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要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首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一重大命题。可以说,当前,全面总结我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推动形成系统化的中国特色主义政治经济学说,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更是现实发展的需要。
从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角度来看。2008年世界经济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陷入了长时期的低迷萧条状态,经济增长停滞。经济金融危机充分暴露出了世界经济治理体系以及各国内部经济长期所存在的顽疾,如高度不平衡的世界体系、不断膨胀的金融垄断资本、经济结果虚拟化、日益严重的贫富差距、资本逻辑下愈演愈烈的生态危机等问题。面对这些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根本性、结构性的问题,虽然世界各国采取了纷繁复杂的政策措施,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等各种经济治理政策轮番使用,然而实践却无情地宣告这些经济理论的有限性。
一些有识之士也对西方主流经济学进行了深刻反思。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鲁格曼直言,过去三十年的宏观经济学至多是无用的,最坏是有害的;哈佛大学的一些学生甚至通过罢课的方式对西方主流经济学表示不满;著名金融家索罗斯则出资创立“新经济思维研究所”,目的就要是推动经济理论的变革,试图纠正目前西方主流经济学的问题与缺陷。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当前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已经陷入了范式危机,难以满足当前现实发展的需要,全球经济发展亟待新的经济学理论。
从世界经济发展史来看,一个经济发展成功的国家必然产生基于本国实践经验的经济学理论,同时经济学理论也必然进一步推动一国的经济发展。如18、19世纪英国的繁荣既推动了由亚当.斯密、李嘉图、穆勒等人所建立的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古典经济学为英国铲除封建残余制度、建立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国家,从而推动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提供了思想源泉和理论支撑。又如,作为19世纪后起国家的德国,则是李斯特主义经济学理论的创立和成功运用,推动了德国从一个落后国家一举成为具有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世界强国。再如,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正是在美国学派的国民经济学的推动下所发生的,美国学派所提出的“生产率立国、保护性关税、国内市场、利益和谐与国民银行”等一整套国民经济学说和政策方针为美国经济由弱变强并最终赶超英国提供了理论指导。
长期以来,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下,我国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成果,如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和市场经济理论、经济转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社会主义的收入分配理论、社会主义的宏观调控理论、对外开放理论等等。正是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的经济改革发展之路才避免了犯颠覆性错误,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改革和发展道路,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基于我国经济改革发展实践所形成的各种经济理论和学说还显得非常零碎,并没有形成一套系统地、完整地、具有严密逻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说。此外,经济建设中的一些成功经验也没有得到系统地总结,特别是从理论上加以抽象提炼形成体系化的学说。正是理论上的缺陷,我国成功的发展经验往往被一些人误解曲解,常常有人认为“我们做得对的是按照西方经济学理论来做的,而那些做错了的则是由于没有严格按照西方经济学理论的要求才出错”。当然,苏联和东欧改革的教训已经宣告了步西方经济学理论后尘的恶果。但是,没有把我国经济建设中取得的成功经验系统化为经济学理论,也容易使得我们丧失理论自信,甚至掉入西方经济学理论陷阱之中,误判未来经济发展方向。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阶段,经济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着新的问题和任务,旧有的手段和理论也难以解决国际国内问题。因此,唯有全面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在实践的基础上吸收各种经济学流派的理论,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