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党课:共产党员必须要“慎独”
今天借这个党课机会和大家聊聊“慎独”,在今天这样一个形势下,慎独有
怎样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通过怎样的方式做到慎独,来实现自
己肩上的责任。
一、什么是慎独
首先说一说什么是慎独?我的理解慎独是一个人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
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
(一)慎独是儒家修身的核心要求
我们现在先从中国古代的传统来看,慎独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它有几千年
的历史,它是儒家讲究个人修身的一个核心要求。慎独的概念最早出自四书中的《中
庸》。《中庸》是这样讲的,“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
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这句话的意
思是:道不能有一刻离开人的本身,如果能够离开,这也就不是道了。或如果道有一
刻离开了,那这君子就不能坚守自己的道了,所以君子非常担心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
和听不到的地方,会不会不小心做出一些违反道的行为。所以,君子强调要慎独,这
里慎独的意思是要他坚持自己的操守。
儒家的修身之道慎独,它可以有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慎独是指人要
坚守自身的道,不能受外界的干扰,无论外界是怎样的,他自己都应该有一个统一的
言行,有自己的坚持;第二层意思,君子的道,他只有守住了心中的道,他才能够外化
于形,如果心中守不住它,他的行为也会出很多的问题,这是诚于心;第三点含义,道
必须一刻不停地坚守,就像孟子这里说的,“养心莫善于寡欲,欲慎其独,心不可有
须臾之动!”如果你有须臾之动的话,那道肯定就失去了,而且关键要做到慎独。宋代
著名的理学家陆九渊说“慎独即不自欺。”不在于你让别人看见你是怎么样的人,你
关键自己要明白你是怎么样的人,你自己能否接受自己去做那些坏事,这是重要的。
《后汉书》记载了杨震却金的故事就体现了慎独之道。东汉刺史杨震升迁去
做东莱太守,去东莱郡的路上,经过昌邑县,昌邑县令王密晚上来拜见杨震,几年前
他任荆州刺史的时候,曾举荐过王密,王密心存感激,怀里藏了十斤的金子,要把它
送给杨震,以报答杨震。杨震就质问他,我举荐你,是因为我知道你这个人能够胜任
昌邑县令这个职务,但你难道不知道我是一个不爱财的人吗?王密就辩解说:“现在
天黑了,也就咱们两个人,没有人可以知道,你收了就收了。”杨震意正严词地说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非常羞愧就出去了。
(二)慎独是儒家治国之道的起点
慎独不仅是儒家修身之道的核心要求,它也是儒家治国之道的一个起点。儒
家治国的一个格言是“修身、齐家、治过、平天下”,首先一个人要通过修身拥有了
完美的道德,才能够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只有管好家庭,才能够去治理一个国家,让
天下太平。儒家治国讲求圣人之道,就是要通过慎独,在任何时候都能秉承自己的道
。
在古代,皇权是至高无上的,法国路易十三曾讲过一句话是“朕即国家
”,皇权本身不会受到其他权力的制衡,全靠自己约束自己,靠皇帝自身的修养来进
行约束,所以要慎独。中国古代帝王之家的教育也非常强调这一点,从小就教育皇子
要自己守住自己的道。不仅仅是对皇帝,在古代社会对于官员也是这样的,由于交通
、信息比较闭塞,上级不太容易约束到下级,更不要谈老百姓和媒体来约束了。
古代的县官称为父母官,地处偏远,是一方的土皇帝,皇权不太容易约束到
他,民众更不可能约束到他,儒家强调这些官员要靠自己来约束自己,要秉承君子之
道,教化爱民,而不是贪赃枉法。总的来说,慎独在中国传统历史上,它还是发挥着
很大作用的,对于中国政治的成熟,对于中国整个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三)共产党人的慎独修养
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提出,共产党员要自省、自重、自律、自
觉地改造世界观。我们强调改造世界观跟古代的道是有区别的,不论在任何情况下
,共产党员都要严格自律,毫不懈怠,做堂堂正正的君子,使自己仰头无愧于党,俯
首无愧于民。刘少奇强调,要把慎独作为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方法加以运用。他指出
,共产党员“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也要
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共产党员的慎独修养不仅仅是传统的儒家修养的一
个沿革,它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儒家的传统伦理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形成了
共产党人的修养。
二、为什么要提倡慎独
(一)反腐形势异常严峻
首先看大形势,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要求越来越严,许多干部从不适应到
适应,由不相信到相信,从被动到主动,这是我们党内的党员干部思想有了好的变化
,校准了思想之标,调整了行动之舵,绷紧了作风之弦,这些变化概括性地说明党的
纪律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效。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我
们要清醒认识腐蚀和反腐是斗争的严峻性、复杂性,认识反腐败
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党的十九大后查处中管干部XXX人、厅局级干部
XXXX余人、县处级干部XX万人,全国共有XX万人主动投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继续保
持高压态势,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坚决减少腐败存量,重点遏制增量。面对党风廉
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形势,要始终保持冷静清醒,既看到取得的显著成效,坚定信
念信心,又充分认识宽松软是多年形成的,严紧硬非一日之功,要着眼未来,立足当
前,在严细深实上下功夫,不断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我们要深刻领会
各级领导关于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的重要论述,锲而不舍、挖山不
止,惩治腐败力度不减。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把主体责任抓严、抓实、抓到位
,着力营造检察机关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事情能够反映出反
腐形势异常 严峻。像山西的塌方式腐败,在2014年8月短短的一周时间,4个省委常委
被带走,包括有在山西任职经历的省委常委,总共一个省的省委常委也才13个,山西
落马的接近十个,这种塌方式腐败触目惊心,它是非常严重的,腐败的态势愈演愈烈
。
那另外一方面,不仅仅是高官有很多的问题,那基层的官风的问题也非常大
,中央在2013年初的时候提出了“八项规定”,2020年全国各级纪检机关,共查处违
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XXX起,处理了XXXX,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的有XXXX人
。这个数据是非常大的。
(二)为什么腐败问题如此严重
为什么我们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当然,第一个原因,权力不受约束。腐败的
根源是不受约束的权力,所以我们强调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但仅仅是这样也
不够。我们现在谈到反腐败就谈“三不”,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如何做到不敢
腐?如果腐败了,那纪委就一定要收拾,违法必究,我们用党纪和国法来惩罚,有了
这个惩罚,让人不敢腐。那不能腐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这个权力能够有效
地运作,那让你找不到腐败的空间,但仅仅这样也不够,就算用严刑峻法来出发人
,其实严刑峻法一直存在,那明朝的时候,朱元璋规定反腐的条例非常严峻,贪污
60两银子就可以杀头,而且明朝折磨腐败官员的酷刑非常多,剥皮、挖眼睛、掏耳朵
等各种酷刑都有,但明朝依然是前赴后继,对现代官员而言,仅仅依靠纪委让他不敢
腐,但他就是有侥幸心理,怎么办?就是查不到我,所以仅仅不敢不够,还有不能
,制度确实可以把权力约束住,但前提条件是制度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运作。
习近平总书记曾谈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的制度还有不少,但关键问题是很多
制度没有起作用,因为制度要靠人来实践,如果人不行,就像这样,人不行,看着是
一个铁车,那人如果不行的话,那铁笼子就会出现很多缝隙,权力就会受到约束,很
关键的一点是我们不想腐,不想腐就要从个人修养上来做到,我们说高薪养廉或足薪
, 也是有一点必要的,但更关键的还是个人修养。
那这些年的腐败问题为何这样严重?除了制度建设,除了权力没有约束住之
外,党员干部个人修养的堕落是很重要的原因。那这种堕落体现在什么方面?这种堕
落往往是从小事起的,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中曾这样写过,说:“一名领导干
部的蜕化变质往往就是从生活作风不检点、生活情趣不健康开始的,往往都是从吃喝
玩 乐这些看似小事的地方起步的。如果领导干部生活作风上不检点、不正派,在道德
情操上打开了缺口,出现了滑坡,那就很难做到清正廉洁,很难对社会风气起到正面
引导和促进作用。
(三)慎独:思想建党的重要要求
慎独具体而言是我们思想建党的一个重要要求。习总书记强调“坚持思想建
党和制度建党紧密结合,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
时发力,现在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是轻视思想政治工作,以为定了制度、有了规章就
万事大吉了...正是这样的简单化和片面性,使一些本来可以落实的制度得不到落实、
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问题不断发生。”对党员、干部来说,思想上的滑坡是最严重的
病变,总开关没拧紧,不能正确处理公私关系,缺乏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
、事业观,各种出轨越界、跑冒滴漏就在所难免了。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
尺。思想认识问题一时解决了,不等于永远解决。就像房间需要经常打扫一样,思想
上的灰尘也要经常打扫,镜子要经常照,衣冠要随时正,有灰尘就要洗洗澡,出毛病
就要治治病。十八大之前的这 些年,为什么会出这么多干部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在于
我们忽视了这样一个思想工作,一是党忽视了抓干部的思想,同时也忽视了让干部自
己抓自己的思想。我们很长一段时间强调干部只要能干就行。我们党选人的标准一直
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但在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