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新发展

 时间:2015-11-27 09:47:00 |  庄忠正 | 字体:【 】| 阅读: 130

原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发展

马克思主义不是故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而是一种开放的、发展的理论;开放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特征,它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一切优秀遗产,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在实践中不断认识真理。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晶,它不仅是历史的马克思主义,而且是现实的马克思主义;它引领人类走出困境,走向光明未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进程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以来,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凝结着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经验。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和开放性,不仅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而且使它达到了新境界,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马克思主义不是 “纯粹思辨的观念”和“书斋中的学问”,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理论;实践性是它的本质特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它的精髓和活的灵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一方面,它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和创新,不断突破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结合起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另一方面,它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为中心,科学地解决了“时代性课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中,邓小平理论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根本问题;科学发展观系统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根本问题。这三个根本问题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 “时代性课题”,虽然三者的战略聚焦点不同,但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从国家—政党—社会三个方面共同维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发展新的历史阶段,人民群众的各种诉求日趋增强。在这一历史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亟须解决新的“时代性课题”,即在中国社会整体转型发展过程中“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如何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初步回答了这一问题,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治国理政的目标,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为治国理政的战略举措和实践纲领,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实践和新发展。

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特征

马克思主义不是故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而是一种开放的、发展的理论;开放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特征,它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一切优秀遗产,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在实践中不断认识真理。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和不断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基础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统研究了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诸方面,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执政党建设等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为了保持蓬勃发展的生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面对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深入研究“时代性课题”,实现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我国进入治理国家的新阶段。“四个全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和施政纲领,不仅为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而且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不断深化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理解

通过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我们不难看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具有深厚的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实践和新发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的,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为前提;只有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才能正确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现实意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以,具体而言,必须从“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理解“四个全面”。

从“总依据”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提出的时代性根据,就是缘于当代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战略目标的实现必须诉诸战略举措,即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否则,偏离了这个中国最大的实际,它根本无法实现,不具任何价值和现实的意义。

从“总布局”看,“四个全面”是“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化。虽然在改革开放之初,经济建设是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但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逐步深化,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相继提出,而且日益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为了落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面推进,必须实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从“总任务”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四个全面”的战略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因此,“四个全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的阶段性任务,是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实现了“四个全面”的战略目标,才能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实践和新发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仅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且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促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规划

马克思主义强调理论源于实践、理论指导实践,理论在实践中提升,实践在理论指导下运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提供了顶层设计和战略导引,以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具有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十三五”规划是在“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指导下制定的首个五年规划。为了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只有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才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