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指出,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本文结合我单位科研生产的特点,从保护国家战略安全基石秘密的角度出发,创新性的提出了抢占网络舆论阵地制高点的思路,并给出了“重”、“快”、“硬”、“用”、“转”等五个方面的思考,以此来保证信息化、网络化时代我国国防信息的安全。
一、网络舆论的特点
网络舆论通常是指在互联网上传播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带倾向性的一些焦点、热点问题。它主要以博客(BLDG)、人人网、飞信群、微博、微信、QQ、MSN等载体为信息来源来传播,广泛地影响到人们的思维模式、心理意识、行为方式和语言特点等。一般来说,网络舆论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实时性强,深入融入生活
网络是一个实时性很强的自由交流平台,网络舆论方便人们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使用自己的话语权,阐发观点,关注并评论各种社会事件。此外,人们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互诉心声,排除内心的苦闷,或实时分享彼此的快乐。
(二)开放性强,直接影响视听
网络舆论信息传播更加透明,信息来源更加广泛、丰富多样。网络舆论的丰富性和开放性有助于人们及时了解自身周边的动态,视野更开拓,见识得到进一步增长,阅历得到充实,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
(三)互动性强,顺时改变行为
新媒体时代,网络世界与现实社会互动频繁,微博、微信等逐渐成为群体性事件的组织者、推动者和扩大者。由于其具有极强的互动性,网络舆论极易迅速转化成超越地域限制的集体行为,影响着公众对一些敏感事件感性认识。
(四)娱乐性强,极大满足渴求
网络舆论的娱乐性主要体现在舆论话题和舆论表达上。从每天的网络舆论排行榜上不难发现,如果没有发生重大事件,排行榜永远都是被各种“明星”“八卦”“高调、夸张的奇闻轶事”霸占着,这类娱乐性信息大行其道赚足了眼球。
二、网络舆论易引发的负面问题
习总书记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网络舆论作为网络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网络安全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就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网络舆论隐匿性特点易造成责任意识弱化
网络舆论的隐匿性特点使得部分人们容易脱离社会道德的约束,放纵自身的行为,带来舆论危机,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使人走上违法犯罪之路。如,2008年发生的贵州瓮安事件,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一个14岁的瓮安初二年级女生跳水身亡,当地公安尸检后给出结论是溺水身亡,但死者家属不肯接受鉴定结论,且死者亲人被不明身份的人殴打。至此,网络及社会上流传着关于奸杀、凶手有后台等传言,各种各样的消息层出不穷,从而最终导致了6月28日,瓮安县发生围攻县委、县政府的打砸烧突发性群体事件,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影响。
(二)网络舆论归因偏差易引发“污点化”效应
公众聚焦于“政府”、“改革”、“腐败”、“司法”、“公平”、“城管”、“民生”等议题,归因偏差容易造成“选择性忽视”,加剧网路舆论的“污点化”效应,偏激情绪可能通过微博、微信等迅速蔓延,迅即引爆舆论场,导致舆论风险。如,从延安城管暴力执法,到湖南临武瓜农与城管冲突中意外死亡,再到唐山城管面对下跪商贩面带微笑,截至2013年11月初,新浪微博有关“城管”的词语已经高达6000万条,不少网民倾向于认为“城管是社会戾气的制造者和激化者”。而对城管亦为平民阶层的事实,以及摊贩的暴力抗法行为,网络舆论则倾向于选择性忽略。
(三)网络舆论的高互动性使其可产生极大破坏性
网络舆论互动性强,网民可以便捷地在虚拟空间聚集,利用碎片话的话语煽动偏激情绪,进行网络串联,制造舆论声势。例如,广东韶关“6.26”事件发生后,“世维会”等境外分裂组织勾结国内“三股势力”,通过互联网等渠道散布不实言论,大肆煽动民族仇视情绪,公然鼓动群众游行示威,引发了乌鲁木齐“7.5”暴力犯罪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
随着网络舆论影响的日益加深,抢占网络舆论阵地制高点,确保有效应对不确定的网络舆论变化,自动迅速做出策略调整,化解可能引发的网络舆论危机,已成为当务之急。
三、抢占网络舆论阵地制高点的重要意义
抢占制高点,是舆论战阵地中夺取话语权、掌握主导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是舆论战阵地中占领主动地位、克敌制胜的重要策略和战术。近些年,从处置应对特大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新闻传播战役,从社会关注热点的舆论导向到反暴力反分裂的舆论战斗,各路媒体尤其是官方媒体都在积极主动的夺取舆论的制高点,从被动“挨打”到主动“出击”,取得了赫赫战功,并积攒了大量的宝贵经验。
(一)制高点的含义
在讨论“制高点”时,往往在认识上会于“至高点”的含义所混淆。“至高点”和“制高点”这两个词是有所区别的,“至”是最高,“制”是控制,“至高点”是最高的地方,而“制高点”是指某一特定情形下的相对最具优势的位置和情况,通常引申为作战时,在某一范围内可以居高临下观察敌情和压制敌人活力的最高地形或地物。在存有双发或者多方进行斗争时,才会出现制高点,占领制高点的一方才有制胜的可能。
(二)网络舆论阵地制高点的含义
对“制高点”的名词含义和其对应的战术引申到网络舆论阵地,那么占领制高点,就是在各种舆论博弈和交锋中把握网络舆论形成的发展态势和总体局面,抓住舆论引领的要领和目标,在时间、角度、内容等方面先行占据优势,掌握局势发展,压制负面舆论的传播空间和渠道,影响和带领舆论朝着对我方发展有力的方向前行,直到舆论导向朝着正义、积极、乐观前行才可以作罢。
(三)抢占网络舆论阵地制高点的重要意义
占领制高点虽是战术,却对战斗的结果影响至关重要;占领制高点虽是策略,却对实现总体战略目标产生深远直接的影响。无论是真刀真枪的军事斗争,还是舆论争夺保卫战,道理是相同的,都必须讲求策略和战术运用,在每一次舆论战斗中,必须抢占制高点,实现舆论引导的目标和任务,取得舆论斗争的胜利。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应着力在各方面报道中占领制高点,这对切实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意义重大。
1.占领制高点有利于在社会热点引导中做到主导舆论。
当前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些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不时出现,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改革、医疗改革等热点难点日益凸显。网络新闻宣传要科学把握舆论热点形成的规律和特点,明确舆论热点引导的目标和方向,权威解读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主动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准确把握舆论引导时机、节奏、力度,析事明理,解疑释惑,掌握舆论主动权。网络媒体引导人民群众看到党和政府科学决策、问计于民的决心,理性看待教育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把群众情绪引入健康、理性的轨道。
2.占领制高点有利于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做到先发制人。
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只有占领制高点,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做到先声夺人,及时准确的报导事件真相和动态,客观全面的报道处置措施和进展,并以权威主流的分析评论引导社会舆论,才能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推动时间的妥善解决。如2008年“4.28”胶济铁路事故的舆论引导比较成功,境外媒体没有大规模炒作,原因就在于有关部门和媒体第一时间发布信息,报导事实,占据了舆论的制高点。
3.占领制高点有利于在国际舆论竞争中掌控局面、扩大影响
国际新闻报道目前仍主要掌控在超级媒体大国和西方发达国家手中,他们的报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世界民众对国际新闻事件的第一印象和最初认识,影响各国民中对其他国家的看法。由于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国际上妖魔化中国的舆论从未间断,并且音视频等形式的谣言大肆在网络空间传播,掀起一波又一波的舆论攻击,“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等各种论调此起彼伏。在这样的国际传播秩序和舆论环境中,我国媒体要抢占制高点,发出中国声音,大力宣传我国坚定走和平道路的理念,维护我国形象,积极回应国际关切,不逃避、不缺位,有力有礼有节的汇集不实报道,维护我国利益,提升我国形象,营造客观友善的国际舆论环境。
四、抢占网络舆论阵地制高点的方法对策
习总书记指出,网上斗争,是一种新的舆论斗争形态,必须讲究战略战术。针对上述现象,我们必须树立现代信息观和网络意识,既要充分利用好传统教育手段,又要大胆迎接信息时代新挑战,主动应对网络传播新方式,切实管理好、运用好网络这个“不关门的教育课堂”,积极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制高点,不断提升人们的思想品德水平,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打赢网上意识形态领域斗争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
(一)转变观念,使网络思想教育“重”起来
调查显示,西方国家网络应用的前三名排序一般为商务、即时通信、信息,而我国则是信息、游戏、电子商务,这反映了我国网民对于网络的不同需求。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看,主要表现为主从二元模式,即教育者是主体、是信息的主动传播者,被教育者是客体、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互联网因其低门槛、隐匿性、方便快捷等特点,成为各种舆论信息的放大器和加速器。一条敏感信息上网后,十几分钟就会传遍各大门户网站,几小时后网上讨论就可能达到高潮。网络信息传播的广泛性、网上身份的虚拟性和交流互动的平等性,从根本上颠覆了二元模式,减少了信息的模糊性和不对称性,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施教者的信息优势,对施教者的权威和地位提出了挑战;同时,互联网的新颖性使得大家已难以接受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如果施教者不能及时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取得成效,为适应这一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秉承以人为本理念,积极作为,唱响“主旋律”,及时准确地传播正确、科学、健康的思想信息,努力营造有利的思想政治教育舆论环境。要充分发挥个人主体作用,大力激发员工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由主从模式向平等对话转换、单向灌输向多位沟通转换、显性教育向隐形疏导转换。
(二)抢占阵地,使网络思想引导“快”起来
从近几年来各类政治谣言及近期“8.12化学品爆炸”事件形成的“群体效应”看,抢占信息时代网络舆论阵地制高点,已成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重要紧迫任务,争夺网络阵地,时间就是胜利,先机就是胜机。谁第一时间跟进回应,谁能先入为主,把握主动;谁能主动发布信息,谁就能引导舆论、决定走向。谣言往往比真想先于一步抵达,这就是网络传播的基本规律。与其被动说,不如主动说;与其迟说,不如早说;与其别人说,不如自己说;与其一般媒体说,不如权威媒体说。要及时拟制正面宣传要点,通过国家网络主流媒体,第一时间公布真实信息,有理有据地逐一回应,用正面信息挤压负面舆论空间,用正面观点扭转负面舆论态势,制止谣言散播,澄清事实真相,消除员工心中的疑虑。要提高理论武装的网络传播力,始终站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前沿,第一时间把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和重大方针政策充实到网上,使广大员工及时听到党和国家的声音。要提高思想文化的舆论引导力,积极适应员工接受心理,第一时间抓住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把握好引导的时机、节奏和力度,实现舆论引导的最佳效果。特别随着国家改革的不断深入,要切实加强思想教育和舆论引导,教育员工用发展的眼光、辩证的思维分析形势、看待问题,正确看待我们所面临的形势任务,进一步增强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的自觉性。
(三)扭住关键,使网络管理队伍“硬”起来
着眼网络舆论引导需要,建立一支具备监控、研究和引导能力的专业舆论工作队伍非常必要。建议建设一支以舆情监测、意见领袖、网络管理为主体的网络专业队伍,建立一支由政工干部、组长、网络管理主体的网络骨干队伍,组建以业务骨干为主体的网络志愿者队伍,逐步培养一批思想进步的网络写手和网络水军。使那些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综合业务素质,熟悉互联网传播规律,掌握一定的网上舆论引导工作方法与技巧的员工,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专业舆论工作队伍要努力摸清大众是非观、价值观,找准其容忍底线,强调恶意言论、负面信息对其所处舆论环境的损害,使其心生反感,从而主动接受正面解读。要针对网上不良信息勇敢发声、大张旗鼓、义正言辞驳斥伪科学、伪价值、伪事实、端正舆论导向。同时,要采取院校培养、办班集训、网站代训、研讨交流等方法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网络管理队伍办网、用网、管网、导网能力。
(四)打造平台,使网络媒介硬件“用”起来
按照互联网时代特点,建好本单位门户网站,在此基础上要抓好功能整合和资源整合,形成各有特色、互为补充、功能融合、资源共享的信息网络平台。要进一步丰富门户网站信息内容,打造特色频道,建设精品栏目,网住人气、网育员工,确保门户网站成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要充分发挥智能手机在信息时代的媒介作用,依托主流媒体手机软件、官方微博等开设“掌上课堂”,搭建群众性的学习教育平台,积极引导大家跟进学理论、及时掌握正面舆论,把手机变成汇聚正能量的“扬声器”,使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更接地气。可利用手机微信设立班、组各层级的交流群,围绕各种问题开展群聊,对针对性地持续经常地强化深化理想信念教育、政治记录教育、保密教育,以及正确的交友观、消费观、娱乐观等教育,划出明确的政治红线、道德底线和法纪高压线,筑牢人员思想的“防火墙”。特别是要针对网络谣言盛行的特点,搞好增强员工社会责任感教育,教育员工不捏造试试,不传播缺乏事实根据的流言蜚语,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守法公民。
(五)完善机制,使网络舆情应对“转”起来
各级要健全前瞻预警机制,切实加强网上舆情研判,及时掌握网上思想动向,对可能产生的影响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筑牢“防火墙”、建好“隔离带”。要健全运行监管机制,强化员工网上有政治、网上有敌情、网上有斗争意识。针对突发事件受关注程度高、会影响大的特点,要进行舆论造势,针对特定主题,采取多形式、多波次、高强度网上宣传方式,正面引导舆论走向。健全网上发帖、评审审查机制、辅以科技手段对容易引发争议的焦点评论及时审查,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及时清理,使员工不为噪声所扰、流言所惑、暗流涌动。健全实效评估机制,将在线调查评估与线下取样评估、思想动机评价与实际行为考察、短期效果评估与长期效果评估结合起来,对应对网络舆情取得成果、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对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不断增强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要针对网上出现的负面信息,把正面回应与监控封堵结合起来,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策略有效处置。对可能造成重大不良影响的,迅速报告上级机关,并协调网监等部门,对不实言论进行过滤、封杀和删除,最快速度消除影响、防止扩散,同时积极做好发帖人工作,切断信息源头;对于其他网民关注的问题,要主动加强引导,做好解释、说服工作,适时公布调查处理结果,以正视听。对来势凶猛、负面信息有时删堵都难以应对的突发舆情,可借助权威机构声明、受众自述或讨论、专辑访谈等社会力量,对热点“散热”,还可以巧妙设置网上议题,主动抛出网民关注话题,转移网民视线。
五、结束语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网络和信息安全牵涉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我们面临的新的综合性挑战。从实践看,面对互联网技术和应用飞速发展,现行管理体制存在明显弊端,主要是多头管理、职能交叉、权责不一、效率不高。同时,随着互联网媒体属性越来越强,网上媒体管理和产业管理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变化。特别是面对传播快、影响大、覆盖广、社会动员能力强的微客、微信等社交网络和即时通信工具用户的快速增长,如何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和舆论引导,确保网络信息传播秩序和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突出问题。
本文提出的“重”、“快”、“硬”、“用”、“转”五个方面的对策,“重”是核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需要重视思想教育,大力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用实际行动保护网络舆论阵地;“快”是关键,“兵贵神速”,我们需要在第一时间对充满“负能量”和“负面影响”的网络舆论进行有力回击;“硬”是重点,“软肩膀挑不起硬担子”,我们需要选拔一些勇挑重担的干部来充实网络舆论管理队伍;“用”是基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需要将各种政策落实在实际工作中,在实践中检验我们抢占阵地的方法是否正确;“转”是保障,“凡事预则立”,我们需要深入研判形势,做好应急预案,将一些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的事件扼杀在萌芽状态。在未来的网络舆论管理中,我们需要围绕核心,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夯实基础,做好保障,在抢占网络舆论制高点的战役中百战百胜。
(作者单位:北京航天长征科技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