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过去的2015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十二五”即将收官,“十三五”正待启航。在这样的历史节点上,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党中央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创新宏观调控方式,以全面深化改革促发展、调结构、惠民生,总结我们今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
总体看,2015年我国经济运行的总体特征是稳中趋缓、稳中有进、稳中有忧,这是因为,一方面,我们面临的改革难题多,发展转型之艰与改革攻坚之难交织在一起,既面临着改革阻力较大、障碍较多的硬骨头,加之“三期叠加”、“两难”增多等新的时代难题和改革密集“施工期”,让我国经济运行遭遇到不少预期内和预期外的冲击与挑战。加之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冲击下,世界经济和贸易低迷、国际市场动荡对中国影响变得日益加深,我国在发展实体经济同进行宏观调控面临的两难问题也逐渐增多。
近年来,世界经济格局重构、贸易规则升级的时代大潮同我国转方式、调结构形成了历史性交汇。经济运行中存在投资增长后劲不足、市场出清困难、就业压力逐步凸显以及金融风险加大等主要问题。这也使得面对当前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面前,我们的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积极培育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亟需成为今后我们的努力方向。
正确理解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认识经济增速换挡期的诸多外在表现。在中央坚强有力的领导下,我们处变不惊、保持定力,采取相机调控、精准调控等多种措施,让我国的宏观调控在原有基础上稳中求进,更彰显了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以后主动调控的巨大凝聚力和掌控力。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回首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年均近10%的持续高增长,其相对应的不变价增量规模更不能简单地用今天的GDP数字来解释,甚至我们完全可以自信地说,这一成绩来之不易。
就在今年11月份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次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地向世界宣告:“我们的信心,来自于全面深化改革、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决心和行动。我们的信心,来自于中国经济强劲内生动力和中国政府坚强有力的政策引导。”总的看,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也没有变。中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这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底气,也给予我们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信心。
实践表明,长期过度使用强刺激、高投资等宏观政策,只会带来生产要素错配、投资回报递减、企业活力下降、产能严重过剩等副作用。在这些实际存在的风险挑战的倒逼之下,调整结构、转换动力是必然选择,因为,我们想要的,是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发展。在五个全面的引领下,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给“十三五”期间注入持久澎湃的发展动力,以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良好姿态让中国家经济继续阔步迈进,注定会引领经济结构重塑的一场深刻变革。
明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未来五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阶段。我们要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聚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既定目标,必须着眼于我国未来5年乃至更长远的发展,深刻把握我们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突出前瞻性和引领性,要清醒认识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把难点和复杂性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各种风险想得更深入一些,把各方面情况考虑得更周全一些,搞好统筹兼顾。
“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即便我们还会面临更多的大风大浪,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妥善应对各种重大风险挑战,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权,中国经济这艘拥有强劲动力和充沛潜力的巨轮,一定能够换挡不失速,量增质更优,在“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的引领下不断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