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是我们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一次规划和开创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会议。这次全会,时机特殊、议题重大、影响深远。我们理解这次全会的特殊重要意义,应当放在我们国家的历史进程和事业发展全局中来思考、来审视。
首先,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来看,这个战略布局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处于中心位置,其他三个方面是战略举措,是为战略目标服务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研究部署深化改革,四中全会研究部署全面依法治国、五中全会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线图,再加上这几年持续开展全面从严治党,这样就使“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了更为系统的设计、更为具体的部署。
其次,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进程来看,“十三五”时期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收官阶段、冲刺阶段,“十三五”规划建议的聚焦点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能顺利渡过第一个“百年渡口”,为实现第二个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最后,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来看,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看实践成果、靠实践说话。五中全会作出的战略部署,必将进一步激发我国发展的动力、活力和创造力,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绩,进一步坚定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我们讲五中全会意义的特殊就特在这里,重大就重大在这里。
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纲领性文件。五中全会文件起草,历时9个多月,是一次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具体实践,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一次生动诠释。大家知道,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党的领导、群众路线、发扬民主的统一。这次文件起草的过程就始终贯穿这三大要素。
首先,《建议》起草工作始终是在党的领导下,在习近平总书记作为起草组组长领导下进行的。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件起草工作,从年初的严冬到金秋十月,他对《建议》的每一稿都认真审阅修改,多次作出批示。起草组成立第一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讲话,强调文件布局谋篇,首先要把应该坚持什么样的发展理念搞清楚,为文件稿的主题、框架指明了方向。提纲形成前,习近平总书记带队到华东地区、中部、东北地区几个省调研,并在浙江、贵州、吉林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18个省区市主要领导对“十三五”的意见建议。4月份,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听取了18个部委关于31项重大课题成果的汇报,每次由一位中央领导同志主持,既有视频,又有文字汇报稿,然后是起草组讲评,领导讲评。初稿形成后,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召开3次会议,中央政治局召开2次会议进行审议,专门听取民主党派中央的意见。
第二,《建议》起草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1月份成立起草组,1月28日就向各地发出征求意见通知。接着,中央又委托42家单位组织力量完成了31项重大课题研究,形成117份研究报告。正如《人民日报》刊发的“十三五”规划建议诞生记描述,征求意见3176人,收到意见建议2588条。实际我们统计,是动员了近5000多人做这项工作,还不包括各个层次会议听取意见的人数。
第三,《建议》起草始终发扬民主。
《建议》数易其稿,上上下下,反复听取意见,反复修改。我讲一个小例子,8月12日,天津港发生爆炸事故,人民群众高度关注安全生产,不少同志反映,要把安全发展理念写进“十三五”规划建议。当时,稿子已经成型,但中央决定,要增写一段,专门强调安全生产,要有分量。实际上,在五中全会期间,直接到10月29日审议通过前,起草组还在根据大家的意见修改。《人民日报》用了8个字:海纳百川、不拒众流。“十三五”规划建议起草工作体现了这种精神。
“十三五”规划建议,有什么特点呢?第一,理念引导。与以往的五年规划建议不同,全篇以五大理念为主线,突出了战略性、思想性。《建议》主体部分是五大理念,在理念之下是一系列重大措施,虚实结合,把实的东西注入到五大理念中。既以这些有时代特点的理念来引领举措,反过来,落实这些理念,又要抓好这些举措,这种写法让人耳目一新。第二,问题导向。抓住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制约未来五年发展的短板问题,提出改革发展任务。比如,经济建设中的创新问题,协调问题,生态建设的环境问题,社会建设的民生问题,扶贫问题等。第三,提出了多项“第一”,凸显时代特点。《建议》包含多项“首次”。比如,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在五年规划中单列一章;首次将开放发展单列一章,并且写入了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内容,贯穿了全球视野;首次把党的建设内容列入新的目标要求;首次单列一条强调规划落实,等等。第四,措施更实、更具可操作性。破解发展难题,最终要落实到一项项具体行动上。《建议》坚持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结合,提出了300多项重要举措,而且从中提炼出50项新的重大战略、工程、计划、制度、行动清单。
所有这些特点,彰显了我们党这些年来理论和实践创新的重要成就,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宽广视野和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