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关注涉农舆情是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的重要抓手。当以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为理论指导,积极关注涉农舆情并妥善处置涉农网络舆情。持续增长的三农问题报道折射问题导向的深度和广度;网民持续关注的热点话题对工作重心有指引作用,舆情燃点中正是落实主题的关键节点;重大舆情事件折射出落实中央精神必须应对的相关方面。
落实好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当务之急。关注涉农网络舆情,是落实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必可不少的抓手。
目前,我国有7亿多网民,357万多家网站,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深刻改变了舆论环境和传播格局——网络已经成为舆论的主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指出:要发挥网络引导舆论,反映民意的作用,网上网下要形成同心圆。网络舆情是以网络为载体,广大网民对自己关心的各种事件、现象、问题表达和传播的信念、情绪、态度、意见的总和在特定时间段内通过媒介呈现的动态反应,是网络舆论的宏观概括和微观解析。可以体现出我国舆论的基本特征、基本规律、总体态势。关注网络舆情是引导舆论,反映民意,形成同心圆的必修课,也是落实中央方针政策的抓手。比如关注网络舆情可以找到落实中央方针、政策的着力点,实际执行效果、社会各阶层人士对其的真实态度,和它自身需要改进的方面。
对于各级党政机关而言,网络舆情有一定的特殊口径,即专指被网络舆论关注的与自身相关的负面事件和由此引发的舆论压力,并在此舆论压力下,被动做出的责任切割,信息对冲、议程设置等处置措施在舆论中的信息反馈。它是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的问题导向,底线思维,接受人民评判的必答考题。涉农网络舆情是网络舆情的一个分支,是网民对三农问题、事件的信念、情绪、态度、意见的总和,在特定时间段内通过媒介呈现的动态反应,也是网民对各级党政机关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在三农领域内执政能力、工作作风、社会公信力的否定态度、负面评价和不良情绪。涉农网络舆情,不仅是当下三农问题的风向标,还是衡量党政机关涉农政策效果的显示仪、主管三农领域党政官员形象的风纪镜。
运用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回顾2016年涉农网络舆情概况,展望2017年趋势,对落实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是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的必然选择,是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的基本遵循,因此也是关注涉农网络舆情的理论指南。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中的三个必须,三个不能、三个坚定不移,最为系统和鲜明,居于总括性总要求的地位。三个必须是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三个不能是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三个坚定不移是要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坚定不移加快农村发展,坚定不移维护农村和谐。
2016年涉农网络舆情的概况是:据对全国性与区域性重要主流新闻网站、商业门户网站、农业行业网站、境外中文网站及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监测,2016年“三农”相关新闻报道量、微博微信量较上年均有明显增长。1-11月涉农新闻总量约61.4万篇,新浪微博涉农舆情总量约103.7万条,同比分别增长29%、10.8%。从全年看,涉农新闻报道中,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农民工(返乡创业、养老、讨薪)、精准扶贫、农产品市场流通、农村土地、乳业、农村环境、农产品质量安全等话题量位居前八,合计占比达88%。其中,猪肉、大蒜等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相关报道推升4月份新闻舆情达到月度峰值(6.8万篇)。而从涉农微博舆情看,网民关注度高的话题依次为食品安全、农民工、农村土地、精准扶贫、乳业、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转基因、农产品市场等,八大话题合计占网民话题量的95%。
2017年涉农网络舆情的趋势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三农”舆情面临新的环境,热点话题或来自以下几方面。一是,农业农村改革备受瞩目。二是,食品安全的舆论神经依然紧绷。三是,农民工、农村留守儿童和贫困群体这些舆情燃点。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是: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题,坚持问题导向,调整工作重心,从各方面谋划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三农”发展注入新动力。运用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可以从上述舆情中以梳理出对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提供问题导向、主题内容、工作重心、相关方面的现实意义。
首先持续增长的三农问题报道折射问题导向的深度和广度。三农问题在各网络媒体的报道量持续增长,说明三农问题的问题导向在深度和广度上持续发展。因此应当要关注在新闻报道增量中发现三农问题中新的问题导向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发展态势,要从解析中国农业强大和中国强大,农民致富和中国富裕、农村美丽和中国美丽,三者之间必然联系,对这种态势进行全面、深度剖析。
其次网民持续关注的热点话题对工作重心有指引作用。食品安全、农民工、农村土地、精准扶贫、乳业、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转基因、农产品市场这八个话题等,特别是食品安全。正是当下在实际工作中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重心的指引。应当对将与职责方位内的热点话题持续关注,既要对观点有大体把握,又重视沉默螺旋效应,对可能形成舆论压力的事件和观点,要未雨绸缪,提前做好舆论引导的部署。这里格外指出的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坚定不移的论述,对于热点话题有着拨乱反正的功能,应当用心领会。
第三、舆情燃点中正是落实主题的关键节点。农民工、农村留守儿童和贫困群体这三个舆情燃点,比如农村留守儿童这个舆情燃点,它表层是社会群体的问题,但深层是农业供给源配置的问题。农产品高成本的地板,农产品低售价的天花板造成了农业的低收益,使得留守儿童的父母背井离乡,形成了这个社会群体。要善于从舆情燃点中发现落实供给侧改革的关键节点,而这只能从基于三个不能的论述中得到启示。
第四,重大舆情事件折射出落实中央精神的必须应对的相关方面。猪肉、大蒜等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相关报道推升4月份新闻舆情达到月度峰值(6.8万篇)的背后,是大量投机资本涌入农业领域的新情况。这对农业发展,农村稳定,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是各级党政机关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必须实践才能得出答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不移深化农业改革,对于大量投机资本涌入农业的新情况,各级党政机关应有改革担当,有所作为。
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不仅要高度关注网络涉农舆情,还要紧贴落实的步伐,妥善处置网络涉农舆情。
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关键在于抓住供给侧改革的主线,实现三大调整:一调产品结构,突出优,二调生产方式,突出一个绿字,三调产业体系,突出一个新字。实现三个激活:激活市场,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构建三大体系:推进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关注涉农网络舆情就应当按照三个调整,三个激活,三个体系为指标,建立预警网络。这个预警网络,既要使用相关舆情收集软件的技术手段,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关注微信朋友圈、微信群、QQ群、微博、新闻客户端等网络平台的涉农网络舆情,进行收集整理。按照涉及到九个指标的多寡将信息分级整理,越多越复杂的越应该高度重视。按照可能引发舆情的信息级别在规定的时限内上报,级别越高的越应该在较短的时限内上报。
处置涉农舆情还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涉农政务信息披露源头要规范:一切涉农政务信息只通过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披露和新闻发言人、有新闻采编资格的正规网络媒体发布,禁止涉农政务人在个人微信朋友圈、个人微博、个人微信公众号发布与职务相关的信息,特别是涉及以上九个指标的信息。第二,要做好信息对冲,慎用网络论战。要利用好当下政务新媒体的矩阵效应,对引发舆情的谣言及时澄清,不当言论予以破斥,但是慎用网络论战。网络论战一经形成,即取得了强势,依然会对相关部门的公信力,相关人员的前途造成得不偿失的后果。第三,做好网络统战,善待意见领袖。绝大多数意见领袖对党的方针政策是坚决拥护、支持的,对于各级党委政府落实中央精神付出的努力是认可的,对其出现的失误提出的批评是善意和建设性的。因此当涉农舆情发生时,应当善待意见领袖,把他们当成自己人进行沟通。第四,及时做好舆情复盘,当涉农舆情平息后,要组织复盘研讨,从中发现规律,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会带来阵痛,付出一些代价。对于各级党政机关而言涉农网络舆情正是这些镇痛和代价的表现形式。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以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为理论指导,关注它,妥善处置它,知难而进、苦干实干,我们定能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