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鼙鼓而思良将,谋大业而召英才。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需要动员全民族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共同进发的宏伟事业。知识是现代创新的第一要素,知识分子是进军现代化的前锋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委员时强调,伟大的事业,决定了我们更加需要知识和知识分子,更加需要知识分子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多作贡献。阳春三月,生机蓬勃。广大知识分子要不负使命、担当重任,以自己的知识才智、专业素养、精神品质,献身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继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
高度重视知识分子,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特长优势,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和宝贵经验。抗日战争时期,“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毛泽东起草中共中央决定,大量吸收知识分子。我党我军吸收了大批革命知识分子参加党、政府和军队工作,进行文化运动和民众运动,为夺取抗日战争乃至解放战争的胜利,集聚了雄厚的各类人才。1978年3月,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明确宣布,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由此开启了科学的春天,振奋了广大知识分子的士气,造就了推动改革开放各项事业迅速发展的人才大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无论是对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还是对适应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发展高素质劳动者的大量需求;无论是改革建设发展各个领域知识含量和技术水准的大幅提升,还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对专业知识和专门人才的最新标准;无论是培育先进文化、弘扬核心价值观,还是普及科学精神、强化法治信仰等,都要求我们党和国家更加重视知识分子,更好发挥知识分子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中的积极作用,更加注重提高知识分子的能力素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分子的重要论述,明确了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举措,指明了广大知识分子的发展道路,强化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主体力量,是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内容。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学习型社会的建设,知识分子的数量逐年增多。怎样培养造就符合民族复兴伟业要求的知识分子队伍,进一步激发出人才资源的潜能价值,是党和政府包括知识分子自身需要解决好的大问题。作为知识分子,首先要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传承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学习钱学森、邓稼先等前辈的献身精神,以民族复兴为己任,重道义、勇担当,在各自岗位上发出亮光和炽热。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就能走出“小我”,克服价值困惑、摆脱各种诱惑,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以着力解决经济竞争力的核心关键、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国家安全的重大挑战为中心和导向,在投身伟大事业中实现人生价值。文凭有终点,知识无止境,知识分子必须是“学习分子”。特别是在新科技革命加速发展、互联网技术改变世界的今天,终身学习、善于学习,不做徒有其名、停滞落后的知识分子,更是当务之急。知识分子更要注重提高实践能力,切忌“躲进小楼成一统”。只有以火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为舞台,在实践中校正人生方向、寻找创新灵感、汲取智慧力量、提高行动能力,才能作出应有贡献、创造出不朽业绩。
军队从来都是吸引人才、招揽知识分子的高地,现代化军队更是需要“知识军人”的充实。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军队知识分子责任重大、大有作为。我们看到,一批批高材生、名校生走进军营、献身国防,一步步走上关键岗位,成长为建军治军的骨干力量;军队院校源源不断培养出军队建设和备战打仗的各类人才;各级领导干部勤于学习思考,自身知识含量不断提高,科学领导管理、指挥决策能力逐步增强。同时也要看到,我军现代化水平的“两个差距很大”、我军的“两个能力”不够,反映了我军知识水平、知识运用、知识能力上存在的问题。习总书记在政协联组会的讲话精神,对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军各级各类知识分子,要无愧于“社会的精英、国家的栋梁、人民的骄傲”殊荣,在强军兴军新征程中当好知识分子中的军人、军人中的知识分子,担起新责任、作出新贡献,为中国梦强军梦奋力拼搏、攻坚克难、攀登高峰。
(作者系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