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写材料: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写材料: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是我的亲身经历。 有一天,一位同事在家里写材料。写着写着,思路卡住了 ,他一会儿拍脑袋,一会儿薅头发,真是坐立不安。 正怀着孕的妻子看见了,就问他:“你是怎么回事儿,我都 替你着急,写材料有那么难吗?” 同事说:“当然难了!你没听人说:‘苦不苦,看看机关作 八股;累不累,想想写手遭的罪。’写材料的难处苦处,谁干 谁知道。你又没干过,哪儿能知道?” 妻子听了,不服气地说:“有那么夸张吗?难道你们写材料 比我们女人生孩子还难吗?” 同事看着妻子高高鼓起的腹部,回答道:“你们生孩子,再 怎么难,肚子里都有货;我们写材料,经常是肚里无货强下崽 ,怎么憋也憋不出来!” 过后,这位同事跟我和几位写手聊天的时候,偶然聊到他们 夫妻俩的这段对话,引起了强烈共鸣。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越 说越深刻,越加“花”越多。 有的说:“女人生孩子,那是想生就生,不想生就不生;我 们写材料可没那么自由,领导让你生你就得生,不管你想不想 生、愿不愿生,都非生不可。” 有的说:“女人生孩子那是十月怀胎、瓜熟蒂落;我们写文 章可没那么充足的时间,常常是孕育期不够,预产期也没到 ,领导的指令就是催产素,说啥时候让你生出来,你就得赶紧 地。” 有的说:“女人生孩子再难,生的都是自己的孩子,那是 ‘痛并幸福着’;我们写材料,常常是代孕,是用自己的肚子 帮别人生孩子,那是啥滋味——‘痛并郁闷着’!” 又有人接过话茬:“我们不仅要帮别人生孩子,甚至还得忍 着痛,把自己的孩子也送给别人。” 还有的更是一针见血:“送给别人还不算痛苦,最痛苦的莫 过于明明是自己亲生的孩子,长得还不能像自己,要像领导。 ” 最后,一位同事作了总结:“女人生孩子,不管怎么难、怎 么痛,一辈子就那么一两次,咬咬牙也就过去了。我们写材料 ,是生完一个又一个,不知何日是尽头,而且生完了孩子,常 常连产假都没有。” 这个故事,形象而生动地说明了写材料之难。当然,故事中 的种种“难”,基本不涉及写作方法、写作技巧,主要是写作 状态、写作生态问题。我经常说,相比之下,技术问题最容易 解决,状态问题要难一些,生态问题最难解决——这不是写手 一己之力所能解决的,再高明的老师恐怕也无能为力,只有引 起“老大”的足够重视,才有望解决。 前不久,中办印发了《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 负的通知》,其中有不少要求对改善机关写作生态是有利的。 比如: 从中央层面做起,层层大幅度精简文件和会议,确保发给县 级以下的文件、召开的会议减少30%—50%。发扬“短实新”文 风,坚决压缩篇幅,防止穿靴戴帽、冗长空洞,中央印发的政 策性文件原则上不超过10页,地方和部门也要按此从严掌握。 地方各级、基层单位贯彻落实中央和上级文件,可结合实际制 定务实管用的举措,除有明确规定外,不再制定贯彻落实意见 和实施细则。科学确定中央文件密级和印发范围,能公开的公 开。少开会、开短会,开管用的会。上级会议原则上只开到下 一级,经批准直接开到县级的会议,不再层层开会。严禁随意 拔高会议规格、扩大会议规模,未经批准不得要求党委和政府 主要负责同志以及部门一把手参会,减少陪会。提倡合并开会 、套开会议,多采用电视电话、网络视频会议等形式。提高会 议实效,不搞照本宣科,不搞泛泛表态,不刻意搞传达不过夜 ,坚决防止同一事项议而不决、反复开会。进一步改革会议公 文制度,选择一些地方和单位开展治理文山会海工作试点。 4月15日,省委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 为基层减负的工作措施》。之前,省委××部也率先出台了《 带头改进作风为基层减负的十项措施》。这两个文件,都对中 办《通知》精神进行了细化,增加了一些具体措施和量化指标 。这些措施和要求,有利于为机关写手减负减压,但我认为 ,仍属于治标之举,而非治本之策。 那么,什么是治本之策呢?我在这里列上几条: (一)各级领导干部要亲自动手起草重要文件,不要一切由 秘书代劳。这是1981年中央下发的一个文件的标题,用文件中 的话来说,“各级领导干部亲自动手起草重要文件,这不是技 术性的问题,而是领导工作中的原则性的问题”,“是一个重 大原则问题”。我认为,这个文件的精神迄今仍然适用,是为 写手减负减压的根本所在。 (二)改变领导离了稿子不会说的现象,特别是具有座谈交 流性质的会议讲话和表态性发言。 (三)提前审定了稿子的领导讲话,不要搞什么录音整理。 这些措施,都指向“领导”。所以,我们工作中的很多问题 ,表现在下面,根子在上面,“下病上治”才是治本之策。 生态圈中有一个基本法则:在你没有能力改变环境的时候 ,首先要学会适应环境。今天,我们着重从自身做起,谈一谈 如何认识和破解写材料的技术难题。 关于写材料之难,根据多年的写作经验,我总结了这么4点 体会。 第一,写材料之难是动态的,是波浪式、有起伏的 对于写材料,有人说容易,也有人说难。说容易的主要是两 类人:一类是没怎么干过这份工的,他们是“站着说话腰不疼 ”;一类是对写材料接触还不深的,他们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事实上,写材料是上手容易写好难。从事这项工作的时间 越长、与其接触越深的人,往往越觉得它难。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内,在机关文稿写作中都经历过这么 一个过程: 刚开始写材料的时候,觉得这项工作真是太难了,自己什么 都不懂,特别是对所写的工作知之甚少,无从着手、无法下笔 ; 慢慢地,写上手了,找到一些感觉了,觉得写材料不怎么难 了,好像也就那么回事儿——挑选几个模板,掌握几个套路 ,依葫芦画画瓢,以不变应万变,什么材料都不怕; 再往前进一步,觉得写材料还是难,特别是面对老命题的时 候,常常有江郎才尽的感觉。“年年工作都相似,篇篇材料要 不同”,这不是强人所难嘛!写这类文章,常常陷在老框框、 老套套、老调调里,怎么也走不出来。写到一定程度,会感觉 自己到了临界点,可就是突破不了。这是难在出新、难在求变 、难在突破。 这样一个过程,是符合写手成长规律的,实际上也体现了机 关文稿写作的规律。 ——对初学者来说,写材料之难,往往难在“写不出”。要 么没话说,要么有话说不出,原因就在于储备不足没有“料 ”,业务不精没有“底”,思路不清没有“谱”,方法不会没 有“招”。这些,都属于“入门煎熬”。 ——写上手以后,难题往往变成了“写不快”。时不时会出 现思路卡壳、短路、掉线以至断片的现象,原因主要是功夫没 练到家,对有关情况摸得不透,对所写内容思考不深,对写作 方法操之不熟。这些,都属于“半瓶子醋”。 ——写出一定经验、上到一定水平之后,难题往往又变成了 “写不好”。这时候,常常会觉得自己写出来的文章思想没高 度、观点没新意、内容没亮点、语言没味道,好像越写问题越 多、困难越大,越写反而越不会写了。这些,都属于“进阶障 碍”“写作瓶颈”。 这是什么原因,是写作水平在倒退吗?当然不是!这说明你 对自己的要求、对文章的要求在提高,你看问题的眼光、写文 章的标准已经不一样了,上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心有余”才 会感到“力不足”,这是前进中的困难、黎明

编号:202111

类型:VIP专享

格式:docx

大小:41.24KB

上传时间:2021-11-25

总页数:8

提示:数字产品不支持退货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