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网络理论传播的“刚”与“柔”

 时间:2018-04-22 08:13:00 |  周艳 | 字体:【 】| 阅读: 171

网络作为党的理论工作的“四大平台”之一,对于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工作、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理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网民的数量已经达到7.72亿,超过一半的人上了网,如何做好这些网民的理论宣传工作是网络理论传播平台亟需解决的问题。宣讲家网站作为国内首家理论宣讲的视频门户网站,坚持走创新发展之路,不断探索网络理论传播规律,在网络理论传播中积累了一些特色做法。本文拟从“刚”和“柔”两个角度,结合宣讲家网站的宣传实践案例,探索如何做好网上的理论传播工作。

一、刚与柔的思想渊源及应用

刚与柔是一个对立统一的哲学概念,早在商周时期或之前就已出现,表现为事物的两种不同性质,是阴阳的另一种表现形态,往往与阴阳两个概念一起并用。阴阳最初应用于农业生产,先民在生产劳动时发现,在山的南面阳光充足,有助于农作物的生长,记为阳;在山的北面阳光照射不到,但有助于农作物的收藏,记为阴。

在《易传》中,阴阳刚柔时而单独使用,如<< 易经·系辞上>>云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易经·象传下)》云:“玉铉在上,刚柔节也”;时而连起合用,《易经·系辞下》云:“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时而两者通用,在《易经·彖传》里面对卦的解释,往往是阴阳和刚柔交替使用,表达相同的意思,如对否卦的解读:“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因此,《易专》没有明确区分刚柔与阴阳之间的关系,往往是根据具体情况而用,有时统称为阳刚与阴柔。

对刚柔内涵与外延的理解,也是见仁见智,各有千秋。《易经·说卦》云:“立天之道日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韩康伯《说卦注》日:“万物资始乎天,成形乎地,故天曰阴阳,地曰柔刚也。” 唐代孔颖达在《周易正义》卷八“系辞下”疏曰: “若阴阳不合,则刚柔之体无从而生。以阴阳相合,乃生万物,或刚或柔,各有其体,阳多为刚,阴多为柔也。” 由此可见,称刚柔或为本,与阴阳一道构成宇宙的本体,统驭着万物;或为体,认为刚柔由阴阳而衍化,受制于阴阳,因阴阳之气的推动而成万物之性,故万物之性可分刚柔。

刚柔的辩证思想影响深远,融入到了中国的文化和人们的实际生活之中,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在道家和儒家的学说中都有关于刚与柔的思想,两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做了阐述。道家重视柔,认为“强大处下,柔弱处上,柔弱胜刚强”,老子在《道德经》里举了很多人们所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柔胜强、柔克刚。一是初生的婴儿,《道德经》第10章云:“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二是人之生死,《道德经》第76章云“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三是水,《老子》第七十八章云:“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而儒家则是在刚柔并济之基础上,偏重于刚。孔子在《论语》中多次谈到刚,如《公冶长第五》之“吾未见刚者”,《子路篇第十三》之“刚、毅、木讷,近仁”,及《阳货篇第十七》之“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等;其后孟子提倡“至大至刚”之“浩然之气”。可见,儒家虽刚柔并重,但明显倾向于阳刚。

刚柔思想在医学、文学、艺术、管理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黄帝内经》首次以“刚柔”之说阐释医学原理,在《素问·遗篇刺法论》中曰: “刚柔二干,失守其位,使天运之气皆虚乎?与民为病,可得平乎?。认为“刚柔二干,失守其位”、“天体刚柔失守”则可使人生病。《灵枢·寿夭刚柔篇》以“寿夭刚柔”为篇,阐述了人体阴阳刚柔体质类型对生死寿天的影响,刚柔体质包括了形体的缓急、元气的盛衰、骨骼的大小、肌肉的坚脆等方面的内容。可见,刚柔思想已经融入到了医学里面,成为中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传统医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刚柔的思想对中国文学的创作和欣赏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刘勰曾说: “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并情性所铄,陶染所凝,是以笔区云谲,文苑波诡者矣。” 气有刚柔的“气”在这里指的就是作家的气质、气势和风格。刚柔两种不同风格在我国古代诗词中也是随处可见,如王维的 “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是壮美,而杜甫的 “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是优美;而苏东坡的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豪放,则充满阳刚之势。

通过分析刚柔思想的渊源及其应用,我们发现刚与柔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有以下三层含义: 一是万物之性分刚分柔;刚为强健,柔为和顺;刚柔之性,迥然相异,各有特色,不可混同。二是两者相互制约和转化;刚既可制柔,柔又可克刚;刚既转化为柔,柔又可转化为刚。三是刚与柔相互撞击和彼此渗透;刚柔相济,亦刚亦柔。

网络理论传播中的“刚”

所谓“刚”,就是刚强、坚毅、果断、坚持原则。在网络理论传播中就是要明确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地位、牢记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和使命、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注重提升理论传播的时效性,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及时、全面、客观的传播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将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网络理论传播应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争取民心、凝聚力量,不断提升网络理论传播的时效性和影响力。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讲话中强调,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网络理论传播作为党的理论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做好正面宣传和引导工作,直面理论传播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增强理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创新网上理论宣传,研究利用网络理论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在网络理论传播中还要树立服务意识,时刻从网友的需求出发设定议题和提供内容,不断满足网友对理论的需求,使网友认识到理论不是枯燥空洞的、不是说教的,而是鲜活的、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对自己有使用价值的,是网络理论传播做好正面宣传和提高有效性的不二法则。

针对唱衰中国经济的错误言论,宣讲家网站积极组织系列评论,客观分析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运用大量案例和数据生动展示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新成就,详细论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理清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态势,讲明白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回答网友的疑问,增强网友对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信心。网站采用完整报告、高端论述、文稿、PPT、视点、图解理论、理论秀、理论漫话、评论和微讲堂等“十位一体”的宣传方式,将我国经济发展成就以音频、视频、图片、文字的形式鲜活地呈现给网友,做到理论宣传与实际相结合、理论宣传与解决具体问题相结合、理论宣传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理论宣传与问题导向相结合,在满足需求中引领网友的思想动向,在和风细雨中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提升了网络理论传播的时效性和影响力。

网络理论传播担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职责,要持续不断提升广大群众和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毛泽东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指出,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于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人民群众见面。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来源于群众的实践,最终必须回到群众中,为群众所掌握,才能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形成推动实践的磅礴合力。网络作为人们获取信息方便快捷的载体,在传播的党的创新理论方面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研究网络理论传播规律,发挥网络理论传播的独特优势,精准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精神实质,提供形式多样、导向明确、深入浅出的具象化理论作品,方便广大群众和党员干部学习查找,不断提升他们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从而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宣讲家网站紧紧围绕党的重大决策部署做好理论阐释和理论传播工作,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走进演播室深度解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著名评论员撰写导向明确、语言平实、浅显易懂的系列理论文章,动员网友结合工作实际撰写有观点、有措施、有落实的典型经验,组织网站工作人员策划制作语言精练、画面优美、思路清晰的系列新媒体作品,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阐释和解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用群众听得懂、看得明白、用得上的语言传达党的声音,起到了上传下达的桥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发表后,网站迅速组织了中国社科院信息情报院研究员辛向阳作《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7·26”讲话精神》的理论辅导报告,推出了评论《勠力同心,再接再厉,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图解《九个关键词读懂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精神》、理论秀《习近平总书记的最新论述》等系列作品,为广大群众和党员干部学习领会讲话精神提供了方便,履行了网络理论传播的工作职责。

网络理论传播应坚持党性原则,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服从并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讲话中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网络是党和政府重要的宣传阵地,也要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定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积极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和改善党对网络理论传播工作的领导,是网络理论宣传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网络理论传播工作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时刻向党的中心工作看齐,必须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网络理论传播工作,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精准有力,切实提高网络理论传播的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宣讲家网站紧紧围绕“中国视频智库,传播创新理论”的办网理念,坚守政治家办网的准则,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断创新理论宣传内容、传播手段和宣传途径,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服务促宣传、以服务带宣传、容宣传于服务之中,在满足广大网友理论学习需求的同时,引导网友向党中央看齐,主动发出正面声音,积极引导社会思想,巩固网络理论宣传的主阵地,壮大网络理论传播队伍,形成网络理论传播的强大合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创造了良好的理论舆论氛围。

网络理论传播中的“柔”

“柔”,指的是灵活性和艺术性,在网络理论传播中就是要注重宣传的艺术性,形式上做到美观、新颖、活波,内容上要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从网友的需求出发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就是要用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网络理论传播针对性和实效性。

网络理论传播要善于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做到美观、新颖、活波。毛泽东说:“有了正确的观点和正确的思想,还要有比较恰当的表达方式告诉别人。”毛泽东十分重视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方法来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工作,他主张采用标语、口号、传单、布告、壁报、简报等便于群众接受的方式做好宣传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好的内容需要有恰当的表现形式,才能起到预想的宣传效果。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需要有适应群众的宣传形式,互联网时代同样需要有适应网络传播的方式。不断创新网络理论传播的形式,才能吸引更多的年轻网友关注理论和学习理论。

宣讲家网站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网络理论传播规律,先后尝试完整视频、高端论述、文稿、PPT、评论、图解理论、理论秀、理论漫话、宣讲家网视点、微讲堂等形式解读中央精神,形成“十位一体”宣传工作格局,宣传效果显著,宣传形式独具特色,拓展了网络理论传播内容的呈现载体。这些形式各具特色,单独或者融合文、图、音、视频、漫话等各种元素为一体,用通俗幽默的语言、美轮美奂的画面将难懂的理论变得鲜活起来,使理论宣传呈现清新、向上的新风格,吸引了广大年轻网友关注理论、学习理论、接受理论的兴趣。例如微视频《经久不衰的话题——酒色财气》和《小城故事》,画面优美、声音悦耳、思路清晰、主题鲜明,好听、好看、好玩,看后让人深思,久久不能忘怀,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宣传效果。

网络理论传播的内容要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不断满足网友需求。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指出,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内容建设,强调内容建设是根本,要不断创新内容,增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网络理论宣传工作是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容建设方面应按照总书记的要求,以内容的创新推动网络理论传播的健康发展,以优质的内容筑牢网络理论传播的根基,让网友在享受愉悦内容的同时不断提升网络理论宣传的实效性。能否提供读得懂、用得上、能解渴的优质内容是理论网站生存和发展之本,做好网上理论武装工作内容是灵魂,内容决定网络理论传播的高度和深度,引领网上理论宣传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内容起到管方向、统大局、定人心的作用,网络理论宣传应把加强内容建设作为首要任务。

宣讲家网站坚持走精品化之路,高度重视网站的内容建设。网站从两个方面保障持续不断提供优质内容:一是原创,二是转载。原创内容是网站的源头活水,保障了网站的勃勃生机。宣讲家网站的原创内容由专家,网友和网站自身三个来源,其中专家主要提供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深度解读报告和导向明确的评论,网友主要提供结合地方特色和工作实际的解决问题思路,网站自身根据网友需求策划制作适合移动端传播的各种短平快的新媒体作品。转载内容是宣讲家网站的有益补充,保障了网站内容的丰富多彩。如果说原创内容是餐桌的主菜,那么转载内容就是餐桌上的各种配菜,两者相互结合才能给客人(网友)提供美味可口的宴席,两者各有侧重,都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佳肴。宣讲家网站转载内容坚持两个原则:一是精挑细选,二是合法。在合法合规的情况下,挑选积极、健康、向上的优质理论文章和图片,给网友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网络理论传播要注重宣传的艺术性,把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以“柔”的服务达到 “刚”的传播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说:“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网络理论传播工作也要有服务的意识,理论传播工作是在人的大脑里搞建设,网友在哪里,受众在哪里,理论传播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理论传播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网络在理论传播方面具有交互性特点,受众的主体性得到了尊重和体现,打破了原来理论传播的灌输和说教方式。过去理论传播者与接受者的主被动关系变成现在的平等、自由、双向式的互动关系,理论传播者的“绝对权威”地位被打破了,在网络时代人人都是“麦克风”,人人都可发表自己的看法。网络理论传播形势的变化,要求理论宣传者必须改变传统的宣传模式,在网络理论宣传中融入服务的理念,服务满足了网友“上帝”感的需求,把服务送给网友的同时也将党的创新理论带给了他们,化理论传播为无形的服务之中,达到潜移默化的宣传效果。

宣讲家网在做好理论宣传引导的同时,始终把服务放在第一位。一是免费提供学习资料,网站的原创视频报告、文稿、PPT一律免费提供给全国的理论宣传工作者;二是积极与网友交流互动,通过策划系列活动和网友之家等载体实现与网友的互动交流。在给网友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网站将党的大政方针、理论路线潜移默化的传递给了网友,以服务促宣传,以服务带宣传,容宣传于服务,拉近了与网友的距离,做实了党的理论宣传,温暖了网友的心灵,提升了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在网络宣传中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河北省石家庄市网友在看了《社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后留言说:“这是精神盛宴、文化大餐!从基层群众的普遍呼声,到高层的多元化解读,专题设置层次清晰、贴近群众,赞一个!”陕西宝鸡市网友在PPT《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突破和精彩新论》下面留言说:“结构合理、内容深刻、课件制作精美,赞一个。”

网络理论宣传的“刚”与“柔”即原则性与灵活性、内容与形式、政治与人文的统一,“刚”要求在宣传中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柔”要求宣传要有美感,说群众喜欢听的话、发群众需要的内容、解决群众的心灵困惑。网络理论宣传要做到化刚为柔、刚柔并济,以“柔”的内容和形式传播“刚”的要求,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接收、传播、践行党的创新理论,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宣传效果。

注:本文为“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建设—北京地区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项目 (编码:PXM2017_014203_500008)阶段性研究成果。

周艳:宣讲家网编审主任

参考文献:

[1] 钞建峰; 贾慧; 赵志付. 《易经》刚柔思想在中医学中的发挥及临床应用[J].前线.2015(9):35-37.

[2] 李烨; 杨威. “刚柔有体”与“刚柔交错”——“刚”与“柔”的文学风格论[J].大众文艺.2013(11):23-24.

[3] 周振甫. 谈文学风格的刚与柔[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04):69-74.

[4] 唐少莲. 以柔克刚、刚柔并济的道家控制之道——道家辨证管理智慧之三[J]. 商业经济.2009(09): 6-7.

[5] 沈志权.《周易》与中国文学的形成[J].江西社会科学.2006(07): 97-102.

[6] 钞建峰; 贾慧; 赵志付. 《易经》刚柔思想在中医学中的发挥及临床应用[J]. 时珍国医国.2017(03): 657-659.

[7] 刘小丰.网络理论传播新议[J].前线.2015(9):35-37.

[8] 周艳.“互联网+”创新理论宣传形式[EB/OL].宣讲家网.(2017-01-13)[2017-08-30].http://www.71.cn/2017/0113/930289.shtml.

[9] 周艳.“十位一体”:让抽象理论具象化[J].周艳.网络传播. 2017.(07):90-91.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