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共有13处涉及“安全”概念。其中,“总体国家安全观”意义上的“安全”有3处:坚持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坚决维护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信息、国防等安全。涉及“生态安全”的有3处,包括: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其他“安全”涉及公共安全、能源安全、产品安全、食品安全、安全生产、人民安全以及国家安全。
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安全”问题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来考虑,为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工作方针,也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具体和明确的要求。根据公报上述精神来展望2020年即将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的存在形态,“安全”特别是“国家安全”是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判定指标。也就是说,即便是到202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但如果不重视“国家安全”,不关注人民安全的状态,那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任务也难以有效完成。
小康社会实实在在地与每一个社会成员日常的生产和生活状态、方式有关系。如果在政策层面,对小康社会描绘得过于抽象,让普通社会民众无法把握,小康社会的政策导向就容易失去公信力;如果在政策落实方面,尽管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给每一个社会成员带来了现实的便利,但物质和精神层面的丰富和发展却遭到了内外部威胁因素的影响,造成了社会公众的不安全感,这样的小康社会状态也很难得到普通民众的认同。所以,无论是从政策落实,还是从普通老百姓的认知,都必须要高度关注“国家安全”对小康社会目标的决定性影响。
有鉴于“国家安全”对于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十三五”规划建议的过程中,必须树立牢固的国家安全意识,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以认真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以下简称《国家安全法》)的各项规定为契机,建立和健全维护国家安全的各项具体制度。国家安全工作应当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构建国家安全体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当下,可能会影响人民群众对小康社会安全标准认知的因素主要包括:国土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和人民安全等重要安全事项。维护国家安全,建设小康社会,除了要将国家安全作为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指标,还应当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充分发挥专门机关和其他有关机关维护国家安全的职能作用,广泛动员公民和组织,防范、制止和依法惩治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形成一个有利于《国家安全法》有效实施的社会氛围,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文化。“十三五”规划实施期间,应当通过加大宣传《国家安全法》的力度,培养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国家安全意识,以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为抓手,为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提供一个安全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在宣传贯彻落实《国家安全法》方面应当重点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将《国家安全法》纳入第七个五年普法规划的重点内容。自1986年开展第一个五年普法工作以来,国家安全方面的内容一直没有成为法治宣传工作的主要内容,导致普通社会公众缺少必要的国家安全法律意识,不理解维护国家安全的意义,也分不清如何来防范和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导致整个社会维护国家安全的社会风险加大。为此,应当在第七个五年普法规划实施期间,以《国家安全法》的宣传普及为核心,在全民中全面和系统地宣传维护国家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增强公民和社会组织维护国家安全的实际能力。
把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国家安全法律知识和维护国家安全法律意识的宣传作为《国家安全法》宣传工作的中心和重点。抓好《国家安全法》宣传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和少数人”,通过对负有维护国家安全法律职责的主要国家机关的主要负责人的国家安全意识的提升,来全面和有效地推动国家机关严格遵守和贯彻落实《国家安全法》的各项规定。
认真落实单位在对本单位的人员学习和掌握《国家安全法》知识和养成维护国家安全实际能力方面的宣传教育职责。《国家安全法》非常明确地规定了单位在宣传《国家安全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方面的法律义务。因此,必须要把《国家安全法》所规定的这一特殊的法治宣传教育机制落到实处,应将对《国家安全法》的宣传教育作为考核单位领导人的绩效的重要指标,强化单位在普及《国家安全法》知识方面的责任,充分发挥单位对本单位的人员普及国家安全法律知识和维护国家安全实际技能方面的关键和基础性作用。
利用各种新闻媒体,以国家安全警示教育为机制,在全民中进行常态化的国家安全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将维护国家安全的各项要求渗透到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的每一个角落,把国家安全的实现状况作为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考核指标,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维护国家安全的社会氛围和安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