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王一媛:日本的防震减灾教育体系

 时间:2016-05-26 16:24:00 |  王一媛 | 字体:【 】| 阅读: 168

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15894人遇难。2016年4月14日,五年前的伤痛还未抚平,又一场大地震重创日本熊本县。此次一系列连环地震,前震和主震最大烈度均为7级,达到日本气象厅烈度等级规定的地震最高等级标准,也是日本九州地方观测史上出现的最高级别地震。截至4月25日12时,本次地震已累计造成48人遇难。日本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是典型的“地震之国”。尽管地震灾难频繁而深重,但日本大地震的死亡人数却越来越低,房屋倒塌越来越少,如此显著的减灾实效得益于日本多年来形成的防震减灾教育体系。

完善的防震减灾课程体系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计划指出,“教育是减轻灾害计划的中心,知识是减轻灾害成败的关键”。在地震频发的日本,应对地震已经成为民众生活的一部分,在多年的实践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校防震减灾课程体系。

1995年阪神大地震之后,日本政府认识到学校灾害教育、灾害管理的重要性。随后,教育部(2001年改名为文部科学省)根据不同年龄、学段制定学习指导纲要,规定各级学校灾害教育的总体目标与内容,以及学校推进灾害教育的策略。同时编写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相互衔接的各阶段灾害教材,并颁发给各级学校作为实施灾害教育的参考资料。防震教材内容包括震前预警、震时避险、震后自救互救等,涵盖地震灾害发生的全过程。

小学阶段(7—12岁)灾害教育目标与内容:能够遵守安全守则,注意周围的危险;能够及时联系附近的大人,并遵从指示采取行动;能够理解发生地震的原因以及预防事故;能够自己采取安全的行动,关注家庭成员的安全。初中阶段(13—15岁)灾害教育目标与内容:做好地震应急准备,灾害发生时能做出比较正确的判断;地震发生后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能够做出有益于区域民众安全的事情;能够了解地震次生灾害与防范机制。高中阶段(16—18岁)灾害教育目标与内容:与初中阶段的灾害教育目标基本一致。

为了更好地编写有特色的教育课程,日本各学校制定灾害教育学习指导大纲时,在参考文部科学省的学习指导要领与地方教委的防灾计划的基础上,会结合所在地区、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科特色等因素,自行规划实施有特色的防震减灾教育课程。

全民化的地震应急演练

日本政府十分重视民众地震危机意识的培养和应急避险自救互救技能的训练,积极营造全民灾害学习的氛围,创造灾害学习的各种条件,旨在建立由政府、社会团体和个人组成的全社会防灾体系。其中,开展全民化的地震应急演练就是一项重要措施。

为永久纪念1923年关东大地震,1960年日本国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9月1日为全国防灾日,8月30日—9月5日为防灾周。从1971年开始,日本政府和地方社会团体在防灾周期间都要举行全国性大规模的防震演练,并且从未中断。到目前为止,每年都有数百万人参与演习,参加总人数已接近3亿人次,地震演习已成为公民生活的一部分,日本首相及各有关内阁大臣几乎都要参加一年一度的大演练。

日本的地震模拟演习形式多样,次数频繁,参与面广。比较常见的模拟演习包括会场型、随意型和图上训练三种形式。会场型演习事先有详细的预案,规模宏大,参与人数众多,适合多部门联合演习;随意型演习灵活性、机动性更强,事先没有准备方案,训练时临时决定;图上训练型是近几年日本政府大力推进的演习形式,基本由10人群体在本地区的地图前,讨论诸如如何找到新的避灾路线等应急措施。

日本民众的防震意识已经深深根植于血液之中。从幼儿园直至大学的各级各类学校都积极开展地震应急演习,所有学校每年都有计划地进行四次左右的地震灾害模拟演练,最大限度地模拟地震发生时的真实场景,让学生养成灾害本能反应,减少对地震的恐惧。日本所有社区,每年不仅安排地震防灾方面的课程,而且组织民众定期参加应急演练,几乎每个家庭都配备一套地震应急自救包,无论老幼都知道如何有条不紊地躲避地震危险,以及在地震中如何寻求帮助或者帮助别人。稍具规模的公司也都有完整的,操作性很强的地震应急预案,一旦发生地震,每个员工都知道该怎么做,以及和谁联系。日本的各级政府都注重与社区、学校积极互动,搞好协同演习,共建政府、社区、学校相互联合的演习模式,此举不仅突出了演习的全民化,更为演习的常态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互动体验式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形式

日本在组织民众开展防震减灾教育时,十分注重让群众真正了解震灾的特征,充分理解政府的防震对策,并积极组织市民参加各种形式的防震减灾活动,主要以模拟体验、趣味互动的形式,吸引公众参与并加深公众对防震的印象,以提高民众的危机应对能力。这些做法,才能真正让民众勇敢、从容地面对可能发生的地震灾害,并能积极配合政府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日本在全国各地都建有灾害主题纪念馆、纪念公园以及防灾教育中心,每个场馆都对地震避险知识的宣传尤为重视,大都配备地震体验设施。所有的地震博物馆和地震知识学习馆,均免费向市民开放。这些展馆的地震体验中心或体验室,装置输入真实的地震波,让观众体验地震时的摇晃、颠簸及房倒屋塌的情况,提高避震求生能力。仅东京就建有3个防灾教育馆(池袋、立川和本所)。另外比较知名的还有横滨市民防灾馆、大阪市生野防灾馆等。大阪防灾馆就是地道的“体验型”科技馆,地震体验的内容丰富而生动。

日本政府宣传地震防灾知识的方式是随时随地的,强制性较弱,一些临时性群体集会,譬如音乐会、大型集会前,工作人员会向全体参加人员朗读防震说明及该会场的紧急撤退线路。政府一般通过在公共场所布置展板、在街头设立流动地震体验车等方式,供市民自愿学习防震避险知识。地震体验车是通过液压系统,从前后、左右、上下6个方向的摇晃来模拟4—8级的地震。地震体验之前,工作人员会介绍应对方法:先蹲下以降低重心,再躲在桌子底下躲避以保护头部,为防止在晃动中暴露身体受伤,还需要紧紧抓住桌子。模拟地震时会用视频全程记录,体验结束后可通过回放找出应急反应中的不足,及时纠正。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