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意见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甘政发〔2020〕9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省政府各部门 ,中央在甘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 见》(国发〔2019〕12号)精神,结合实际,现提出如下意 见。 一、发展目标 力争用5年时间,构建起以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为引领 ,以“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为支撑,以“五小”产业为 补充的乡村产业体系,初步走上布局区域化、基地规模化 、生产标准化、加工集约化、产品绿色化、营销品牌化、 经营产业化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现代丝路寒旱农 业增幅高于一产增幅,农产品加工率达到57%,以两个“三 品一标”为支撑的“甘味”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乡村 产业振兴取得重要进展。 二、充分挖掘“寒旱”特质优势,培育壮大乡村产业 (一)着力优化产业布局。根据全省寒区、旱区不同 气候特点和地理类型,变劣势为优势,优化现代丝路寒旱 农业“一带五区”产业布局,建设以高原夏菜、都市型农业为 主的沿黄产业带,以现代种业、种养业循环、戈壁生态农 业为主的河西灌溉农业区,以优质苹果、现代肉牛肉羊产 业为主的陇东雨养农业区,以中药材、马铃薯等为主的中 部旱作农业区,以林果(苹果、花椒、油橄榄、核桃等 )、蔬菜、现代畜牧业为主的天水及陇南山地特色农业区 ,以牦牛、藏羊、藏药等为主的甘南及祁连山高寒草地农 牧交错区,形成以“牛羊菜果薯药”六大产业为重点,地方特 色产品为补充的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产业体系。建成一批整 乡整县整流域区域化、标准化、规模化连片种养基地和产 业大县。(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 林草局等负责) (二)大力发展戈壁生态农业。充分利用河西地区光 照充足、温差大、病虫害少等独特优势,集成有机营养枕 、水肥一体化、保护地栽培及光伏新能源等技术,着力发 展绿色有机蔬菜、瓜果等设施农产品,推进农业生产园区 化、企业化、循环化和产业化。(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 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省林草局、省农科院 等负责) (三)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 企业向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集聚。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 提升行动,支持依法自愿组建联合社。启动家庭农场培育 计划,支持种养大户发展。鼓励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农民 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小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 合体。构建各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业企业与小 农户开展契约型、分红型、股权型等合作,把利益分配重 点向产业链上游倾斜,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完善农业股份 合作制企业利润分配机制,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农民入股 +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模式,开展土地经营权入股从事农 业产业化经营试点。(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改革委、省 财政厅、省工信厅、省林草局、省金融监管局、省市场监 管局等负责) (四)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规划建设一批特色 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加强农产品物流骨干网络和冷链物 流体系建设。发挥省级六大特色产业产销协会作用,联合 市县经销队伍抱团出省扩大农产品销售。强化甘肃大宗特 色农产品产地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发布中心和 仓储物流中心功能,探索特色农产品线上线下结合的营销 体系,全面提升特色农产品市场占有率。(省商务厅、省 发展改革委、省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管局、省邮政管理 局、省供销联社等负责) 三、拓展乡村产业,促进融合发展 (一)做强农产品加工业。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 抓手,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技术改造、装备升级和规 模扩张,不断提升农产品深加工能力。鼓励农民合作社和 家庭农场发展农产品初加工。打造一批产业链条长、产品 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 的大型骨干龙头企业。培育一批产业强镇,建设一批农产 品精深加工基地和加工强县,争创一批国家级现代农业产 业园区。(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 工信厅等负责) (二)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充分挖掘农村非物质文 化遗产资源,保护传统工艺,促进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 、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乡村民宿、森林人家和康养 基地,培育一批美丽休闲乡村、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一 批休闲农业示范县,着力打造一批特色旅游村镇和美丽乡 村旅游示范片带。(省文旅厅、省农业农村厅、省自然资 源厅、省卫生健康委、省林草局等负责) (三)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支持供销、邮政、农业 服务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开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改 造农村传统小商业、小门店、小集市等,发展批发零售、 养老托幼、环境卫生等农村生活性服务业。深入推进“互联 网+”现代农业,加快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加 强数字农业农村系统建设。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实施 农产品依托互联网出村进城工程。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公共 服务中心和快递物流园区发展。(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 改革委、省工信厅、省商务厅、省供销联社、省邮政管理 局等负责) (四)发展多类型融合业态。跨界配置农业和现代产 业要素,促进产业深度交叉融合,形成“农业+”多业态发展 态势。推进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 ,发展创意农业、功能农业等;推进农业与加工流通业融 合,发展中央厨房、农超对接、直供直销、会员农业等 ;推进农业与信息产业融合,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等 。(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工信厅 、省商务厅、省文旅厅、省卫生健康委、省林草局等负责 ) 四、科学合理布局,实现联动发展 (一)强化县域统筹。在县域内统筹考虑城乡产业发 展,合理规划乡村产业布局,形成县城、中心乡镇、中心 村层级分工明显、功能有机衔接的格局。立足县域资源禀 赋,突出主导产业,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产业 强镇,创建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形成多主体参 与、多要素聚集、多业态发展的态势。推进城镇基础设施 和基本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完善县城综合服务功能,搭建技术 研发、人才培训和产品营销等平台。(省发展改革委、省 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建厅、省农业农村厅等 负责) (二)推进镇域产业聚集。采取重点扶持、梯次推进 的方式,推动建立中小城镇、重点镇、特色村合理布局、 统筹发展的乡村产业体系。以县城所在镇、中心镇和特色 镇、沿国道城镇带为重点,培育发展一批特色产业小镇。 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以乡镇所在地为中心的产业集群。 促进镇村联动发展,支持镇(乡)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引导有条件的村建设农工贸专业村。引导农业企业与农 民合作社、农户联合建设原料基地、加工车间等,实现加 工在镇、基地在村、增收在户。(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 资源厅、省住建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 务厅等负责) (三)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巩固和扩大产业扶贫 成果,持续加大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投入,支持贫困 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开发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 ,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贫困户建 立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大型加工流通、采购销 售、投融资企业与贫困地区对接,开展招商引资,促进农 产品销售。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贫困地区合作创建 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带动贫困户 进入大市场。(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 、省商务厅、省扶贫办等负责) 五、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一)健全绿色质量标准体系。大力实施质量兴农战 略,着力推进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建设。制定

编号:202101

类型:VIP专享

格式:docx

大小:37.38KB

上传时间:2021-01-07

总页数:12

提示:数字产品不支持退货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