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准确把握制度创新的基本要求

 时间:2016-01-12 14:34:00 |  王菲菲 | 字体:【 】| 阅读: 126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制度创新作为其他创新的根本保障,是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的标志,也将成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

制度创新应以增进人民福祉为着力点,体现人民性。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使命,也是“十三五”规划的核心和着力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目标与发展民生紧密相连,民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人民群众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人民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出发点和本质属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充分体现这一本质属性。新时期,随着人民对于民生改善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全面深化改革,将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发展,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让一切社会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制度创新应以我国具体实际为出发点,体现实践性。“十三五”时期是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基础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各层次紧密联系、有机统一的完整体系,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本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创新发展将坚持实践性,从我国具体实际出发,并将长期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制度创新应以促进五大发展为切入点,体现科学性。纵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生、发展与形成的全过程,始终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是针对当前发展阶段提出的科学理念,是贯穿未来五年发展的新路径,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创新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动力;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绿色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保障;开放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共享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目的。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从根本上说,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也将贯穿五大发展始终。

制度创新应以参与全球治理为突破点,体现系统性。全球治理事关给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定规则、定方向。目前,各国在国际治理体系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大小并不完全相同。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总部发表讲话时,为国际秩序的改革完善指出了中国路径:“中国将继续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坚定支持增加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在国际治理体系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不仅事关对全球发展制高点的争夺,而且事关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长远制度性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总之,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和精华,将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注入到全球治理理念当中,寻求互利共赢、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方式,是全球治理体制走向完善的重要途径。

(作者单位:吉林省委党校)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