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会议指出,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通过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支持、医疗救助等措施解决5000万人左右贫困人口脱贫,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2000多万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制度覆盖范围,实行社保政策兜底脱贫。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对于中央的决定,党委政府、党员干部应该主要从哪些地方着力?从哪些地方准备呢?
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着许许多多具体的工作,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就医就学、养老就业,等等,可以说,千头万绪、繁杂庞多。但不能因为干不出多大成绩,就把扶贫开发抛之脑后、束之高阁,也不能敷衍应付、假意为之,而是要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群众都吃不饱、穿不暖,党委政府取得数字指标的上涨又能说明什么?“不患寡,而患不均”,一定要让本地区所有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要赢得群众的交口称赞,而不是让群众冷眼视之。具体来说,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党委政府,要逐级立下军令状,层层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各部门必须步调一致、协同作战、履职尽责。实行最严格的考核督查问责,确保中央制定的脱贫攻坚政策尽快落地。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和审计、稽查等工作,建立扶贫资金违规使用责任追究制度。纪检监察机关对扶贫领域虚报冒领、截留私分、贪污挪用、挥霍浪费等违法违规问题,坚决从严惩处。
二是要按照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扶贫绝不是简简单单地在逢年过节给困难群众送去点米、面、油,加上几百块钱,拍几张照片,回来再写篇宣传;或者是把困难群众、困难学生拉到一个会场,搞一个捐赠仪式,这不是扶贫,这更多的是作秀。真正的扶贫,一定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坚持扶贫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坚持精准帮扶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发紧密结合,坚持扶贫开发和生态保护并重,坚持扶贫开发和社会保障有效衔接,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破除发展瓶颈制约,重点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强化政策保障,健全脱贫攻坚支撑体系,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力度,确保政府扶贫投入力度与脱贫攻坚任务相适应,只有咬定青山不放松,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过硬办法,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才能打赢脱贫攻坚战。
三是造就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这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广大的党员干部。党员干部首先要对党忠诚,任何时候都必须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自觉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行为规范和人生准则,增强政治敏锐性,提升政治鉴别力。其次要对民负责,真正与群众一块苦、一块干,真正为群众做实事,以百姓之心为心,真正体会群众的疾苦,把群众当成自家人;为群众办事,不但要解决群众现实生活中的急、难、愁、盼,而且要让百姓内心深处熨帖、舒服、慰藉。再次要对己严格,积极参加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开展经常性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断清除思想之弊、行为之垢,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格执行组织纪律,珍惜权力、守住底线,珍惜岗位、守土尽责,珍惜家庭、守护幸福;始终保持干净的心灵、廉洁的口碑和干事的激情,心有所敬,行有所循,心有所畏,行有所止,做践行“三严三实”的表率。
脱贫攻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增进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