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郑代良:构建合理评价机制 推动智库稳健发展

 时间:2016-12-16 10:07:00 |  郑代良 | 字体:【 】| 阅读: 177

目前,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代、到达了新的战略高度。不过 “智库建设跟不上、不适应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有的智库研究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问题,有的存在重形式传播、轻内容创新问题,还有的流于搭台子、请名人、办论坛等形式主义的做法”等。因此,为引导和推动智库建设健康发展、更好地发挥作用,引领新型智库的战略性发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科学、合理、有效的智库评价机制以及评价指标体系显得尤其迫切与重要。

准确理解特色新型智库概念

建立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评价机制首先要解决几个问题,即目标问题(“特色”、“新型”是什么)、标准问题(智库怎么建设)、方式方法问题(智库如何建设)、效果问题(智库建得怎么样),等等。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绝不能像西方智库所标榜的“通常独立于政府或政党”,应在“特色”、“功能”、“成果”、“应用”、“人才”、“评价”等方面下功夫、做文章,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特色”是指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中国智库建设与发展的最大特色,也是最大的政治;离开了这个“中国特色”,智库就会迷失方向。“功能”是指智库要为党和政府科学依法决策提供智力支撑,在国际舞台上提出“中国主张”,为实现“中国梦”开出“良方”,为社会经济文化跨越发展与有序治理提供“钥匙”。“成果”是指智库研究要有精品力作,多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理论成果,多出回答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现实问题的应用对策成果,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强化创新思维和问题导向。“应用”是指畅通智库研究成果应用渠道,既要解决“最先一公里”问题(智库研究要有基础理论创新意识,又要关注社会热点与现实问题,主动走出“象牙塔”),又要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主动打开需求“闸门”,接上智库“活水”)。“人才”是智库立身之本,应实施高端人才培养规划,把智库建设成为吸引一流人才的洼地、用好一流人才的高地、培养一流人才的基地。“评价”就是加强对智库评价激励,按照“竞争入选、动态管理、分类考核、以评促建”的原则,以研究成果的实践应用率、研究活动的社会影响力、研究团队的核心竞争力等为重要评价标准,建立对智库特别是高端智库的考核评价机制,引导智库良性健康发展。

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离不开评价机制

评价,是人把握客体对人的意义、价值的一种观念性活动,任何评价都应是一种全方位全过程的系统评价,而不仅仅是事后评价和事中评价,按时序可以划分为前置评价、中置评价和后置评价三个阶段。机制这一概念的英文是“mechanism”,最早源于希腊文,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动作原理,如果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解释,机制就是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的系统及其运行原理。按照《辞海》的解释,“机制”是实现某种功能的内在工作方式,包括其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以及其间发生的各种变化过程的性质和相互联系。故评价机制,简单地说,就是评价主体为实现评价客体一定功能,各评价要素及其持续联动的运行系统和动态化、科学化的发展体系。

新型智库评价机制就是为实现智库在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方面的重要功能,各评价要素及其持续联动的运行系统和动态化、科学化的发展体系。评价要素包括对智库评价的主体要素、标准要素、指标要素、方法要素、程序要素及结果要素,这些要素相互联系与促进而形成运行系统和动态化、科学化的发展体系。

新型智库评价机制主要包括三个过程即前置评价、中置评价和后置评价,这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前置评价的目的是实现功能匹配,主要包括确定评价原则,对智库分类和进行功能测评等;中置评价主要体现为绩效评价,包括评价主体(强化第三方评价、多元评价主体)、评价标准(包括智库成果创新性质量性、智库社会影响力、智库团队竞争力等)、评价指标体系(冰山模型)、评价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专家同行评价与第三方评估等相结合)、评价程序(程序公正、透明公开等)、评价制度(专家遴选、信息公开制度等);后置评价的宗旨为智库评价结果运用,主要包括评价结果反馈、评价激励和绩效改进等。通过上述三个过程实现对智库的闭环评价,以促进智库建设与发展的良性循环。

创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评价模型

新型智库评价机制的核心就是评价指标体系。目前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与公民社会项目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评价中心等国内外知名智库评价机构都建构了自己的智库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众所周知,任何事物的评价都很难穷尽所有要素指标,因此新型智库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应遵循的原则为精简可行性、动态开放性、成果质量性、问题客观性、定性定量结合性、国内国际结合性等原则。在此原则基础上,可以考虑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评价指标体系——“冰山模型”(见图)。

冰山模型下的新型智库评价体系主要包括5个一级指标即潜力指标、平台指标、发展指标、成果指标和国际指标。潜力指标下有3个二级指标(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管理运作能力和研究的独立性)和6个三级指标。平台指标下有4个二级指标(人力指标、财力指标、物力指标和网络指标)和7个三级指标,即:智库研究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智库专家到政府部门中的任职比例以及智库人员曾在政府部门任职的人员比例(“旋转门”机制);智库研究经费的投入;智库网站建设,包括智库专家拥有博客、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数量;网站点击率;智库所在的城市和智库拥有的出版刊物等。发展指标包括4个二级指标(吸引力、与外界的关系、媒体报道量和参加论证或听证的层次与数量等)和6个三级指标,即:招募并留住精英研究员的环境与能力;能否接触和联络包括政府官员、公民社会、新闻媒体和学术界在内的关键受体和个体;智库成员被邀参加论坛或会议的层次或人数以及受邀给决策者授课的层次或数量;吸引捐助者的能力或筹资能力;智库成员与社会组织、社会公民互动的层次方式和研究成果开放获取程度、网站内容更新频率等。

成果指标包括2个二级指标(影响力指标、研究成果的数量与质量)和5个三级指标,即:呈送政策建议被政府决策者和社会组织阅转、采纳等情况;举办重大论坛的层次或数量;出版物质量、层次及被引情况;智库专家接受媒体采访、报道或在媒体上发表成果的频率;智库承担决策部门或社会组织委托项目的数量及层次等。国际指标包括3个二级指标(开放程度、合作程度和研究范围)和5个三级指标,即:研究团队的国籍、国别比例;与国际合作的项目层次与数量;研究领域的国际化程度;智库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数量;智库网站或研究成果的国际化程度(包括语言版本、项目等)。

总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科学、合理、有效的智库评价机制,就是确保智库在坚持研究无禁区、宣传有纪律的前提下的各项活动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创新与质量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避免重复建设,防止一哄而上和无序发展,促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健康、有序和高端发展。

(作者单位:怀化学院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