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到政治生态问题,强调“做好各项工作,必须有一个良好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就恶劣;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就优良。”“要着力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良好环境。”“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这些重要论述,彰显了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性。
所谓政治生态,就是一个地方或单位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政治生态健康与否,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着力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是当前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把我们党锻造成坚强领导核心的关键性要求,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政治保障。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确立法治信仰、法律权威
党中央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以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现实中仍然存在法治不彰,法律权威、法治信仰缺乏,“人治”思想作祟等现象。因此,净化政治生态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确立法律权威。
当前净化政治生态最迫切的任务,一是要彻底根除权大于法的“人治”思想,增强领导干部法治信仰,树立法律权威。二是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国家法律之上、徇私枉法。三是领导干部要带头遵从法律、敬畏法律,带头学习法律、掌握法律,带头遵纪守法、捍卫法律,带头厉行法治、依法办事。领导干部自觉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才能在全社会确立法治信仰、法律权威,推动形成良好政治生态。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必须“下大气力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 ”
一是横下一条心纠“四风”。当前“四风”问题在面上有所收敛,但不良作风积习甚深,树倒根存,容易死灰复燃。因此,在改进作风问题上,我们不能退,也退不得,必须横下一条心来,保持常抓的韧劲、长抓的耐心,抓出习惯、抓出长效。强化执纪监督,把仍不收敛、不收手,顶风违纪搞“四风”的列为审查的重点,加大通报曝光力度,严惩不贷。二是保持反腐高压态势不放松。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多少查处多少。不定指标、上不封顶,有腐必反,有贪必肃,除恶务尽。要把反腐利剑举起来,形成强大震慑,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纯洁政治生态。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必须扎紧关住权力的制度笼子,根治“权力任性”
任何腐败从根源上讲,都是“权力任性”惹的祸。根治“权力任性”,要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和机制,必须扎紧关住权力的制度笼子;科学规范权力的边界,让权力清单明明白白;规范权力的执行,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杜绝中间地带、打擦边球行为;规范权力失责的追究,使违规者有畏惧之心。
权力是把双刃剑,根治“权力任性”,各级领导干部要敬畏权力,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事业观、人情观,不能为亲情、私情、人情所累;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问题,打牢执政为民的思想根基,增强政治免疫力和战斗性,自觉做健康政治生态的建设者和捍卫者。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必须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政治生态被污染往往是从破坏纪律、不守规矩开始的。党员领导干部只要“心中有党” ,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知道哪些事不能做,哪些话不能说;哪些要请示,哪些要报告,按纪律来、按规矩办,不踩雷、不越线,就能管住手中的权力,不让权力任性,就不会以权谋私贪污腐败。因此,净化政治生态必须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
毛泽东说过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邓小平曾说过 :“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要靠严明纪律。要好好抓一抓党的纪律。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特别是“一把手”
领导干部既是党的决策的执行者,又是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弘扬者,是政治生态的风向标。如果领导干部不结党营私拉帮结派,其所在地方和单位的政治生态就不会“雾霾严重”。特别是“一把手”处于权力的顶端,决定政治生态的优劣。因此,净化政治生态, 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特别是“一把手” 。
要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和制约,如果“一把手”“有权就任性”,那么党纪国法就会被逼到墙角。正人先正己,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各级领导干部首先要自己立正身、讲原则,守纪律、讲规矩,拒腐蚀永不沾,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的示范效应,才能在全党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氛围,一步一步营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必须大力破除官本位思想
不可否认,作为封建残余的官本位思想在一些领导干部中仍然存在,长期侵蚀着我们党的政治生活、损害党的干部队伍、影响党的肌体健康。近年来一些地方和部门的政治生态恶化,从思想根源上剖析,仍然能发现官本位思想的不良影响。因此,必须大力破除官本位思想。
破除官本位思想,首先要正确认识权力。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权力服务于人民,回馈人民群众,而不能恃权自大、凌驾于群众之上。同时,要敢于向形形色色的官本位思想和行为“亮剑”。如果人人都能敬畏手中权力,端正人生的价值追求,把党和人民置于心中的最高位置,就不会对官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见怪不怪,甚至随波逐流,就会自觉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从自身做起,自觉维护良好的政治生态。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必须健全责任体系,严格制度约束,强化责任追究
一要强化党委营造和保护良好政治生态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要牵住“牛鼻子”,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种好自己的“责任田”,杜绝“挂帅不出征”现象。各级纪委要聚焦监督执纪问责这一主责主业,切实解决纪委监督乏力问题。
二要强化责任追究,不能让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要把追究问责的戒尺真正地举起来,对一些政治生态恶化、政治风气污染严重的单位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严肃问责。建立健全典型问题责任追究制度,通过问责把主体责任真正落实下去。
三要坚持“一案双查”。对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四风”问题突出、发生顶风违纪问题,出现区域性、系统性腐败案件的地方、部门和单位,既要查处本人,又要追究违纪者所在地区、部门和单位的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
四要严惩违反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污染政治生态的行为。通过严厉惩治和追究问责,形成有力的震慑,使党纪国法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让触犯党纪国法的人付出沉重代价,让领导干部受到警醒、警示、警戒。每个党员干部都要自觉践行“三严三实”,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以优良作风使政治生态“山清水秀”。
(作者系求是杂志社政治编辑部副主任、编审,全国党建研究会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