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核战略力量是指除核力量之外的其他对国家安全和军事斗争具有全局性重大影响的战略力量,通常包括太空、常规远程打击、网络等领域的新质力量。2015年,世界非核战略力量持续快速发展,美俄等主要军事强国进行了多次反导拦截试验,深入推进高超声速武器研究,在军事航天领域投入大量资源,部分新型非核战略武器装备已开始具备实战部署能力,世界非核战略力量发展呈现出竞争加剧与合作加强的态势。非核战略力量的发展,不仅将对世界战略力量格局带来重大变化,而且也将对未来战争形态及作战样式产生深刻影响,值得高度关注。
美国非核战略力量发展继续领跑
作为非核战略力量发展的领跑者,2015年美国在反导、高超声速武器、太空控制与利用三个领域动作频频。
反导力量加速发展,反导能力持续提升。一是反导试验更加密集。2014年世界各国共进行了7次反导拦截试验,2015年仅美国就进行了7次试验(独立完成4次、与盟国联合试验3次),主要包括“多发齐射”和“边界条件”拦截验证试验、多层反导协同拦截试验、复杂突防背景中的拦截试验等。通过试验,美反导系统体系作战能力得到有效验证和进一步提高。二是反导力量建设与实战部署稳步推进。在国内,美重启发展更先进的通用型和多目标型杀伤拦截器计划,启动新型远程预警跟踪雷达研发,发射红外预警探测卫星,先期采购“标准”-3 Block IIA导弹的材料,升级海军“宙斯盾”舰软件系统;在欧洲,美按计划调试部署在罗马尼亚的导弹防御系统,其设在波兰的导弹防御系统建设也即将开工,海军“宙斯盾”舰开始在黑海海域常态化值班巡逻;在亚太,X波段雷达和“宙斯盾”舰正按计划进行部署,“萨德”系统在日本部署得到日本首次明确确认。
提出多个高超声速武器发展计划,继续保持军事技术优势。一是继续推进战略级“先进高超声速武器”(AHW)项目技术验证准备。“先进高超声速武器”(AHW)是当前美军重点发展的“常规快速全球打击”(CPGS)技术验证项目,尽管第二次飞行试验遭遇失败,但是AHW方案的技术风险相对较低,仍然是当前美军CPGS计划中最具前景的项目。2015和2016财年预算申请分别为6520和7295万美元,仍然保持较高水平。二是加快推进两个战术级高超声速武器项目研发。2014年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与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启动了两个独立的演示验证项目,即“高超声速吸气式武器概念”(HAWC)和“战术助推—滑翔”(TBG)。这两个项目分别是X-51A和HTV- 2项目的后继。2015年,DARPA继续推进两个新启动的高超声速项目组件级试验,以确保在一系列重要飞行试验开始前将风险消除。
强化太空利用和控制能力,提供可靠太空安全保障。一是不断完善太空信息体系。美先后发射的三颗GPSⅡF卫星,增加了新的M军码信号和L5民码信号,可提供更高的定位精度和更强的抗干扰能力。为满足信息化战场通信需求,美年内发射了两颗MUOS窄带通信卫星和一颗WGS卫星,旨在提供高质量的传统语音通信服务和数据传输服务。10月,美成功发射了第三代“白云”电子监视卫星(NROL55),除了传统监听载荷,还可能携带雷达和光学载荷对海上目标进行监视跟踪。11月,美“超级斯界比”小型运载火箭首次发射成功,该火箭能在战时将快速响应航天器送入太空,满足组网和补网作战的需求。二是大力加强太空目标监视系统建设。3月,美国空军授予洛马公司新型“太空篱笆”雷达系统的建设合同,新“太空篱笆”将使用S波段相控阵雷达,比原有的VHF波段雷达波长更小,探测精度更高,能更好地跟踪轨道物体的变化,服务于未来的太空军事行动。年内美继续进行太空监视望远镜的搬迁工作,目前口径3.5米的太空监视望远镜已经从美本土转移到了西澳大利亚,用于为美太空监视网络搜集轨道数据,大大加强了美对南半球天空的监视能力。三是积极推进太空武器装备研发。5月,美进行了X-37B的第四次发射。此前飞行试验呈现出在轨试验时间越来越长、技术成熟度越来越高、影响越来越大等特点。第四次飞行试验的最大变化体现在试验验证目标上,即从验证飞行器的方案设计、关键技术、性能指标、指挥控制等向验证飞行器携带的有效载荷转变。此次试验采用的霍尔发动机,在原有的基础上大大提高飞行器在轨机动能力,能极大地增强其遂行作战任务的灵活性。
俄罗斯非核战略力量发展进展显著
美国在非核战略力量领域的飞速发展强烈地刺激着其战略对手俄罗斯,2015年俄在反导、全球快速打击以及军事航天领域也取得显著进展。
加快了反导力量实战部署与试验步伐。年初,俄决定加快生产反导导弹,并在原计划基础上多生产200%;俄还决定提前全国(包括克里米亚和北极在内)反导新系统和设施的最后部署期限。5月,俄高调公布S-500防空反导系统相关细节,称其能够拦截洲际弹道导弹、超音速巡航导弹、各型固定翼飞机等空中目标,性能优于美“爱国者”-3反导系统,计划在2017年列装部队,并正式担负作战值班任务。11月,俄使用机动式发射装置在连续两次失败的基础上首次成功进行了反导试验,此次试验的导弹系统是莫斯科周围现役反导拦截系统A-135的后继型,可用于拦截洲际导弹。在此基础上,俄宣布了莫斯科反导拦截系统的升级计划。
积极构建“全球快速打击系统”。近年来,美在高超声速技术领域连续取得的突破使俄意识到新的潜在危机。俄军方和专家也积极呼吁构建本国的“全球快速打击系统”。2015年,俄继续推进“4202项目”的研制工作。在年初秘密试射了1枚携带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洲际弹道导弹,该飞行器是“4202项目”的一部分。“4202项目”是俄研制高超声速导弹的秘密项目,该项目旨在研制出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用于突破美导弹防御体系。
军事航天取得显著进展。在卫星方面,6月俄发射了最后1颗返回式光学侦察卫星“钴”-M 10号和1颗“角色”数据传输型侦察卫星。“角色”卫星最高分辨率达到了0.3米,服役寿命5—7年,发射后卫星数量增加到2颗,效费比和时效性比返回式侦察卫星提高了1个数量级以上。“钴”-M的落幕和“角色”的登台,标志俄航天侦察能力有了巨大的提高。在太空目标监视系统方面,俄开始建设位于科米共和国的“沃罗涅日”-M型预警雷达和位于摩尔曼斯克的“沃罗涅日”-VP预警雷达,这两款预警雷达也可用于轨道物体的监视。俄还在阿尔泰山北麓建造的新型大口径光电望远镜竣工投入使用,与美太空监视望远镜交相呼应,提升了俄太空态势感知能力。此外,3月俄将3颗“信使”-M卫星送入轨道后,美太空监视网络发现了第4个未经报备的载荷。根据监测数据显示,这个编号为“宇宙”-2504的载荷在发射当日进行了小幅机动提升轨道,之后继续进行机动同“微风”-KM上面级进行交会,西方分析认为,“宇宙”-2504即使不是苏联共轨反卫星武器的现代版,也至少是一颗用于非合作自主交会的军用试验卫星。
其他国家和地区非核战略力量发展竞争激烈
除美俄之外,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也不甘寂寞,非核战略力量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
全球反导“扩散”加剧。除美俄外,其他国家也相继进行了反导测试并披露了相关计划。印度积极构建由“大地防空导弹”和“先进防空导弹”组成的高低搭配双层反导系统,年内先后2次试射了“先进防空导弹”,1次成功、1次失败;以色列于上半年完成了“大卫投石索”导弹防御系统测试,在9月的防御演习中展示了新型导弹防御系统“海基铁穹”,并于年末和美共同完成了“箭”-3反导系统的首次拦截;日本自卫队完成全境15个基地24套“爱国者”导弹部署,其中包括16套“爱国者”-3导弹;台军“爱国者”-3导弹营成军,共有6套253枚“爱国者”-3导弹,与“爱国者”-2混编成3个“爱国者”导弹营,使台弹道导弹防御能力有较大提高。
欧洲积极跟进高超声速技术试验。2015年,欧洲在高超声速领域也展开了一定研究和试验工作。2015年2月,欧空局过渡试验飞行器(IXV)首次成功实施再入飞行试验。一旦IXV技术验证项目后续继续取得成功,技术成熟,那么欧空局将启动下一步欧洲未来运载器准备计划(FLPP),研制实用化的新一代高超声速空天飞机。如果作为军事用途,IXV高超声速验证机及其后续FLPP高超声速空天飞机可以携带动能武器等载荷,发射高超声速武器对地面目标进行攻击,或对空间目标进行拦截或摧毁。
军事航天领域竞争加剧。欧空局3月和9月先后2次一箭双星发射了4颗“伽利略”正式组网星,使“伽利略”在轨卫星数量增至6颗,距离2018年建成初步的全球运行系统又近了一步;日本于2月和3月先后发射合成孔径雷达侦察卫星和“光学”-5号光学侦察卫星,前者分辨率优于1米,后者分辨率可能达到了0.3米;韩国3月成功发射“阿里郎”-3A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该星分辨率最高可达0.55米,实际上是韩国军方的侦察卫星,可与更早发射的“阿里郎”-5雷达星配合使用,组成一个规模虽小但水平较为先进的侦察卫星体系;印度3月成功发射了“区域导航卫星系统”7颗卫星中的第4颗卫星,该系统建成后将为印度及距边境1500公里以内区域的用户提供高精度导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