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思路,不思就无路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思路,不思就无路 毛泽东同志在1930年5月《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调查就像‘十月怀胎 ’,而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形象说明了调查研究的不容易。去年,我写 文稿“瘦身”的几篇文章,立意构思这个过程也很不容易。  其中一文,前后折腾了两个多月,数易其稿,过程很曲折,感悟很深刻。  下面,且来听我倾述一番。  文章要怎么写?清代刘大樾在《论文偶记》里写道:“凡文,笔老则简 ,意真则简,辞切则简,理当则简,神远而含藏不尽则简,故 简为文章尽境。”,毛主席反对长篇大论的空乏文章,说它是“懒婆娘的裹 脚”,胡乔木说“短些,再短些!”,现在倡导“短实新”。  如何才能简洁?这才是问题的关键。鲁迅先生在《答北斗杂志社问》一文中有 条方法:“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 去,毫不可惜。宁可将可作小说的材料缩成Sketch,决不将 Sketch材料拉成小说。”我感觉,这只是其中一种。  这几年,笔者也读了一些公文写作工具书,这些书从不同角度谈了精简之法 ,但感觉上这些多久某一方面来谈,不够全面,在思维方式上存在认知偏差。  我带着这样的初心开始了创作,先拟了一个题目:《文稿写作“求短十 法”》。  这个标题采用概括式标题,从十个方面展开观点。这是写公文常用的套路,如 “五个重点”“四个明确”之类,把散的东西用个“套子”装起来,方法简单、结 构灵活。  标题一定,我即着手深入解剖,随着思考的深入,我发现这个写法过于老 套,缺乏想象没新意,语言平淡不生动。  如果按此写下去,从实用的角度讲,十条方法很直白,结构上也没问题,但如 果考虑在《秘书工作》《应用写作》这样的刊物发表,没有点新意是难入编辑法眼 的。  想到这里,我立刻停笔,让子弹飞一会儿,第一次思维的航行,就这样搁浅了 。接下来,我回到原点整理思路,打算用跨界思维来获取灵感。  有段时间,我仿佛害了相思病,念兹在兹,辗转反侧。正所谓:念念不忘,必 有回响,有一天,我猛然觉醒,不是有人把文章主题比作灵魂,把结构 比作骨骼、把材料比作血肉、把语言比作细胞、把表述比作着 装?  多么好的一个修辞文本啊!我为什么不尝试用这个逻辑来思考呢?这是个不大 不小的脑洞,这个脑洞就如同在人体与文章间掘出了一条虚拟隧道,有豁然贯通之 感。  既然能把章比作人体,何不把精简比作“瘦身”呢?思及于此,我暗自叫好 ,当即把题目改为《文稿写作“瘦身十法”》。  随后几天,我开始搜集素材、解构提纲、提炼观点,大约一周后,文章写了一 大半,按说应该高兴了,可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为什么?因为有个问题始终在我 脑中盘旋,什么问题?文章的结构、逻辑。  我们知道,一篇文章的成败,很大程度取决于文章的谋篇布局,同样的素材 ,不同的结构,写出来的东西判若云泥,卯窍就在结构上,而结构的核心又在于逻 辑。  从现在的这个题目看,“瘦身”虽取喻生动,结构却不够严密。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精简文章的方法是个开放性问题,从不同角度思考,就有不同解决方法,很 难有个定数,换句话说,所谓“十法”,从完整性上讲,是不够的。  怎么办?我犹豫了,陷入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在一段时间里裹足不 前,后来没办法只能把文章晾起来,姑且假装忘了,先忙点其他事情。  话虽如此,哪能忘得掉呀?那段时间,我心里如猫抓一样痒痒的,心想写出新 意,思维却打不开,充满焦虑。  就这样,大概过了两个星期,有一个周末,我搭乘公交车回家,正好坐在靠窗 的位置上,把自己放空,看见一棵棵梧桐树从眼前飘过,有些园林工人正在给树木 修枝,突然间,树的概念在脑中闪过。  既而,我联想到了郑板桥“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 句子。  第一句是说,用最简练的笔墨表现最丰富的内容,删繁就简,就像深秋里树叶 掉光的树一样(只留主要的枝干),瘦劲秀挺。第二句是说要像二月的花,一花引 来百花开,创造与众不同的新格调。  同时,我还想到了他的竹石图题跋: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 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这时,我脑海中已清晰浮现出树的意象,想到树,文章不就是一棵树么?为何 不把文章当树来看呢?  想到这里,豁然开朗,我会心地点了点头,其实,精简文稿与园丁修剪树木何 其相似啊!能否跨界取喻,把精简与“修剪”联系起来呢?  我觉得可以,于是就诞生了第三个标题:《削减文章的“五把剪刀 ”》。  这五把“剪刀”,不是随意拼凑的,而是建构在文章的主题、结构、材料、语 言和表述五大要素上,“主题之剪”“结构之剪”“材料之剪”“语 言之剪”“表述之剪”与五大要素对应,既封住了口子,也形成了体系。  于是就开始了二次创作,但好景不长,落笔不久,我发现问题又来了。这五把 “剪刀”,在概念上切割得不够清楚,有相互交叉的情况。比如,谈材料的精简 ,必然绕不过语言和表述方式,谈到语言的精简,同样有表述方式问题。  所以,我又不得不再次驻笔。第三次构思再次折戟沉沙,这时的我,主观上想 特想把文章完成,但又无好的思路,心情格外焦虑。  时间到了五月下旬,单位派我到南开大学学习,我把它当成了打开脑洞的好机 会。果然,没学几天就有了收获。  有一天,有位老师讲到管理学中的“精益管理”理论,讲企业

编号:202111

类型:VIP专享

格式:docx

大小:39.88KB

上传时间:2021-11-01

总页数:6

提示:数字产品不支持退货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