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刘世锦:以体制复制推动东北振兴

 时间:2016-06-28 13:37:00 |  刘世锦 | 字体:【 】| 阅读: 165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已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东北转型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东北振兴已经不是“谋一域”的事,而是“谋全局”的大事。

我国目前的产能严重过剩地区,共同特点是以重化工业为主,包括煤炭、钢铁、石油石化、建材等行业,这些行业正是过去几年中业绩降幅最大的。东北地区在这方面表现得更为典型和突出,主要是东北地区的重化工业比重较高,国企占比高,即所谓的“单一经济结构困局”。宏观上看,东北地区GDP、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支等指标回落幅度较大;微观上看,企业亏损加大、失业人数增长,同时还伴随着一定数量的人口流失。

中国经济的结构转型,具体来说,是随着基础设施、房地产和出口三大需求的新增规模峰值或增速峰值的出现,供给侧的重化工业相应回落,从而带动了整个经济由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的转变。

这种转变合乎规律,是必然的,对相关行业及其所在地区而言也是痛苦的,特别是当供给侧调整赶不上需求侧变化、产业严重过剩的情况出现后,更是如此。笔者近期进行调研的一些地区正是处于这种境况。需求下降、价格下跌、盈利收缩或亏损乃至全行业亏损、职工收入减少、坏账增加乃至违约、人才流失、财政减收,如此等等,均按照同一条逻辑链条毫不含糊地在相关行业和地区呈现。

东北的问题有其特殊性,也有普遍的意义。而近来讨论东北再振兴议题,可以提出颇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国企体制、政府行为、市场规则乃至人的观念等,笔者认为,仅仅解决其中一个或几个问题,作用可能不大,所面对的实际上是一个整体环境问题。这里所说的整体环境,既包括“显性体制”,也包括“隐性体制”。通常提到的一些改革办法,主要是对付前一类体制问题的,对后一类体制问题不大有效。

近期重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议题,首先需要反思的,是以往振兴思路和政策的成败对错。过去十多年东北经济曾经保持了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但那时是行业上行期。需要评估的是包括下行期在内的全过程,尤其是未来增长的可能态势。如果继续沿用扶持输血、投资拉动的办法,实际可操作空间其实不大,短期刺激效果也未必见到,更重要的是可能错失振兴机遇。因此,对此类地区来说,真正的问题并不是已经出现的行业调整和困难,而是下一步能不能看到希望和出路,这与观察分析应对局势的角度和思路直接相关。

东北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和环境优势,东北三省的城镇化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并不差。以城镇化水平为例,辽宁省的城镇化率超过67%,居全国前列。笔者看来,问题主要还是出在“体制土壤”上,因此东北再振兴需要新的思想解放,在制度创新上做大文章。

一种可以探讨的思路是在一定范围内“换环境”。大范围改变环境不现实,可以从较小范围做起。其实,这正是改革初期“办特区”的办法,但在新常态下办特区,须与时俱进。以东北振兴为例,可考虑由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水平较高的广东、浙江、江苏三省与东北三省分别对口合作,开办特殊合作区。

其实,此类试验已有。比如在广东,深圳特区和发展水平较低的汕尾市就合作举办了深汕特殊合作区,两年前,这个合作区通过调整体制,确立了以深圳干部为主、深圳的政策规则为主,发展成果两地均衡共享的模式,使得其活力大增,一座产业和安居新城正在迅速崛起。

这种“以特区办特区”,或者说“体制复制”,较小范围先换环境的办法,可以在东北振兴过程中尝试。设想一下,东北三省和东南三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分别对口在东北三省建立特殊合作区,面积可以相当于一个地级市的范围。合作区内,由东南三省派出的干部主导,主要沿用东南三省已有的政策、规则,形成合理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东南三省要选派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派出时升格使用,工作业绩突出再优先重用,待遇保持不变或有所提高,形成一套好的激励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此类地区之间的对口合作,与过去的对口支援有很大不同。主要不是给资金、给项目,而是给体制机制、给得力干部,先换小环境,逐步影响调整大环境。当然,小环境好了,包括合作方的东南三省相关地区的资金、项目也会来的,但这是“换环境”引出的结果。这类合作做起来、做成功,也是新常态下推进改革的创新之举。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