尼拉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习近平主席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后的此次外访备受瞩目,外界渴望聆听“中国声音”——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前景如何?中国对提振世界经济有何良方?中国在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中将扮演何种角色?为深入解析习近平主席G20与APEC“双峰会”之行,记者采访多位学者,梳理其中三大亮点。
传递“中国信心”
继续为各国创造发展机遇
“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继续为各国发展创造机遇。”习近平主席在G20峰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在APEC峰会上的讲话中,他再次明确指出,“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当前,由于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与转型升级,国际上出现了对中国经济前景感到担忧的声音。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调低了对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期。“在全球经济治理和亚太经贸合作的两个重要平台上,习主席对中国经济光明前景的介绍为脆弱的世界经济注入了‘中国信心’。”复旦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宋国友表示。
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执行院长屠新泉看来,以中国当前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来看,保持本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就是对世界经济的最大贡献。已经出台的“十三五”规划建议,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中国致力于通过结构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来实现经济的中高速增长,和过去的要素投入驱动型相比,将更加平衡和健康、更加具有可持续性。
“2020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世界经济是一个福音。”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徐洪才举例说,“小康中国”将为世界经济提供稳定的、具有发展潜力的巨大市场,对引领全球贸易发展继续发挥积极作用。此外,中国对外投资将进一步增长,有利于推动投资目的地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
提出“中国方案”
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习主席的讲话为人们把脉世界经济的真实状况提供了‘中国视角’,更为解决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勇说。
在G20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了破解世界经济增长之困的四条建议;在APEC峰会上,他又谈到了推动亚太经济发展的四点意见。其中有一条共同主张——构建开放型经济。
当前,新的区域自由贸易安排不断涌现,它们是对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力补充,还是要在此之外打造封闭的经济规则“俱乐部”?这是世界经贸格局转型必须回答的问题。屠新泉表示,中国是多边贸易体制的坚定支持者,主张推动世贸组织多边框架下的多哈回合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反对区域自由贸易安排的排他性后果,主张保持全球价值链的开放、融合和完整性。
为降低各国间自贸协定重叠化、碎片化的风险,中国近年来一直在积极倡导建设一个覆盖整个亚太地区的自贸区。在2014年APEC北京峰会上,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得以启动,在构建开放型亚太经济格局方面迈出了历史性一步。“亚太自贸区是一个将不同贸易安排纳入同一体系,避免地区经贸格局分裂的合理安排。”王勇建议,当前应加快可行性研究,并朝着规则整合方向迈出实际步骤。
“中美之间的合作是亚太自贸区建设的关键所在。”徐洪才提出了一个分四步走的“路线图”建议。第一步是中美尽快完成双边投资协定(BIT)谈判;第二步在中美双边投资协定基础上增加贸易条款,达成中美双边投资贸易协定(BITT);第三步达成中美自由贸易协定;第四步促成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安排的融合,并吸收其他亚太地区国家加入,最终整合成一个亚太自贸区。
中国期待更加开放的世界,世界也期待更加开放的中国。“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习主席简洁的话语,振奋人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谈判已接近完成,即将发挥其积极效应;中澳、中韩自由贸易协定有望于年内生效,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中国将继续推进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大幅减少外资准入限制……“中国正在努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这将为世界提供更多中国机遇。”宋国友对此充满信心。
发挥“中国作用”
推动完善全球经济治理
“明年9月,我将在西湖之畔欢迎各位。”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发出了G20杭州峰会的热情邀请。
作为2016年G20轮值主席国,中国将主办G20峰会,这是继2014年APEC北京峰会之后中国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又一重要机遇。“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被确定为G20杭州峰会的主题。王勇认为,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与对接,倡导合作共赢,避免“以邻为壑”的政策;加强开放合作,为投资、贸易发展创造更加开放的环境;实现包容性增长等思想,将在G20杭州峰会上得到更好体现,“中国关于全球经济治理的理念将得到国际社会更加积极的响应”。
屠新泉进一步提出,G20是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主要平台,中国作为东道国,应对改革全球经济治理机制中不合理部分提出更多建设性意见,增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确保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平衡,“寻求世界经济的最大公约数”。
两年来,“一带一路”已经得到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和参与,将打造一个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合作架构;中国同50多个国家一道积极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打造新型投融资平台,对世界现有多边金融开发机构形成了有益补充……中国在推动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徐洪才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