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21年南昌市青山湖区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月21日在南昌市青山湖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2021 ——2021年1月21日在南昌市青山湖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六次会议上 南昌市青山湖区人民政府区长:袁一旦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成就及2020年工 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极不平凡、极不容易的一年。 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风险叠加的严峻考验、艰巨繁 重的发展任务,全区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 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高举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 基调,聚焦“六稳”1工作,落实“六保”1任务,攻坚克难,奋 勇拼搏,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一年来,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疫情、战洪水 、抓发展,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一是疫情防控精准有效。构建了网格化防控体系。面 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启动了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 制,全面实施了“大数据+流调”“大数据+排查”“党建+联防联 控”等防控举措,并采取网格化管理模式,设置了1016个网 格、608个卡口,投入了1369名“网格四员”、5330名干部 ,拉起了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严防输出的生命防线,切 实做到“找得到、控得住、防得严”。落实了常态化防控举措 。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不断 健全“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态化 防控机制,严格实行“信息报告、隔离管控、检测检疫、转 运转送、医疗救治”五大闭环管理,累计完成核酸检测 13245例,接种疫苗2433人次,全区连续343天无新增确诊 病例,疫情防控取得重要成果。 二是防汛抗洪扎实有力。全力抵御外洪。面对历史罕 见的防汛抗洪形势,严格落实防汛抗洪工作责任,1000余 名机关干部、技术人员、民兵队员24小时坚守在红旗联圩 、富大有堤两处外洪责任段,累计巡堤查险4万余人次,转 移群众300余人,排查隐患30余处。积极排除内涝。组织对 1196处雨水口进行全面清掏,对3处地下水管道进行疏通 ,累计排除积水点13个,保护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是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增速持续回暖。坚持“两手抓 、两手硬、两手赢”,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成效显 著,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逐月回升。全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 完成532亿元,增长0.5%;全区财政总收入(省口径)完成 63.05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完成14.8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 值预计增长1.5%;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 342亿元,增长8.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256亿 元,增长0.1%;实际利用外资预计完成7.8亿美元,增长 21.8%;实际利用内资预计完成295.8亿元,增长20.8%;规 上服务业营业收入预计增长10%;外贸出口总额预计完成 8.9亿美元,增长2.0%。10项主要经济指标有8项实现正增长 ,3项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排名稳中进位。各项指标在全 市排位总体平稳,其中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固定资产投 资、规上工业增加值、GDP增速排名分别前进了8位、6位 、1位、1位,特别是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首次进入全市前 三,实现了进位突破。 一年来,我们迎难而上、克难而进,强产业、推项目 、谋创新,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一是产业基础更加牢固。全力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十 大提升行动,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加快。现代服务业实现新跨越。聚焦“3+2”产业体系2建设 ,研究出台支持楼宇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奖励办法,建 立95栋楼宇台账,进一步激活楼宇经济活力。持续推进绿 滋肴庙街、龙湖天街等城市综合体项目建设,成功打造青 湖欢乐街、520Park文创公园等特色街区,精心筹办“春暖青 山湖·千店大优惠”“南昌优品”电商直播消费节等线上线下活 动。全区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14家,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完 成102亿元,增长7%,现代服务业实现较快增长。先进制造 业迈上新台阶。加快南昌电子信息(LED)产业园招商运营 ,启动青山湖科技创新产业园500余亩土地开发建设,支持 兆驰光电新增1200条封装线扩能增效,引进总投资70亿元 的兆驰光元总部项目,全区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增长43%,规 模不断扩大。大力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省级试点,稳步 实施中国(江西)针织服装创意产业园市级特色产业园建 设,成功举办首届青山湖针纺时装周,顺利注册“青山湖针 纺”集体商标,实现了我区集体商标零的突破。全区新增规 上工业企业33家,排名全市前列。数字经济打开新格局。 抢抓“后疫情时代”的产业“风口”,出台了流量经济发展三年 行动计划,构建了“一基地多园区”的流量经济发展格局。特 别是仅用半年时间,打造了总面积达8万平方米的全省首个 流量经济产业基地,字节跳动、抖音、小米谷仓等十几家 平台企业快速入驻,苏宁易购、网红天下等一批引爆性项 目成功签约,抢占了数字经济制高点。 二是项目成效更加突显。高质高效推项目。高规格举 办2次重大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全速推进总投资780亿 元的210个重大重点项目,项目开工率、竣工率、投资完成 率分别达到98.6%、92.9%、94.6%。其中,57个省市重大重 点和区重点推进项目,计划进度100%达标。凝心聚力引项 目。全面开展项目“招引落地”百日攻坚行动,创新采用股权 招商、代理招商、商会招商、轻资产招商和中介招商等招 商方式,参与和举办北京“双招双引”推介会、泉州针织服装 产业招商会、深圳电子信息产业招商会等招商活动,签约 引进了兆驰光元、科大讯飞等延链补链项目,全年新签约 亿元以上项目77个、总投资520.7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 目16个,“152”项目36个,均创历年之最。 三是创新要素更加活跃。创新人才加快流入。实施“强 产业、兴城市、聚人才”计划,成立青山湖区驻北京、驻深 圳招才引智工作站,兑现各类人才补贴及创业担保贷款 6327.6万元,1.4万名大学毕业生和技能人才成功落户。创 新平台加快集聚。开展省级创新型建设区试点工作,成功 打造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省市级众创空间417家 ,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28家。推进知 识产权强区试点,全区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1.26件 ,同比增长31.5%。创新主体加快成长。实施高企量质“双 提升”工程,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标杆型高新技术企业培 育机制,2020年培育认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6家、高新 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80家,完成技术合同登记152项,交易 额达7.65亿元,位列全市中心城区前列,并在2019年度全省 县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中位居全省第一。 一年来,我们精准发力、精耕细作,补短板、强弱项 、促提升,城市颜值持续刷新 一是编好城市规划。高标准启动整体性规划。统筹产 业规划、空间规划、土地规划,融入新阶段、新理念、新 格局,成功完成全区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坚持土地节约 利用原则,首次编制完成全区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 ,积极推动存量城镇低效产业用地再开发。高规格推进区 域性规划。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完成总面积22.42平方公里 的南昌高铁东站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形成“一轴多廊 ,两核三区”5的空间结构。同时,按照遗产保护和发展利用 协调并重的原则,编制完成江纺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 ,进一步做好区域开发。 二是抓好城市建设。拉开了城市框架。地铁3号线开通 运营,地铁2号线东延及九洲高架快速路东延启动建设 ,5条断头路全面打通,特别是贯通南北的天祥大道、昌东 大道建成通车,城东片区“八纵十横”6的路网体系初步构建 。拓展了承载空间。坚持以征迁拓发展空间,完成了1个历 年结转项目,推进了2个新增旧改项目,全年共完成征迁 2462户101.18万平米,保障了昌东大道拓宽改造、幸福渠水 系整治等重大重点项目顺利推进。特别是高铁东站和铁路 沿线征迁进展顺利,片区整体签约面积超85万平米,签约 率、倒房率达到80%。积极以改造拓生活空间,对11个老旧 小区实施综合改造,改造面积超100万平米,拆除违法建设 1780处超6.4万平米,实现了还路于民、还场于民、还绿于 民。完善了配套设施。建设了12个邮票绿地,打造了3条月 季大道,提升了12.5公里城市绿道,改造了25座垃圾中转站 ,完成了18条道路“白改黑”。新改建45座公厕,新建成停车 场12个,再增加了2662个停车位。同时,扎实推进“海绵城 市”7建设,布局污水管网等配套设施,提升城市服务功能。 三是做好城市管理。坚持智慧化方向。以区智慧城管 指挥中心的建设运营为基础,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模 式,构建集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智 慧城市管理新格局。坚持市场化运营。启动市容、市政、 园林“三位一体”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厘清责任边界、扩大外 包覆盖,打造城市管理外包服务2.0版,实现标准化管理、 一体化服务。坚持精细化标准。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 建工作,出台全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考核实施方案,积极 发动市民群众参与文明创建工作,社会文明程度实现大幅 提升。严格推行“以克论净”8,全面启动“垃圾分类”工作 ,深入实施“马路本色”、“五车”、渣余土、共享单车等14个 专项整治行动,试点运行路(街)长制和“门前三包”9责任 制,垃圾分类市级考核始终位列全市前三。特别是,在全 市率先实现“白条禽”上市,得到市委晓军书记的肯定表扬 ,城市管理走向常态长效。 一年来,我们以人为本、以效为纲,办实事、抓治理 、优环境,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一是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民生工程按下“快进键”。 扎实推进了总投资63.8亿元的108个民生实事项目,建成了 26个社区邻里中心、54个农村颐养之家,特别是10个人大 票决项目全部完成,275件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 部办结。脱贫解困打赢“决胜仗”。累计发放低保救助资金 3011万元、高龄老人补贴资金1636万元、困难群众房屋租 赁补贴1120万元,2500户4382名城镇贫困群众全部纳入兜 底保障。社会事业奏好“协同曲”。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持续 推进罗家学校、南镇学校等6个校建项目,新增普惠性幼儿 园6所、小区配套幼儿园8所,全区教育总投入达7.05亿元 ,再创历史新高。稳步做好就业保障,发放稳岗补贴、招 工补贴、返岗补贴等各类补贴250余万元,新增城镇就业 6072人。持续提升文化覆盖,启动了区国家档案馆建设 ,完成了文化馆大数据分析系统、图书馆数字文化空间建 设,公共文化资源配送更加精准、更加广泛。 二是共建共享推进市域治理。全力夯实治理基础。深 入推进平安青山湖建设,升级改造了7个智慧平安小区,成 功打造了平安青山湖智慧安防平台、公安分局合成作战中 心,顺利建成了27个爱心车棚和1000路智能联网探头,乡 村“雪亮工程”10建设实现全覆盖。持续推进了城市社区工作 者职业体系建设,顺利开展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 ,成功打造了27个“尊崇式”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基层治 理体系更加完善。积极创新治理模式。成立了全省首家区 级一站式多元解纷e中心,打造了南钢街道“城警联勤综治云 平台+邻里中心”,探索了“最多跑一地、有事网上见、矛盾 线上调”的矛盾纠纷化解新模式,成为全省平安江西建设暨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推进会的典型参观点。全面 提升治理成效。深入开展“大走访、大接访、大化解”活动 ,化解信访问题18件,省委巡视组交办的142件信访件全部 办结。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黑社会性质组织 1个、恶势力犯罪集团5个、恶势力团伙2个,查缴非法资金 2666万余元,涉黑涉恶线索办结率达到100%。全区刑事警 情、“黄赌毒”警情分别同比下降17.2、17.66个百分点,全区 公众安全感指数达到98.7%,全省排名同比上升6位,开创 了全区社会治理新局面。 三是从严从实优化发展环境。政务服务效能不断提升 。深化行政审批体制改革,组建区行政审批局,实现“一枚 印章管审批”。打造青山湖市民中心、“智慧医保”便民综合 服务中心等服务平台,下放58项区级审批权限至镇、街道 、园区,全方位提升“一站式”便民服务水平。持续开展“降 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出台优化营商环境10条措施,累 积减税降费2.06亿元,兑现各类奖励金额近3000万元,发放 企业贷款6.45亿元,助力企业融资65.8亿元。升级打造“政企 直通车”2.0版,超2300家企业注册入驻,653家“四上”企业 全面覆盖,探索出政策精准推送、业务在线办理、政策在 线兑现的对企服务新模式,营造出亲商重商为商的优良环 境。基层改革动能不断激活。不断深化区属国有企业改革 ,南昌青山湖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江西青山湖产业控股集 团有限公司两大国有平台成功挂牌。持续开展村集体产权 制度改革,探索农村“三资”11管理新模式,60个行政村全面 完成股改,“五统一审四监督”的村级财务管理模式入选全国 20个典型案例,为全省唯一入选案例。顺利推进殡葬综合 改革,农村公益性骨灰安放设施覆盖率、“三沿六区”坟墓迁 移率均达到100%。绿色生态势能不断积蓄。持续打响蓝天 保卫战,深入推进“四尘三烟三气两禁”专项整治12,空气质 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2.2%,同比提升6.65%,PM2.5浓度下降 20.1%,全区空气质量总体向好。持续打响碧水保卫战,率 先探索建立“河湖长+检察长”共抓大保护工作机制,全面完 成幸福渠流域8条水系治理,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 处理站建设,全区各国控、县界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并 顺利通过国家黑臭水体验收,城东片区水环境大幅改善。 持续打响净土保卫战,全面打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 ,全面落实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扎实做好土壤重点企业、 再开发利用地块、固体废物监管工作,关停废旧塑料加工 厂81家、散乱污企业49家。同时,有力推进中央环保督察 反馈问题整改工作,181件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和省级环 保督察转办件全部销号。 与此同时,审计、监察、档案、法制、物价、外事侨 务、民族宗教、机关事务、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拥军 优抚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我区连续两年荣获全 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连续四年入选“中国工业 百强区”,连续八届获评“江西省双拥模范区”,并先后荣获 2019年度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一类先进县(市、区)、 2017-2019年度全省开放型经济综合先进县(市、区)等各 项荣誉。 各位代表,“十三五”时期,是青山湖区发展历程中不平 凡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及区委的坚强领导 下,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 全会精神,全面改革创新,全力攻坚克难,圆满完成“十三 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 历史性的重大成就,为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 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过去五年,是综合实力大跨越的五年。概括来讲就是 实现“两突破、两跨越、两翻番”。“两突破”,就是地区生产 总值突破500亿元,年均增长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 破250亿元,年均增长6.8%。“两跨越”,就是财政总收入跨 上60亿元台阶,达到67 .3亿元(市口径),年均增长 4.7%;限上消费品零售额跨上100亿元台阶,达到102亿元 ,年均增长3.6%。“两翻番”,就是实际利用内资实现翻番 ,达到295.8亿元,年均增长20.1%;实际利用外资实现翻番 ,达到7.8亿美元,年均增长18.7%。 过去五年,是产业质效大升级的五年。深入实施“主攻 三产、提升二产”战略,二产比重年均下降1.53个百分点 ,三产比重年均增加1.5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现代服务业能级进一步提升,商贸服务、电子商务、文 化创意、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五大业态提质增效,打造了 3个特色街区、7个精品夜市,引进了超300个楼宇项目,形 成了10个市级以上服务业集聚区,电子商务交易额由14亿 元猛增至310亿元,年均增长超180%,位居全市前列。都市 工业发展量级进一步提升,形成现代针纺、冶金建材、电 子信息三大百亿产业集群,现代针纺产值突破400亿元,冶 金建材产值达到200亿元,电子信息产值逼近100亿元。 过去五年,是改革创新大突破的五年。全面实施创新 驱动发展战略,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实 现翻番,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分别突破2000件、 1000件,我区成为全市首个省级创新型试点建设县(区 )。大力实施“人才新政”,充分利用辖区内院校众多的优势 ,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引进了全省首个诺贝尔 奖院士工作站,培养了一批我区发展紧缺适用的高层次管 理人才、科技人才,人才集聚效用逐步显现。 过去五年,是城市面貌大变化的五年。抢抓南昌市新 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契机,完成城市更新、城市“双修 ”、高铁东站周边控规等3大系统性规划和江纺工业遗产、城 市邻里中心2个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形成了“分工明确、 布局紧凑、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城市空间格局。累计实 施36个旧改项目,完成超500万平米房屋征迁,交付安置房 面积突破150万平米,棚户区改造工作被省政府通报表扬。 地铁1号线、2号线、3号线贯通全域,洪都大道高架、昌南 大道快速路、天祥大道、昌东大道、洛阳东路综合管廊5条 “主动脉”全线贯通,艾溪湖南路等一批断头路彻底打通,航 园路、白兰路等一批区间路网顺利建成,立体式交通体系 加快构建。全面启动幸福渠流域公园建设,全面完成幸福 渠流域8条水系的综合整治,治理河道23.4公里,整治违法 排污口57个,完成农村门塘整治12个,建成农村分散式污 水处理站14个,实现全域畜禽禁养,生态建设取得突出成 效。 过去五年,是社会民生大改善的五年。全区民生财政 支出占比逐年递增,2020年达67.4%,比2015年提高了3.1个 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7373元和 23550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便民服务体系实现全覆盖,基 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超过26万人,城市社区、农村行政村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36.8%和90%,比2015年分别 提升30和80个百分点。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在全市率先推 行大学区、同心校和集团化办学,积极与南昌二中、二十 八中等名校合作办学,校舍总建筑面积增长52%,学位增加 21150个。实施公共文化服务物联网工程,打造区融媒体中 心,建设11个“24小时黄金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