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鼓励政府雇员就职国际组织
驻美国记者 陈丽丹
总部设在美国的国际组织较多,成为一名国际公务员是许多美国年轻人心仪的职业方向。根据美国国务院国际组织事务局提供的资料,美国公民进入国际组织服务的方式大致有三种:参加国际组织的公开招聘;联邦政府职员申请调动或参与选派;申请国际组织的实习项目或青年职业者项目。
美国政府在推动其公民进入国际组织方面态度一直很积极。1964年,时任总统林登·约翰逊发布备忘录,指定由国务院牵头,要求联邦政府各机构积极协助国际组织寻找其所需的来自美国的人才,同时也要求政府各机构鼓励其雇员接受国际组织的任命,并在他们正式上岗前提供必要培训。约翰逊认为,国际组织需要有能力的美国人,这符合国际组织和美国的利益。
为了更好地提供国际组织职位需求信息,美国国务院2010年成立了专门网站“国际组织职业”,专门搜集和发布允许美国公民申请的国际组织职位信息,并向网站订阅者定期发送邮件提示此类信息。在该网站上,浏览者还可以查询到美国公民特别是关于联邦政府工作人员加入国际组织的有关政策信息。
国务院还在联邦政府内部建立了一个后备人才数据库,对国际组织职位感兴趣的人员自主向数据库内输入意向和专业技能等信息后,便可收到国际组织空缺岗位的通知。目前,美国联邦雇员可以参与至少120个国际性和地区性组织的调动或指派,任期最长时间5年。
此外,美国政府还与联合国系统各机构、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际移民组织等机构签署谅解备忘录,通过青年专业人员项目选拔美国公民进入国际组织工作或实习,培养和储备有经验的国际组织人才。对学术和职业背景尚浅的青年而言,这种青年职业者项目是很好的学习平台,不少国际组织中的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生涯都是从青年职业者项目起步的。
即使美国拥有不少优势,但美国雇员人数在国际组织中也占不了绝对优势。随着国际组织日益追求人员结构多元化,来自发达国家的雇员比例逐渐下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报所统计的1990—2015年雇员国籍数据显示,美国与加拿大籍雇员的占比从1990年的31.9%下降到2015年的20%。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世界银行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国籍已不是世界银行录用人员时的一个重要考量。目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有雇员的国籍比例逐渐呈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趋于平衡的局面。但在管理层和中高级专业岗位,发达国家的人数仍是发展中国家的两倍。
印度
外向型人才培养氛围浓厚
驻印度记者 邹 松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日前公布5位副行长人选,来自印度的潘笛安备受瞩目,除了副行长一职,他还将担任亚投行首席投资官,主要负责制定投资计划,推动及监管相应基建项目进展。印度媒体普遍认为,潘笛安的当选是继卡马特担任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首任行长之后,国际金融组织对印度人才的再次肯定。
梳理国际组织中的高管名单不难发现,印度人的名字时常出现:现任欧洲复兴开发银行行长查克拉巴蒂、上任英联邦秘书长夏尔马……除了高管层,印度人在各类国际组织的参与度也相当高。
印度积极参与国际组织有其历史原因。从冷战时期起,印度就坚守不结盟立场。上世纪50年代,时任印度总理尼赫鲁与中国总理周恩来一起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广大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的广泛支持。在获得较高国际声望之后,印度连同南斯拉夫、埃及、印尼等国共同成为不结盟运动的领导集体,进一步巩固了自身的国际地位。鉴于印度在反殖民化、反种族隔离、领导不结盟运动等方面的积极参与,印度在联合国等众多国际组织中的影响力上升。在响应联合国集体行动及解决全球问题方面,印度也凭借其财政贡献和语言优势成为联合国活动的积极参与国之一。从50年代起,印度就开始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要么成为世界大国中的一员,要么什么都不是。从尼赫鲁时代起,印度就决心积极参与甚至主导国际事务”,印度德拉敦大学教授茅笃亮向记者分析道,“印度在不同时期扮演的外交角色有所不同,但几乎从未缺席,而且随着国力增长,这种融入世界的步伐还在加快。”茅笃亮强调,在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过程中,印度人积累了丰富的与世界各界打交道的经验,从联合国改革到世贸谈判,从宝莱坞电影到板球世界杯,印度人在各类国际组织中的参与度都在加深。“毫不夸张地说,印度人培养孩子的初衷就是国际化,稍有条件的家庭都会把孩子送去国际学校,随后出国深造,努力在国际舞台上有所作为。这种外向型的人才培养氛围使印度人更容易在各类国际组织中崭露头角。”
巴西
推荐优秀外交官参与竞争
驻巴西记者 王海林
本报记者在巴西外交部的官网上看到,有专门网页刊载各大国际组织的招聘信息及要求等,如果巴西民众有兴趣到国际组织任职,可以通过该页面找到相关链接,报名参加国际组织的面试。
巴西外交部新闻部门负责人塔蒂亚娜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人才到重要国际组织的关键部门任职,对于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组织中的影响力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以巴西为例,目前在国际组织中担任要职的巴西人主要有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阿泽维多、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总干事格拉齐亚诺。据塔蒂亚娜介绍,一般国际组织的普通职员都是大家感兴趣自行报考;涉及一些重要国际组织的重要职位,需要政府进行相关推荐时,政府会综合考虑职位及相关候选人员的匹配度,积极选择符合职位要求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巴西外交官参与竞争。
在当选世贸组织总干事前,阿泽维多是一名职业外交官,有多年处理经贸事务的经验。1983年,他入职巴西外交部后,先后在多国使馆工作,长期从事国际贸易和经济事务。特别是2005至2006年阿泽维多作为巴西代表团团长参加多哈回合谈判,自2008年起担任巴西常驻世贸组织代表,直接参与推动多哈回合谈判,谙熟多边贸易事务,在谈判和协调各方争议方面颇有经验。这也是巴西政府力推他参与世贸组织总干事竞争的重要原因。
首位来自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的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格拉齐亚诺也有不同寻常的外交职业背景。他曾先后担任巴西消除饥饿部部长以及粮农组织助理总干事、粮农组织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区域代表。在担任巴西消除饥饿部部长期间,格拉齐亚诺着力推动“零饥饿计划”,这一计划不仅成为巴西政府最重要的社会政策,而且在全球消除贫困事业中被视为一项创新举措。在卢拉执政的8年期间,该计划使巴西近3000万人脱离贫困,成为不少拉美国家的学习典范。格拉齐亚诺本人也先后两次当选粮农组织总干事。
不过有分析人士指出,尽管发展中国家人士担任重要国际组织重要职位的人数逐年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依然很大。大力培养国际组织人才与提升国家软实力之间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该着重培养一批适应重要国际组织工作的人才。
韩国
吸引国际组织在当地“落户”
驻韩国记者 万 宇
上世纪末,伴随着经济腾飞,韩国政府开始致力于扩大自身的国际影响力,为具备国际视野和能力的韩国人进入国际机构积极提供支援。
根据韩国外交部统计资料,现在有530多名韩国人在50多个国际机构任职,其中高级别工作人员近30人,在联合国秘书处工作的韩国人有120名。在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际电信联盟中也有不少韩国人担任局级以上职务。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有7名韩国人曾担任军事观察特派团或维和部队负责人。韩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吴俊去年7月就任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主席。
为了支持韩国人进入国际组织工作,韩国外交部2011年3月成立了名为“国际机构人事中心”的专门机构,为有志于进入国际机构工作的韩国人提供咨询、指导、考试选拔和实习机会。据韩国外交部介绍,该人事中心有每年向各国际组织选拔推荐初级专业干事和联合国志愿者团的机制,还组织联合国青年专业人员竞争考试。截至目前,韩国已经派出118名初级专业干事,完成实习者中有80%以上进入国际组织工作。
今年1月,韩国政府支持的国际合作团选拔了15名韩国青年前往蒙古国、孟加拉国、斐济、肯尼亚等10多个国家的联合国驻当地机构进行为期半年的服务。在首尔街头,记者经常能看到身着蓝色T恤的联合国难民署志愿者在进行募捐,经询问得知他们也是联合国志愿者团的成员。
国际机构人事中心每年还在韩国各地举行相关说明会。以去年的第八届说明会为例,有联合国难民署、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经合组织等机构的人事部门负责人在首尔和浦项进行宣讲,现场问答之后,还对有意加入的韩国学生进行模拟面试。
韩国扩大国际影响力的又一绝招是吸引国际机构在韩设立总部或办事机构。韩国《中央日报》文章分析认为,一个国际组织总部带来的经济效益相当于3到4个跨国企业。从2012年开始,韩国在政府层面确立了吸引国际组织的政策,希望以此为契机促进对外服务业的发展,吸引外国投资,不仅可以创造新的就业岗位,还能吸引外籍高收入人士来韩工作生活,扩大内需。
2011年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在韩国首尔成立。2013年10月,由韩国主导创立、世界120多个国家参与的选举领域国际机构——世界选举机构协会在韩国成立,协会秘书处设在仁川松岛国际城。2013年12月,联合国绿色气候基金秘书处和世界银行集团驻韩国办事处也在松岛国际城举行了揭牌仪式。这些国际多边机构的设立,为韩国人才进入世界舞台提供了机会和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