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浅论干部的勤政之风

 时间:2016-01-22 13:28:00 |  张洋 孙美新 | 字体:【 】| 阅读: 147

“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好干部提出的20字要求。这20个字属于考核干部常用的德、能、勤、绩、廉的范畴。“三严三实”要求中,不管是修身、用权、律己,还是谋事、创业、做人,都隐含着对“勤政”的基本要求。勤政是干部必须具备的品德和作风。

一、勤政是为官从政的基本要求

勤政自古就被视为为官从政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古人云:“勤者,政之所要。”“为政在勤,政不勤则百事怠”。《论语》记载:“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孔子对为政者提出了勤勉为公、不厌倦懈怠的要求。晚清名臣曾国藩在《劝诫委员四条》中说:“勤之道有五:一曰身勤,二曰眼勤,三曰手勤,四曰口勤,五曰心勤。五者皆到,无不尽之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为官的标准和要求也在发生变化,但勤政始终是好官的重要标准之一。毛泽东同志在《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中指出:“我们应该不惜风霜劳苦,夜以继日,勤勤恳恳,切切实实地去研究人民中间的生活问题、生产问题……邓小平同志曾多次强调实干的重要性,“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将勤政务实作为好干部的重要标准,要求党的干部“勤勉敬业、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精益求精,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细数古代的明君贤臣,大多都是勤政方面的典范。辅佐成王的功臣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正是对他勤政精神的生动描述,在他衷心耿耿、没有一丝杂念的辅佐下,才成就了后来的“成康之治”。清朝雍正皇帝在位12年8个月,共处置各种题本19万余件,朱批4万多件奏折,他所做出的改革举措比起康熙在位61年所做的改革还要多。正是在他的勤政下,将康熙晚年仅剩700万两的空虚国库骤增到5000万两。古代的明君贤臣尚且如此,作为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苦大众利益的共产党的干部,更是如此。像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将周总理的敬业精神和公仆情怀浓缩在了四个昼夜之中。像这样的党的好干部还有很多,如孔繁森、焦裕禄、牛玉儒……他们一心为民、勤政务实,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了自己的一切,他们言行一致地回答了“什么是共产党员人生最高追求和最大价值”这个根本问题。

无论是任何历史时期,“勤”都是做一个好干部的重要标准之一。概括起来,“勤”首先是一种态度。“一勤天下无难事”,应把“勤”作为一种人生态度和工作态度,始终怀揣勤奋之心,以民为本,为民服务,做人民的公仆,才能深得民心,赢得百姓的支持与拥护。其次,“勤”是一种责任。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干部的角色定位决定了勤奋就是应尽之责、分内之事。领导干部理应担任好人民的公仆管家的角色,通过勤奋劳动,带领人民实现中国的梦、组织的梦、个人的梦。第三,“勤”是一种持之以恒的行动。就是脚踏实地,真正使刻苦、奋斗、敬业、奉献成为广大干部的行动准则,做到持之以恒,有始有终,将勤奋融入血液之中,成为身体的一部分,那么,整个世界都必将为我们的目标让路。

二、做眼勤、心勤、身勤的好干部

我们党的干部在勤政务实方面的总体情况是好的。但有的干部懒于学习,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不愿意把心思放在修炼内功上,喜欢经营人脉,编织关系网,即使是学习也只是蜻蜓点水,学习的系统性针对性不强,更不能用所学理论指导实践;有的干部喜欢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空话套话多,实干精干少;有的干部自身职责落实得不够,不能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及时处理和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办法不多,效率不高;有的干部把自己置于多重角色之中,导致力不从心,哪一方面的工作也没有干好;有的干部蛮干事,做事缺乏规划,摸不着重点,处理不好长远规划与日常工作的关系;有的干部做事一阵热,不能坚持到底,有计划无执行,或执行得不够,执行得不彻底。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就会有精神懈怠的危险,就会有失去民心的危险。

做勤政的好干部,至少应做到“三勤”。一是眼勤。表意是勤看,勤观察,关键在“勤”字上,强调的是一种态度和方法,要做到眼中有事,不仅有大事,也有细小的事,眼睛不能只盯住领导身边的事,更应该多看到群众遇到的苦事难事,并将眼中之事落实到实实在在的行动上。眼勤,引申之义是勤学,就是要把学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能力来锻造,作为工作生活的第一兴趣来培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做到学之以恒,常学常新,永无止境。不仅要坚持向书本学,还要坚持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汲取营养、提高能力、增长才干,并反过来善于运用所学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学习效果。与此同时,还要坚持向群众学习,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甘当群众的小学生,甘做群众的老黄牛。二是心勤。就是勤思考,善思考,深思考。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纵观人类灿烂辉煌的历史长河,我们不难发现,每一个重大的发现与成就都孕育于思考之中。对于广大干部来说,善于思考是基本素质。首先是思考的角度,必须站在全局高度思考问题,懂全局、讲全局、谋全局,才能思得深、看得透。其次是思考的内容,必须抓住热点、难点、重点思考问题,学会“弹钢琴”,才能使突出矛盾和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其他矛盾和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再次是思考的方式,必须结合工作实际思考问题,有的放矢,求真务实,才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总结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最后是思考的态度,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善于面对复杂多变的现实,时刻保持以创新的态度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汇聚起推动各项工作的不竭动力,使自己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三是身勤。“险远之路,身往验之;艰苦之境,身亲尝之”。就是要求凡事多亲身体验,多深入调查,要真干、实干,更要苦干、巧干,特别是面对百姓热心之事、难办之事,一定要有一锤一锤接着敲、一件一件干到底的钉子精神。杨善洲就是身勤的代表,老百姓亲切地称他为“草帽书记”、“草鞋书记”,原因就在于他经常头戴草帽,身披蓑衣从群众中来,脚穿草鞋到群众中去。广大干部都应该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学习他勤政、勤恳、勤俭、勤劳的品行。实践证明,只有勤奋,工作才不会懈怠,工作水平和能力才会不断提高;只有脚踏实地地敬业工作,不断探索改革创新,人们才有胆量、有能力化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难题。作为党的好干部,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权力观,心中始终想着百姓,做事始终为了百姓,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兢兢业业,埋头苦干,诚心诚意、一干到底,把实实在在的业绩作为对百姓的最好回报。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