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为全面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习近平 这次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经验 ,分析形势,明确任务,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依法治国工 作作出部署,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齐心协力,为深入推进全面依 法治国、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 治国家而奋斗。 我们党历来重视法治建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 就制定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以及大量法律法令,创 造了“马锡五审判方式”。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社 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制定了“五四宪法”和国家机 构组织法、选举法、婚姻法等一系列重要法律法规,建立起社会 主义法制框架体系,确立了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进入改革开放历 史新时期,我们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 必究”的方针,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执政是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 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并将其纳 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予以有力推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 门进行研究,作出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党中央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从全 局和战略高度对全面依法治国又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我们 把“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写入宪 法,完善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制度,党 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我们完善顶层设计,统筹 推进法律规范、法治实施、法治监督、法治保障和党内法规体系 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我们推进重要领域立法 ,深化法治领域改革,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建立国家监察机构 ,改革完善司法体制,加强全民普法,深化依法治军,推进法治 专门队伍建设,坚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依法纠正一批冤错案件 ,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重大进展。 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北京 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 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摄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要全面贯彻落实 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建 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解决法 治领域突出问题为着力点,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 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 有力法治保障。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党的领导是推进全面 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我们党是世界最大的执政党,领导着世界 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如何掌好权、执好政,如何更好把14亿人民 组织起来、动员起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个始终 需要高度重视的重大课题。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 醒剂。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既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误 教训。特别是十年内乱期间,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党和人民付出 了沉重代价。“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同志把这个问题提 到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强调“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 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国际国内 环境越是复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越是繁重 ,越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巩固执政地位、改善执政方式、 提高执政能力,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全党同志都必须清醒认识到,全面依法治国决不是要削弱党 的领导,而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要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 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通过法治 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效实施。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 机统一,确保党既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又依据党内法规管党 治党、从严治党。 2015年,我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 民检察院党组工作汇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 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等场合都 明确指出,“党大还是法大”是一个政治陷阱,是一个伪命题 ;对这个问题,我们不能含糊其辞、语焉不详,要明确予以回答 。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我国法律充分 体现了党和人民意志,我们党依法办事,这个关系是相互统一的 关系。全党同志必须牢记,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之魂 ,是我国法治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法治最大的区别。离开了党的 领导,全面依法治国就难以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建不 起来。 当然,我们说不存在“党大还是法大”的问题,是把党作为 一个执政整体、就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而言的,具体到每个 党政组织、每个领导干部,就必须服从和遵守宪法法律。有些事 情要提交党委把握,但这种把握不是私情插手,不是包庇性的干 预,而是一种政治性、程序性、职责性的把握。这个界线一定要 划分清楚。 第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 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要把体现人民利益 、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 治国各领域全过程,保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 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人民依 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 2018年3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 举行第五次全体会议。习近平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 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这是习近平进行宪法宣誓。 新 华社记者 鞠鹏/摄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随着我 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民主 、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要积 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树立 辩证思维和全局观念,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 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第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我说过,我们要坚 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我们要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理论,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法治问题上的理论 成果;我们要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本质上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我们既要立足当前,运用法 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又要着 眼长远,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促进各方面制 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长期性的制度保 障。 自古以来,我国形成了世界法制史上独树一帜的中华法系 ,积淀了深厚的法律文化。中华法系形成于秦朝,到隋唐时期逐 步成熟,《唐律疏议》是代表性的法典,清末以后中华法系影响 日渐衰微。与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伊斯兰法系等不同,中华法 系是在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 力和中华法制文明的深厚底蕴。中华法系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和智慧,有很多优秀的思想和理念值得我们传承。出礼入刑、隆 礼重法的治国策略,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理念,天下无讼 、以和为贵的价值追求,德主刑辅、明德慎罚的慎刑思想,援法 断罪、罚当其罪的平等观念,保护鳏寡孤独、老幼妇残的恤刑原 则,等等,都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智慧。近代以后 ,不少人试图在中国照搬西方法治模式,但最终都归于失败。历 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只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从我国革 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探索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同时借鉴国 外法治有益成果,才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法治基础。 有一点要明确,我们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决不照搬别国模式 和做法,决不走西方所谓“宪政”、“三权鼎立”、“司法独立 ”的路子。实践证明,我国政治制度和法治体系是适合我国国情 和实际的制度,具有显著优越性。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有自信 、有底气、有定力。事实教育了我们的人民群众,人民群众越来 越自信。 2018年4月26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 主席习近平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 表重要讲话。这是座谈会前,习近平于25日下午在岳阳市君山华 龙码头察看非法砂石码头取缔及整治复绿、湿地修复情况。 新 华社记者 谢环驰/摄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始终坚持坚定信心、同舟共济、 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2月5日,我就主持召开中央全面 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疫情防控关键时刻专门部署依法 防控疫情工作,我特别强调,疫情防控越是到了最吃劲的时候 ,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各 地区各部门从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守法各环节全面发力 ,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实施区域封锁、病人隔离、交通管控 、遗体处置等措施,严厉打击妨害疫情防控的违法犯罪行为,依 法化解涉疫矛盾纠纷,为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提供了有力 法治保障。 第四,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 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 法法律,党自身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全国各族人民、一切 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 ,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都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 宪法实施的职责。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 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我们讲依宪治国、 依宪执政,同西方所谓“宪政”有着本质区别,不能把二者混为 一谈。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就包括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 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 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 维护国家法治统一,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我国是单一制 国家,维护国家法治统一至关重要。2015年立法法修改,赋予设 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地方立法工作有了积极进展,总体情况是好 的,但有的地方也存在违背上位法规定、立法“放水”等问题 ,影响很不好。要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 ,对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法规、规范性文件必须坚决予以纠正和 撤销。同时,地方立法要有地方特色,需要几条就定几条,能用 三五条解决问题就不要搞“鸿篇巨制”,关键是吃透党中央精神 ,从地方实际出发,解决突出问题。 第五,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化。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只有全面依法 治国才能有效保障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才 能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之所以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社 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同我们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 着十分紧密的关系。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持在法治轨 道上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依法维护社会大局 稳

编号:202103

类型:VIP专享

格式:docx

大小:2.18MB

上传时间:2021-03-24

总页数:12

提示:数字产品不支持退货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