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教堂里的忏悔果真如此吗

 时间:2018-04-24 15:52:00 |  于永军 | 字体:【 】| 阅读: 158

赴欧洲旅游,最常见的景观就是教堂,几乎每座城市、每个村镇都有。全世界目前共有教堂1520座,大部分座落在欧洲。最著名的如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能够同时容纳60000人礼拜;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能同时容纳30000人礼拜,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大教堂(又称圣母百花大教堂),能同时容纳15000人礼拜。这无疑属于教堂中的“航母级”。赴意大利威尼斯岛途中,经过奥地利一个村庄,见多识广的导游指言,那儿有一个教堂,仅能容纳一个人礼拜,很是有礼拜特色的活动场所。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教堂都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雄伟、最美丽的建筑之一,它们或高贵典雅,或雍容华贵,或处于都市,或隐于郊外,构成了地球上最震撼人心的景观。在宣讲教堂功能时,导游套用了一个来自网上的说法:欧洲教堂多,中国寺庙多。西方人进入教堂,往往是为了忏悔,为了赎罪,教堂是用来认错的;中国人进入寺庙,往往是为了求告,为了请托,寺庙是用来谋私的。这就令人深思,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言外之意,教堂培植的是一种文明,而寺庙酿造的却是一种腐败。个中褒贬,不言而喻。事实果真如此吗?

漫步在令人叹为观止的古罗马旧城千年古道上,穿越若干支铁骑经过的法国巴黎凯旋门,站在奢华得令人目眩的凡尔宫、卢浮宫大殿里,寻找着原本应由教堂里展拓开来的忏悔、认错的实物——真诚的赎罪、改过。然而,我失望了。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前,巴黎著名的协和广场中央,意大利总理办公楼下的广场上,都耀眼地耸立着堪称世界顶级的文物方尖碑(obelisk)。我知道,这是古埃及的杰作之一,是古埃及崇拜太阳的纪念碑,也是除金字塔以外,古埃及文明最富有特色的象征。

方尖碑大都以整块的花岗岩雕成,重达几百吨,外形呈尖顶方柱状,由下而上逐渐缩小,顶端形似金字塔尖,塔尖以金、铜或金银合金包裹,当旭日东升照到碑尖时,它会象耀眼的太阳一样闪闪发光。方尖碑四个面均刻有象形文字,这是古埃及特有的文明标记。协和广场的方尖碑上,刻着一千六百个象形文字,记载着埃及国王拉姆西斯二世的业绩。且不言年代之久远令人眼睛发亮,单就上面的象形文字来说,每个符号都美得让人咋舌。

古埃及的宝贝,为何会堂而皇之地矗立在意大利和法兰西的土地上?原因在罪恶的抢掠!古罗马帝国(公元前九世纪~公元五世纪),是一个曾经疆域横跨欧亚非大陆的帝国。公元前30年,罗马帝国击败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埃及归入罗马版图,沦落为古罗马的一个行政省(公元前30年~公元四世纪),从那时起,罗马便开始了掠夺方尖碑。那些原本竖立在神殿进口两旁纪念埃及法老功绩和歌颂太阳神的方尖碑,被入侵者当作了战利品,成为征服埃及的象征。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前的方尖碑,就是罗马帝国的第一任终身元首奥古斯都征服埃及后,将它从亚历山大城带回来的。在托勒密王朝时期和罗马帝国时期,罗马从埃及先后搬来13座方尖碑,美其名曰“衬托罗马的尊严和伟大”。目前立在罗马城内的方尖碑,比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的都要古老。

史料表明,由于近代的文物掠夺,代表古埃及文明的方尖碑被大量搬运到西方国家。现在留存于世的方尖碑仅存29块,大都散布在世界各地,其中意大利11块、英国4块,法国、美国、以色列、土耳其、波兰各1块。而方尖碑的故乡——埃及,只剩下了9块。

“先前阔”的标志被人作为战利品,矗立在异国土地上明晃晃地炫耀。不知,现代埃及人来到这里会产生何等的心理反应?但当我参观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北岸的卢浮宫时,却实实在在感受到了——那是一种屈辱、无奈和愤慨。

卢浮宫始建于1204年,整体建筑呈“U”形,历经800多年扩建重修达到今天的规模,占地约192公顷,宫前的金字塔玻璃入口占地面积24公顷,建筑物占地面积4.8公顷,两侧长度均为690米,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大的宝库之一,位居世界四大博物馆之首,被誉为“艺术殿堂和万宝之宫”,也是法国历史上最悠久的王宫。宫中陈列面积为5.5万平方米,拥有的艺术收藏达40万件以上。除了有被誉为世界三宝的《维纳斯》雕像、《蒙娜丽莎》油画和《胜利女神》石雕之外,更有大量的来自希腊、罗马、埃及及东方的古董。这些藏品许多都带有血腥的味道。最大的掠夺是拿破仑一世,他在位时不断扩张,征服了欧洲,然后将几千吨艺术品从被占国王宫、图书馆以及教堂掠夺回巴黎,他有句豪言:“最天才的艺术品必须归于法国”。后来,尽管拿破仑惨遭了滑铁卢的失败,但大部分掠夺的艺术品并没有归还原属国,而是被法国人以各种借口留下了。

卢浮宫是法国收藏中国文物最集中的地方,仅其分馆吉美博物馆就收藏中国文物数万件,其中历代陶瓷器1.2万件,居海外博物馆中国陶瓷收藏之首,卢浮宫还收藏6000多件中国历代瓷器精品和200多件唐宋绘画。其中很大部分是圆明园文物,也就是说它们是被强行抢掠到这儿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表明,中国流失国外文物多达164万件,被世界上47家博物馆收藏。卢浮宫中有3万件左右中国文物被长期封存从未对外开放过。流失到卢浮宫的中国宝贝,主要通过三个渠道:一是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从中国抢走的;二是一些来华的外国人从中国偷走的;三是外国人勾结当时的反动军阀和奸商以极低的价格买下偷运出境的。无论源于哪个渠道,似乎都与他们进教堂忏悔时所表现出的绅士气度有天壤之别。

离开在卢浮宫大殿,当我摄下了最后一张照片,一缕微风飘然而过,耳畔仿佛听到了一种不舍的哭泣。那声音,分明是那些融入了华夏先人灵智创造的中国文物传递出来的。它们期待着,有朝一日炎黄子孙能将它们带回故里。

坐在大巴车上,看着车窗外不时掠过的教堂,我心情沉重地半天默默无语,脑海里始终萦绕着一串问号:当年在异国土地上挥师杀人放火的奥古斯都、拿破伦、西摩尔、瓦德西们,是否进教堂忏悔过?难道将他国的宝贝抢夺到自己国家里不该忏悔吗?该不该将抢夺的文物归还原属国?先人犯下了亵渎上帝、烧杀掳掠罪恶,其后人该不该向受害国道歉?带着这一连串问号,我望着华丽的教堂,教堂默然;我听着祈祷的钟声,钟声无语。

不过,在《圣经》里,我看到了至高、全能、公义、威严、圣洁、信实、慈爱的耶和华(上帝)的回答——

《以色列无悔改诚意》一章,有耶和华的训示:“犹大啊,我可向你怎样作呢?因为你们的良善如同早晨的云雾,又如速散的甘露。”

进入教堂的人群中有“犹大”,“犹大”的忏悔,不可信。我问当代西方人士,你去教堂,你的忏悔可信么?

他们一边制造罪恶,一边又装作虔诚地忏悔。他们对上帝的崇拜说到底是心里发虚,希求得到上帝的原谅和保护。《圣经》的故事已经清楚明白地告诉人们:全能、公义的耶和华恰恰相反。透过一些类犹大者的忏悔,不难发现,他们在教堂里的祈祷、忏悔是虚伪的,是不可信的。耶和华所喜爱的良善,在他们那里一点儿也不好使。他们习惯的是“你听我说”“你照我说的做”,而决不是“你看我做”“你照我做的学”。于是,忏悔归忏悔,道歉归道歉,却从不改错。在他们眼里,就认一个理儿——“丛林法则”“弱肉强食”。

从欧洲回来,正值特朗普政府向世贸组织提交了长达40页的法律申请书,公然将美国的国内法凌驾于国际法之上,拒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此情此景,我自然联想起了网上流传甚广的那个“教堂颂歌”。于是思考,是否应在“忏悔”二字前面,加上了一个“伪”字?或许,这会让真正良善的忏悔者感到委屈,但至少类犹大者们正是如此。感叹,人类追求大同世界的道路还很遥远。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