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国家级“大秘” 谈心录系列№5——既要见物 更要见人

 时间:2020-11-13 11:00:00 |  吕聪敏 | 字体:【 】| 阅读: 831

既要见物 更要见人

 

吕聪敏

(作者系 李鹏秘书,十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胡锦涛总书记说,要切实做好争取人心的工作,外事工作既要见物,更要见人,最根本的是要做好人的工作。我想,秘书工作也是一样,“既要见物,更要见人”,作为秘书工作者,也必须学会面对面地做工作。这是一门大学问,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面对面做工作是对外活动的主要形式。每次谈话都需要认真对待,做到有备而来,有备而为,心中有数。每次谈话前,要搞清楚谈话的对象来自何国、何地,有何背景,是头一次来,还是老朋友,他对这次谈话有什么期待,关心什么问题,是否会涉及敏感话题等。如果是重要工作对象,还要弄清楚他的政治倾向、对华态度、有何重要的经历和著作,有没有值得我们加以评价和赞赏的东西。

会晤前的准备非常重要,中央领导同志重要外事活动前,通常都要花很多时间阅读其人其事的背景材料。19722月尼克松访华,中央领导同志特意调阅了尼克松写的《六次危机》和他在堪萨斯城的讲话。那篇讲话提出了“世界五大力量中心”的论断,标志着尼克松对国际形势的判断起了质的变化。其中重要的一点是,他说中国是五大力量中心之一。中央领导同志还调看了尼克松喜欢的电影《巴顿将军》。当时,外交部有一个工作班子,我们这些工作人员为那次重要接待准备材料。那时的信息来源没有现在这么多,检索条件没有现在这么先进,几乎调动了党政军所有机关的图书馆、档案馆、资料室。除查新材料外,我们还翻阅尘封多年的旧报纸、旧杂志,即使是几行字的信息,只要有参考价值,就无一遗漏地抄下来,如获至宝。费了很大劲总算汇总了几大本,供领导同志会谈和会见时参考。熟悉和掌握有关信息是为了比较快地拉近彼此的距离,更加深入地做工作。用对方比较熟悉的话题和语言进行交谈,营造一种融洽的谈话和互动氛围,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面对面做工作要有良好的心态。这个道理对外事工作者和秘书工作者,都是适用的。对方作为你的客人,或你作为他的客人,双方谈话的身份是平等的,因此要相互尊重。切忌居高临下,东张西望,心不在焉,要注意倾听对方的谈话。如果你漫不经心,言不由衷,答非所问,人家就会认为你没有诚意,是在敷衍他,轻视他,这样谈话效果就不会好,也伤感情。交谈要有耐心,让对方把话讲完,即使对方谈话言之无物或不够得体,也不要轻易打断人家的谈话。有的外国人有时故意把话讲一半,下半句不愿意说出口。你若不注意听他的谈话,就无法了解他真正的意图,就不能搞清他的言外之意。我们有时候会见外宾效果不理想,冷场或发生本可避免的争执,责任往往不在对方,而是我们没有注意倾听对方的讲话,没有很好地交流。

面对面做工作要区别对象,区别场合。比如,我们外事干部的工作对象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政党、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信仰和文化背景,对中国了解的程度有深有浅,有正有偏。谈话的目的之一是让对方了解我国的情况。因此,外事干部要熟悉我们的国情,要懂内事,否则我们的宣传就是空洞的,乏味的。不了解自己国家的事情就做不好外事工作。人大的外事干部如果对人大制度、立法成果一知半解,对方会瞧不起你。吴邦国委员长和外宾谈话为什么能打动人,原因之一是针对性强,没有套话、空话,语言朴实,表达简练,外国人喜欢这样的谈话方式。比如他同美国人谈台湾、达赖问题,讲到问题的症结和敏感性时,所表达的观点很明确、很尖锐,一点也不含糊,但是并没有给对方咄咄逼人的印象,会见之后美国人同我们工作人员讲,你们的领导人真厉害,他没有用一句吵架的言词,但已让你感到事情的严重性,使你不得不去思考。20065月,达赖窜访智利,总统不见,参议长不见,也不准达赖在参议院活动,但众议长不听我们的劝告见了达赖,还为达赖举行了记者招待会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