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烟火人间,安得太平美满,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风靡大江南北的歌曲《向天再借五百年》是央视首播的电视剧《康熙王朝》的主题曲,歌星韩磊以其浑厚而高亢的嗓音把该歌曲演绎得跌宕起伏而气势恢弘,此歌也获得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优秀电视剧歌曲”的荣誉。
“向天再借五百年”应成为砥砺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战歌”。随着社会多元化格局的逐渐形成,新矛盾、新问题等层出不穷,改革工作已然驶入“深水区”,“低垂的果实已经摘完”,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广大党员干部要想在新的舞台建功立业,就必须在为民服务的伟大事业中多一些“向天再借五百年”的担当,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宗旨理念,以寝食难安的责任感来解民困、疏民怨、排民忧、化民难,勇于担当、锐意进取,真正书写“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七字真意。
“面对冰刀雪剑风雨多情的陪伴,珍惜苍天赐给我的金色的华年。做人一地肝胆,做人何惧艰险,豪情不变年复一年”,《向天再借五百年》唱出了人的铁胆与担当。时不我待,逝者如斯夫,如何度过若白驹过隙的一生,古代不少名人豪士都有过深沉的思考,晋朝的陶渊明曾发出提出“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的感悟,三国时期的曹植曾写出“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霞”的感想,唐代的李白也曾抒发“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白日何短短,百年若易海”的感叹。“有为才有位,有位更要有为。”所以,对于我们“向天再借五百年”不仅是“军令状”,更是“出师表”,能让我们的行为处于“探照灯”下,让“任务单”逐级分解,并配上时间表“晒”出来,在工作中,眼光要超前,既要多谋善断,唯真求实,又要敢于负责,勇于作为,以高点的站位和超凡的胆识谋篇布局、运筹帷幄、开拓奋进,确保取得新业绩。
“向天再借五百年”要坚定信仰。这种坚定的信仰来源于对党的忠诚,来源于对人民的热爱,来源于对故土的深情。毛泽东同志在纪念张思德同志时就提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他说:“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信仰是一种精神,是夸父追日的坚持不懈,是精卫填海的终生不悔。这种信仰对于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来说,是前进的方向,信仰忠贞,才会在思想的大地上行者无疆。党的事业是一项薪火相传的伟大事业,每一名党员的信仰就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只有始终坚定信仰,我们才能在披荆斩棘中矢志不渝,我们才能永葆赤胆红心的熠熠生辉。
古罗马政治家塞涅卡曾说过:“内容充实的生命就是长久的生命。我们要以行为而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生命。”改革之路从无坦途,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向天再借五百年”,是对“为官不为”最大的鞭策,更是对“为官有为”最大的注解。“民为沧海水,官为水上船,尚若波涛怒,载覆不由权。”广大领导干部有“向天再借五百年”的担当,才会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深入群众,才会有奋发有为的锐气为百姓办实事解民忧,才会有扬鞭策马的动力为群众解决急难险重的问题。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既不能畏葸不前,不能好高骛远;既不能犯拖延病,又要防止急躁症,“黑云压城城欲摧”,涉及到百姓的事情等不得、更拖不起,“不破楼兰终不回”的责任感,才能带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成就感。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打纲领不如一个实际行动。“向天再借五百年”,可贵之处在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对此,我们要站在高处,想在远处,更干在实处,用心用力用情,在细微之处把握发展规律,严修身严律己,实谋事实做人,用“关键少数”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雷锋同志曾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所以,“向天再借五百年”,我们不能坐等观望、不能信马由缰,要弘扬“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精神,狠抓落实,让百姓之“痛”越来越少,让幸福之“得”越来越多,让每一个脚印都闪亮着“严”和“实”的光芒。
2014年春节,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唱出了生命有限的紧迫感,“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以至于习近平总书记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也引用此歌词:“承担我这样的工作,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时间。今年春节期间,中国有一首歌,叫《时间都去哪儿了》。对我来说,问题在于我个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当然是都被工作占去了。”“向天再借五百年”,党员干部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时间在为民做事,时间在为民谋利,时间在为民解忧。党员干部的时间在“俯下身,听民声”,党员干部如不深入基层,不走进田间地头,就很难听到群众真实“声音”,就容易“失聪”;党员干部的时间在“沉下去,察民情”,党员干部如不深入群众,不走进农户,就很难摸清群众真“需求”,就容易患“失明”;党员干部的时间在“静下心,系民生”,党员干部如不静下心来,不与群众打成一片,就不知肩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就容易患“失语”;党员干部的时间在“狠下力,解民困”,党员干部如不转变作风,不改进工作,就很难求得真为,就容易“失手”。哲人说,每个人心中都会有火焰,能否点燃它,决定了生命的意义。“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从“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孔繁森,到“绿我涓滴,会它千倾澄碧”的焦裕禄;从“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的谷文昌,到如今争做“政治的明白人、发展的开路人、群众的贴心人、班子的带头人”的百名优秀县委书记,他们都用实干的精神回答了如何“向天再借五百年”的“天问”。
“向天再借五百年”要善于谋事。谋事是做事的开始,成事的前提。“大人不华,君子务实”。花拳绣腿、华而不实,历来为民众所厌,为君子不屑。“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向天再借五百年”要敢闯敢试敢开拓,要争先争优争业绩,不当唯唯诺诺的“老好人”,不学蝇营狗苟的“老滑头”,不为浑浑噩噩的“老油条”,要积极营造健康的干部心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努力干事的工作环境。反观时下如火如荼的作风建设活动中出现的“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病症,虽然万事开头难,但难的不是工作本身,而是一些官员身上的“慵懒病”和“推拖症”。所以,在工作中应该多一些“向天再借五百年”的斗志,少一些“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闲情逸志,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广大领导干部要勇于承担重任,工作精益求精,办事雷厉风行,作风细致入微,不抱怨、计较个人得失,不断强化“功成不必在我,但建功必须有我”的责任担当。为人民服务要在“实”上下功夫,这样才能留下后人称赞的功绩。北宋文豪苏东坡在任杭州期间,疏浚西湖,以挖出的葑草和淤泥堆积而成长堤,“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虽然苏东坡在任杭州短短几年,但其口耳相传的功绩能流传千古,为世人为铭记。
美国诗人叶芝《当你老了》有言:“当你老了,白发茫茫,睡眼朦胧/壁炉旁打盹,请取出这部诗歌/轻轻吟咏,追忆你过去温柔的眼神/回想它们深深的倒影……”。“向天再借五百年”能让我们青春长驻、岁月流金,这种担当精神留给的是我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改革的律动遍地是春声,万千气象喷涌激荡,“向天再借五百年”方能以百姓心为心。如是,必然能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格局中“长挂云帆济沧海”。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