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局观念不仅是党员干部的基本素养,也是衡量党员干部政治上是否坚定的重要标志
●在组织需要的时候,革命军人应以报党恩之心愉快服从组织决定、决不拖改革后腿
●血性在平时主要体现在无论个人利益多么难以割舍,都勇于“割肉断腕”,甘于牺牲个人利益
在国防和军队改革这场时代大考中,最现实最直接最具体的是利益之考。随着“脖子以下”改革的深入推进,绝大多数同志都能够站在听党指挥的政治高度,积极服从改革、坚决支持改革,自觉在大局下行动,表现出很高思想觉悟和良好精神风貌。但也有少数同志面对单位撤并降改特别是个人进退去留,思想准备不足,有的心神不稳忧虑重重,有的瞻前顾后患得患失。这进一步说明了改革之难,难在突破既有利益格局和利益关系调整。因此,改革关头必须着力解决好顾全大局、勇于奉献这一思想认识问题。
顾全大局是对政治忠诚度的深度检验
我军作为党缔造和领导的人民军队,向党看齐、听党指挥是永远不变的军魂。这场改革大考,考的是思想上的、利益上的,但归根结底是政治上的。能否一切从大局出发服从改革,检验着每个人看齐追随的政治忠诚度。
坚持着眼大局思考问题是党员干部的基本素养。早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就提出“共产党员必须懂得以局部需要服从全局需要这个道理”。针对这次改革,习主席引用“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强调,改革关系党和国家、军队事业发展的战略全局,每个同志都必须牢固树立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大局观念不仅是党员干部的基本素养,也是衡量党员干部政治上是否成熟坚定的重要标志。一点大局意识都没有,还算合格党员?我们必须坚持把顾全大局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全局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在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当局部和全局在利益上发生矛盾的时候,不能为了局部利益而影响全局利益,更不能借改革之名强化局部利益和个人利益。
坚持无条件服从大局是党的基本规矩。对党忠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党章将“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列在民主集中制“四个服从”之首,这说明无条件服从组织决定是基本政治规矩。这次改革是党中央、习主席定下的战略决心、作出的战略擘画,必须坚决维护习主席和中央军委决策部署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当改革全局与局部、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绝不能向组织讨价还价,而要把改革决定作为纪律要求来执行,切实做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绝对服从、令出行随。
坚持用实际行动顾全大局是我军的优良传统。战争年代,部队和官兵调遣去哪里就去哪里,让打主攻就勇往直前,让打后卫就拼死掩护,让配属谁就服从谁指挥;和平建设时期我军也经历了多次大裁军,无论是战功卓著的军官,还是初入伍的新兵,官兵听令而行、闻令而动,让走就走、让留就留,坚定的大局观念彰显了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命令的坚决服从。面对这次改革,我们讲对党忠诚绝不能只停留在口头表态上,停留在合乎己意时,无论想得通想不通,都要执行命令雷厉风行;无论个人有什么困难,都应以改革为要。革命先辈能做到的,我们也必须能做到,否则何以谈继承革命先辈优良传统!
在端正得失观中胸怀全局
在利益调整面前一“利”障目,必然难以胸怀全局。端正得失观是解决顾全大局的锁钥,得失观正确了,视野会随之开阔,大局必然在胸,心情也会愉快。
做好承受改革代价的思想准备。利益调整是改革的必然,习主席深刻指出,改革是一场革命,改的是体制机制,动的是既得利益,不真刀真枪干是不行的,要求必须做好承受改革代价和压力的思想准备。的确,改革哪有不触动现有职能、权限、结构、利益的?不触动就不叫改革了。在一定条件下,局部的小失,正是全局的大得所必须付出的代价。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调整涉及各领域各层级,必然遇到利益调整。改革会给我们更多获得感,但不可能皆大欢喜,每名同志都可能是裁减员额中的三十万分之一,得与失非常现实地摆在每个人面前。对此,每个同志都应调整心理预期,以积极心态迎接得失考验,在利益得失面前保持坚强定力。
树立“计利当计天下利”的崇高境界。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谋的是民族复兴伟业,布的是富国强军大局,立的是安全与发展之基。我们要自觉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思考问题,从实现强军目标大局出发思考问题。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才会“不畏浮云遮望眼”。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有些事从局部看可行,从大局看不可行;有些事从局部看不可行,从大局看可行。归根到底要顾全大局。” 这就要求我们始终胸怀大局、心有大我,跳出个人利益“小圈子”,少算一点个人得失的“小账”,多算一些顾大局的“大账”。如果只盯住局部利益不放,不但会对全局利益产生不利影响,最终局部利益也会受到损失。要始终牢记“若以小利计,何必披征衣;若为强军计,何虑得与失”,把是否有利于实现强军目标作为评价个人得失的标尺,真正使自己的思想与改革强军同频共振,使自己的行动与改革强军合拍合力。
溯源今日之得牢记组织培养。改革中许多同志害怕失去的是眼前之既得,认为今天的职务、岗位来之不易,一旦调整交流换岗,将面临失去的可能。毋庸置疑,每个人的成长进步都有个人努力的因素,但谁又能否认其中更多的是各级组织的教育培养?刘伯承元帅曾感慨地说,离开党,像我们这些人,都不会搞出什么名堂来。刘帅作为为革命作出卓越贡献的杰出军事家尚且如此感恩于党,我们作为从党的怀抱中特别是和平时期成长起来的革命军人,更应自觉摆正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弄明白自己的成长过程,解决好账往哪里记的问题,在组织需要的时候,以知党情、报党恩之心愉快服从组织决定,决不拖改革后腿。
冲破利益藩篱需要血性担当
习主席多次强调军人要有血性。血性的本质就是忠于祖国、勇于牺牲和甘于奉献。战时它集中体现在,无论遇到多么强大的敌人,都勇于“刺刀见红”,为着胜利不惜牺牲个人生命。平时则主要体现在,无论个人利益多么难以割舍,都勇于“割肉断腕”,甘于牺牲个人利益。
“观操守在利害时”。战时血性需要平时党性来涵养,平时能奉献,战时才能勇牺牲。改革是没有硝烟的战场,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尤其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血脉,不忘初心,要发扬先贤“苟利国家生死以”的精神,以“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英雄豪气,坦然面对得失,做到有位置努力干好,换位置尽快适应,没位置自觉服从。如果平时一点个人利益都不能割舍,一旦面临战时生死考验,就很难做到勇往直前,更遑论“抛头颅、洒热血,粉身碎骨也心甘”?
有血性者必担当。面对改革,作为真正有血性的军人应追求更高境界,把精力心思聚焦到开拓奋斗创新业上,而不是紧盯狭隘个人利益不放。要胸怀远大抱负和理想,牢记肩上的责任使命和担当,始终以强军事业为重。对岗位调整不但不能挑肥拣瘦,而且还要发扬风格,主动要求到艰苦地区创业,到落后单位改变面貌,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即使离开火热军营,也要保持革命军人的本色,把挑战当机遇,激流勇进、顽强拼搏、再度创业,开启人生新篇章。这其中绝大多数同志都表现得十分优秀,只要是改革的需要就坚决支持,只要是组织的决定就坚决服从,我们应该学习这些同志身上体现出的这种血性,他们能做到的我们也应该做到,决不瞻前顾后、左顾右盼。
(作者单位:河北省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