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分析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基础和根本方法,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为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关于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观点、社会基本矛盾辩证关系的观点、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观点等唯物辩证的观点,是指导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思想武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觉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国的全面深化改革,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方位、原则方向和目标任务,从而进一步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立足客观事实,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正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历史方位的根本方法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方法论,首要一点就是强调要面向客观事实本身,一切从实际出发。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按照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办事,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及其变化为转移,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回顾建国开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程,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犯了“左”的错误,十年内乱后的中国,经济濒于崩溃,人民温饱都成问题。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偏离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 没有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片面夸大人的因素,强调干劲和热情,忽视科学态度,主观认识脱离了客观实际,主观能动性不符合客观规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科学总结历史经验,辩证唯物地认识和研究国情,从而不断把改革推向深入。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当前我国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键时期,现代化社会结构形成的关键时期,从现代化的初中期向现代化中期跨越,改革开放已经进入攻坚区和深水区。正是牢牢把住实事求是精髓,一切从中国国情实际出发,从客观事物本身具有的规律出发,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一开始就把全面深化改革摆在了重要位置,选择用全面深化改革来突破新的历史隘口,从而导引出用全面深化改革解决当前中国复杂问题的良方益药。当前,我们推进的全面深化改革,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实事求是分析世情、国情、党情,顺应时代潮流,满足人民期待,体现了我们党对改革认识的深化和系统化。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
新的历史起点上的全面深化改革,体现出三个鲜明的时代特色:一是用“四个是”昭示改革的“地位”。“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是党在新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二是用“全面”揭示改革的阶段性特征。新阶段的全面深化改革,关键点在“全面”。这是对30多年改革开放发生阶段性、积累性、历史性变化的深刻认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这项工程极为宏大,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三是用直面现实凸显改革的“导向”。当前我们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需要处理的各种利益关系也日益复杂。例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粗放式经营和产业结构不合理带来的资源环境压力和产能过剩问题,城乡区域差距和贫富差距问题,“四风”和反腐败形势等等。同时,世界秩序正在发生新变化,各国都在寻求新的增长动力,我们面临着政治、经济、外交等新挑战。全面深化改革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使人民群众持续地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二、运用社会基本矛盾,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正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原则方向的理论支撑
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中,体现着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因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基本矛盾,这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原则方向的基本理论依据。
发展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首要前提和基础,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必由之路和根本方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产生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习近平同志从唯物史观社会基本矛盾原理和分析方法出发,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结合起来考察,把社会基本矛盾作为一个整体来看。他提出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发展、坚持发展生产力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提出社会基本矛盾是不断发展的,调整生产关系、完善上层建筑相应地不断进行下去,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适应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新变化推进改革开放;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带动全面改革,推动我国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
我们正在推进的全面深化改革,其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纵观世界各国改革,教训实在深刻!拉美国家按照华盛顿共识推行改革,导致产业向私人和外国资本集中,两极分化严重,民族企业陷入困境,国家职能弱化,金融危机频发,长时间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原苏联遵循新自由主义,推行市场自由化、国有企业私有化、经济稳定化三位一体的“休克疗法”,在转轨中全盘西化,造成共产党下台、国家分裂的严重后果。
新阶段的全面深化改革,其目的是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最核心的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新的历史起点上的全面深化改革,展现出三个鲜明的时代标准:一是以“三个进一步解放”作为判别全面深化改革是非的根本标准。“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明确指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和条件。二是把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作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又一重大推进。三是把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最大共识。“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充分体现了人民主体地位,彰显了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顺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三、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目标任务的客观依据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其根源在于事物自身的矛盾,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从根本上说,就是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矛盾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坚持矛盾分析法,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怎样治理社会主义这一全新社会,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找不到现存答案。党执政60多年来的治理实践中,走了不少弯路。改革开放以来,在全面总结国内外经验基础上,党开始认识到:“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社会制度是现代化变革的关键性因素,只有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现代化才能平稳持续向前推进。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今天的改革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和挑战,改革的深刻性、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在这样一种条件下,更要注重改革的方法论。新的历史起点上的全面深化改革,展现出三个鲜明的时代维度:一是强调系统性,把社会结构体系内在的机制和规律有机联结起来。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把全面深化改革当成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来推进。例如,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改革的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及战略目标、工作重点、优先顺序等。围绕破解面对的矛盾和问题,在改革上兼顾局部和整体、原则性与灵活性,推进各领域改革协调配套、齐头并进。既讲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体作用,又讲鼓励、支持、引导非公经济发展,激励非公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既讲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讲发挥政府作用;既讲发展混合所有制,又讲推动国企改革;既讲分好“蛋糕”,又讲做大“蛋糕”。二是强调整体性,着眼于整个社会结构体系有序推进改革。依照社会结构体系,特别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从总体上统筹推进改革,发挥整体效能。例如,全面深化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六个方面的全面改革。全面深化改革不但要紧紧围绕六个方面的改革,而且每个方面的改革也要体现全面性。强调必须“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其他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从而解决这个主要矛盾。三是强调协同性,把社会结构体系内部和外部统筹起来考虑。在把握大局、服从大局的情况下,积极谋划局部,使改革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调配合。例如,在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上,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在深化社会体制改革上,把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机统一;在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上,把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有机统一起来。
全面深化改革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拿出改革勇气,坚持正确的方法,敢于担当,坚定地做全面深化改革的宣传者、参与者、推动者,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实干劲头推进改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