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048-2021年潜江市政府工作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2021年1月17日在潜江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 议上 市长  龚定荣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及“十三五”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潜江历史上极不平凡、极其不易 、极为难忘的一年。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前所未遇之 大疫情、经济下行之大考验、全面小康之大考题,我们深 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 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 和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 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 市人民,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扎实做好“六 保、六稳”工作,既取得了疫情防控决定性成果,又实现 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一)万众一心打了一场气壮山河的疫情防控阻击战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 上,及时果断采取“封城禁足”“封闭管理”措施,实行 “七个一律”“八应八尽”硬核举措,全力遏制疫情扩散 蔓延,从2月28日起至今无新增确诊病例报告,迎来了山河 无恙、岁月静好。全市累计确诊病例198例,病亡9例,是 我省除林区外确诊病例最少的地市。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 场上,5970名医护人员白衣执甲、护佑生命,77名山西、 陕西、宁夏援潜医疗队员主动请缨、逆行出征;2569个基 层党组织闻令而动、听令而行,4万名党员冲锋在前、严防 死守,11764名机关干部下沉村组社区、联防联控,3070名 村社区干部坚守岗位、日夜值守;1131名公安民辅警顶风 冒雪、奋勇争先,1084名环卫工人起早贪黑、默默奉献 ;广大社会团体、企业家、群众各尽其力、慷慨解囊,谱 写了新时代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二)和衷共济打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市场主体保卫战 。及时按下经济启动键,穷尽一切办法,让市场主体活下 来、留下来、强起来。抽调210支工作队下沉企业精准服务 ,推动全市251家规上工业企业、158家限上商贸企业、 8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部复工复产。大力实施政策纾 困、金融纾困,真情实意、真金白银帮助市场主体共渡难 关。出台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28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37条,设立2亿元企业转产转型资金,多方筹集资金1亿多 元支持企业稳定生产,新增减免税费7.7亿元,金融机构新 增贷款39亿元,普惠政策、普惠金融的“及时雨”润泽了 全市市场主体,也为潜江“留得了青山,赢得了未来”。 (三)众志成城打了一场攻坚克难的项目投资提速战 。坚持项目建设不断链、招商引资不断线、谋划争取不断 档,实行项目集中签约、集中开工、集中拉练推进机制 ,举行集中开工活动4次,开工项目66个、总投资280.6亿 元。监利至潜江输油管道项目顺利开工建设,曹禺小学主 体工程完工,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竣工投产运营,紫月湖公 园正式对外开放。曹禺文化旅游区、龙湾国家考古遗址公 园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实现了我市国家级风景区零的 突破。成功引进中巨芯、合煜能源、和远气体等重大项目 ,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60亿元;签约项目133个,协议 引资607亿元。争取抗疫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基本 财力保障补贴等18亿元;成功争取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补 短板强弱项示范市、全国农村电商激励县市、全国县域数 字农村发展先进县市。深度谋划“十四五”规划项目906个 、总投资8726亿元;微电子新材料产业、生态虾-稻一二三 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两个重点产业上报国家发改委。 (四)齐心协力打了一场保产安民的虾-稻产业升级战 。面对疫情对虾-稻产业造成的冲击,采取系列措施,逆势 突围、逆势创新、逆势升级,为全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提供 了潜江样板。围绕破解小龙虾价格下滑之难,实行托底价 收购政策,确保了潜江龙虾应收尽收,最大限度保障了虾 农的利益。围绕破解小龙虾销售之难,依托电商平台、新 媒体平台,推动虾-稻产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潜江龙虾从 最低谷每天销售不足1吨达到最高峰每天3300吨以上,线上 销售量同比增长4倍。围绕破解小龙虾外贸出口之难,着力 推动加工出口企业出口转内销,呈现出“西方不亮东方亮 ”的销售格局。全市累计销售龙虾产品33万吨,销售额超 100亿元。深化潜江龙虾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与81个地区和 企业实现品牌共享,成就了潜江龙虾520亿元综合产值的大 产业和227.9亿元品牌价值的大品牌。 (五)勠力同心打了一场激发活力的营商环境优化战 。出台优化营商环境33条措施,构建了“1+1+1+21”的营 商环境政策体系。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精简审批 事项68项,政府投资、城市基础设施、一般社会项目、工 业项目审批时限分别压缩到80、65、60、40个工作日以内 。政务服务事项实现“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 ”,可网办率达93.8%。率先在全省上线运行政务服务 APP“鄂汇办”潜江旗舰店,833个政务服务事项和255个便 民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办”。“多证合一”改革纵深推进 ,实现“三十六证合一”,办理时限压缩80%。推动实现企 业开办“210”、办电用水“321”、用气“310”服务,市 场主体获得感大幅提升。创新实行市场主体登记住所信息 申报承诺制,市场主体较2019年末增加9658户。 (六)群策群力打了一场兜牢底线的稳定民生保障战 。三大攻坚战战果丰硕,安排4.6亿元,深化脱贫攻坚,剩 余的507户1262人全部脱贫;污染防治成效显著,空气优良 天数达到327天、优良率为89.3%,国家地表水断面考核、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率均为100%,国控地表水断面劣 Ⅴ类水体全面消除;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取得积极成效,政 府债务风险等级降为黄色等级,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降至 1.98%。统筹5.1亿元,用于疫情防控;筹集2.4亿元,为各 类困难对象发放救助资金;安排3636万元,实施长江全面 禁捕,实现1039名渔民全部上岸转产安置。科学应对超历 史极值汛情,成功处置险情403处,妥善转移安置受灾群众 2574人,确保了防汛形势总体平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完成56个社区工作人员转岗、薪级调整、招聘工作,形成 了较为完善的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发展体系。深化全 域公交改革,实现了全市各区镇处公交全覆盖。高质量完 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任务。 一年来,我们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 ,一场硬仗接着一场硬仗打,更多的干部战疫在防控一线 、战贫在田间地头、战汛在危险时刻,用智慧和汗水诠释 着使命担当。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驰而不息 纠正“四风”,巩固基层减负成果,深化民生领域、人防 领域等突出问题整治,推进作风建设制度化、常态化、长 效化。坚持以提高法治思维、法治能力为重点,完善决策 程序,推进政务公开,强化审计监督,提高了政府工作法 治化水平。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 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78件,政协委员提案192件 ,见面率、答复率均为100%。 国防动员、武装、退役军人,工会、青年、慈善、残 联、工商联、妇女儿童、老龄老干,统计、保密、档案、 气象、科协、机关事务、邮政通信、广播电视、新闻出版 ,外侨事务、民族宗教、对口支援、对台等各项工作取得 新成绩。 各位代表,回首过去的一年,每一份收获、每一份成 绩都凝聚着努力的汗水,饱含着艰辛的付出!每一个潜江 人都置身其中,都是见证者、参与者,每个人都了不起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的掌舵领航,得益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 科学指引,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得益于全国人 民的鼎力支援,得益于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干部群众的拼搏 奋斗。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 ,向江汉油田、监狱农场以及省直在潜单位的广大干部职 工,向驻潜部队全体官兵,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离退休老干部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 民团体,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特别向所有关心 支持参与潜江疫情防控斗争和疫后重振的各界人士、海内 外朋友再次表示由衷的感谢! 各位代表,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五年来 ,我们保持定力,笃定前行,推动实施了一批重大改革、 重大举措、重大项目,为开启现代化新征程打下了坚实基 础。成功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全国GDP百强县市、 全国县域营商环境百强县市、全国工业百强县市,并保持 持续进位。成功争取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市GDP年 均增长7.8%,人均GDP达到8.5万元,超过全国、全省平均 水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引进了 长飞、晶瑞、鼎龙、卓尔等一批龙头企业,实施了江汉盐 穴天然气储气库、金澳科技油品升级等过百亿元、五十亿 元的重大产业项目,形成了光电子信息、微电子材料等战 略新兴产业。金澳科技、金华润、永安药业等成为中国企 业500强、湖北省民营企业制造业100强;市场主体总量达 到71574户,是2015年的1.5倍。完成民生实事74件。启动 实施投资30亿元的新中心医院、市人民医院、市疾控中心 等医疗卫生项目以及投资25亿元的新潜江中学、曹禺中学 、曹禺小学和高新区中学、高新区小学等学校项目建设 ,打通南浦路长时间的交通梗阻,新增国道103公里、省道 99公里、改造农村公路1000公里。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 斗争,侦破黑社会性质组织2个,恶势力犯罪集团3个,恶 势力团伙39个,破获刑事案件196起,刑拘326人,依法处 置涉黑涉恶财产1.81亿元。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 不少问题和挑战,突出表现在:传统产业升级任重道远 ,新兴产业尚未形成支撑,新旧动能转换有待提速;城市 功能、城市品质需提档升级,乡镇基础设施、服务设施落 后,人居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招商引资质量不高,项目 落地建设不快,营商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环保、教育、 医疗、文化等民生社会事业存在短板弱项;新的增长点还 不多、新的税源还不够,财政收支压力大;有些干部能力 不足、作风不实、担当不够,存在不想为、不敢为现象等 等。我们一定要正视问题、直面挑战,坚决采取有力措施 ,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时期发展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 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 个五年,也是我市深入实施“东进南扩、产城融合,四区 联动、全域振兴”发展布局的关键期。综合分析判断,潜 江处于战略机遇叠加期、政策红利释放期、发展格局构建 期、蓄积势能迸发期、市域治理提升期,机遇大于挑战。 面对新机遇,我们唯有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 的奋斗姿态,集中智慧、集中精力把潜江的事情办好,努 力交出一份圆满答卷,让潜江的未来熠熠生辉、璀璨夺目 。 “十四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 是:巩固提升“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全省县域经济十强 ”地位,奋力打造“一城两区三基地”。综合实力迈上新 台阶,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00亿元;深化改革开放赢 得新优势,创建国家创新型县市、省级化工出口基地;社 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生态文 明取得新成效,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人民生活 品质得到新改善,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打造疾 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潜江样板”;市域治理 效能实现新提升,市域治理各项体制机制更加完善。 为此,我们必须做到“五个坚持”: 一是坚持目标定位引领。市委关于十四五规划建议 ,明确提出打造“一城两区三基地”的发展目标,这是相 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有机整体。“全国生态宜 居明星城市”是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全国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高质量示范区”是实现全地域、 全领域、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发展示范区”是以潜江虾-稻产业为链接点,打造乡村振兴 潜江样板;“全省产业伙伴基地、全省生活供给基地、全 省生态旅游基地”是出于融入全省区域发展的综合考量。 没有城市的宜居,就形成不了要素的聚集,就难以实现高 质量发展;没有高质量发展就不能支撑生态宜居城市的构 建;没有全域特别是农业农村的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就 无从谈起;没有“三基地”的建设就不能实现更好的融入 发展。“一城两区三基地”是潜江“十四五”发展的总定 位、总部署、总任务。我们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 的决策部署上来,迎难而上、竞进不息,推动潜江高质量 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是坚持协同融入发展。深入实施“东进南扩、产城 融合,四区联动、全域振兴”发展布局,着力打造东片现 代服务、南片智能制造、西片特色产业、北片石化微电聚 集区,着力推动新能源、新化工、新材料、新特色产业集 群建设,加快推进企地一体化融合发展,形成我市高质量 发展东南西北列阵。围绕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 协同”区域发展布局,深度融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 ,加快高铁、市域铁路、“三横三纵”高速公路谋划建设 ,提档升级“三纵四横”国省道,实施航道等级提升、通 用机场等项目建设,推动潜江与武汉城市圈经济体互联互 通、要素共享、产业协同;深度融入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依托省“宜荆荆恩”城市群,特别是荆州机场建设机遇 ,加快谋划发展临空港经济,共享城市群发展红利,着力 把潜江打造成为全省区域发展布局的重要链点。 三是坚持项目投资支撑。深度谋划好、实施好、推进 好“十四五”期间重大项目建设,力争五年内谋划项目投 资1万亿以上,坚持老基建、新基建以及产业、城市、民生 、生态项目协同发力,建设更多产业标杆项目、城市地标 项目、新基建典范项目。实施“双招双引”一号工程,全 力以赴引进顶天立地的头部企业,着力引进铺天盖地的中 小企业,形成“明月当空照、满天星闪烁”的招商项目格 局。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通过技改资金、并购政策、 重组优惠等措施,做大龙头企业,培育骨干企业,壮大中 小企业,形成大中小微企业协同发展的实体经济梯队格局 。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着力引进数字企业 ,全面深化企业研发、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环节的 数字化应用,让数字经济成为发展新动能。 四是坚持补短升级导向。把补短板当成责任、当成任 务来抓,努力让短板变成长板、变成样板。补齐现代服务 业短板,实施现代服务业倍增计划,2025年服务业增加值 达到500亿元以上;以文化为引领,以景点为依托,以特色 小镇为节点,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着力打造一批国家4A、 5A级风景区,让文旅产业成为重要支柱产业。补齐镇域经 济短板,以打造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示范市 为契机,以擦亮小城镇行动为抓手,着力打造“颜值高、 功能全、机制活、效益好”的美丽城镇,建设一批各具特 色的美丽乡村。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以“十大补短板”工 程为抓手,全力提升我市公共卫生、水利、交通、能源、 新基建、应急储备以及城市、园区、生态建设水平,力争 三年内全面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补齐特色产业短板,在持 续做大做强虾-稻产业的基础上,坚持“一镇一业”“一村 一品”,因地制宜发展潜半夏、大豆、果蔬等农业特色产 业,着力形成“南红北绿”产业格局。 五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人民群众对 美好生活的向往,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 体系,扩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促进民生社会事业繁荣发 展。聚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将脱贫政策体系逐步过渡为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政策体系,确保脱贫人口不返贫、不产 生新的贫困人口。聚焦“衣食住行、业教保医”,一年接 着一年干、一件接着一件办,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利民惠民 的实事好事。聚焦美丽潜江建设,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 山银山”的理念,扎实做好生态治理、生态修复、生态保 护工作,让良好的生态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三、2021年工作建议 2021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开启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 做好今年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 增长1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 入增长26%;出口总额增长10%;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保持与经济增长同步。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把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推动经济体系优化 升级。 推动产业集群升级。围绕“四大聚集区”,推动一批 重大引领项目加速落地建设,壮大“四大千亿产业板块 ”筋骨支撑,实现现代产业体系提档升级。强力推动江汉 盐穴天然气储气库、合煜能源、热电联产、和远气体等新 能源项目,晶瑞微电子材料、鼎龙半导体材料、北旭电子 、江苏达诺尔等新材料项目以及金澳科技油品升级等新化 工项目加快建设,发挥项目引领作用,聚集产业要素,形 成产业链协同高效的产业集聚区。 推动产业平台升级。完善构建“授权到位、责任明晰 、自主高效”的潜江国家高新区管理体制,赋予更多经济 管理权限,释放高新区发展活力。推动国家高新区的“核 心区、拓展区、联动区”三大圈层协同发展,完善园区道 路网、化工综合管廊、现代物流等配套设施,提高园区综 合承载力。推动总口、杨市、张金、王场等各园区联动发 展,加快全友、乐家家居以及传化公路港二期、服装产业 园、湖北兴训电子、普利光纤涂层等项目建设,促进园区 特色发展、错位发展。严格落实“增减挂钩、增存挂钩、 增违挂钩”政策,坚持盘活存量、优化供给的原则,积极 消化批而未供土地,全面处置闲置土地,推动园区集约发 展、高效发展。完善土地收储和供应机制,全力保障土地 供给,着力推动“项目等地”向“地等项目”的转变。 推动产业智能升级。谋划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引入 大数据生态圈企业,建设大数据产业孵化平台。大力发展 工业互联网,着力搭建联接管理、工业应用、工业智能三 大工业互联网基础平台。实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专项行动 ,推动5G、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 合,扎实做好“两化”融合和企业上云工作,力争新增 “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5家。广泛开展制造业数字化、网 络化、智能化改造,实施智能家居、高端装备、健康食品 、汽车零部件、环保设备等一批智能生产线项目,推动产 业智能升级。 推动产业主体升级。扩大企业技改扩规以奖代补资金 规模,鼓励支持企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进行改 造升级。实施好新硅科技半导体材料、菲利华炉芯管产业 化、方圆钛白提质减排、可赛化工氯碱综合利用、江赫医 护物资等一批技改扩规项目,力争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 资60%以上。全面落实中央、省、市促进民营经济和市场主 体发展政策措施,深化骨干企业培育行动,推动中小微企 业“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力争新增规上 企业20家以上、限上商贸企业35家以上。强化金融服务功 能,深化政银企合作和“银税互动”,把更多金融资源配 置到实体经济中去。全力争取创建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 。 (二)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形成双循环新发展 格局。 培育大市场。全面落实省“提振消费30条”。实施好 《潜江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参与 、市场运作的方式,加快推动城区商圈改造提升。培育直 播带货、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网络配送等无接触式消费 ,扩大旅游、体育、养老、育幼、家政等服务性消费,促 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坚定不移发展全域旅游,做活 潜江龙虾消费游,加快国家返湾湖湿地公园度假区、曹禺 文化旅游城、龙湾遗址博物院、兴隆生态旅游区、楚国盐 泉、李汉俊革命烈士纪念馆等重点项目建设,着力形成 “快进慢游”的全域旅游格局。 促进大流通。依托公铁水联运优势,完善集疏运体系 ,突破发展产业集群、大宗原料、冷链仓储等现代物流业 。整合现有工业、商业、仓储和运输等资源,发展第三方 物流,加快现代物流园建设,提高物流配送社会化、信息 化、组织化水平。提升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扩 大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面,引导商贸企业、专业批发市场 借助电子商务加快转型。强化城乡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 ,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着力形成以乡镇为中心的流 通网络。 打通大通道。全面优化调整交通运输结构,深化拓展 重点区域、重点港口、重点货类“公转铁”“公转水 ”,谋划争取潜江东西向及南北向高铁、货运铁路西延、 汉江航道整治等重大项目,强力推进监利至潜江输油管道 、金澳科技铁路专线等项目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