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安徽省蚌埠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王传鹏同志: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安徽省蚌埠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王传鹏 同志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根据录音整理) 2016年,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系列重大 决策部署,坚定地以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积极应对 新常态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振精神、团结拼搏、锐意进 取,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经济工作任务,全区经济发展 的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 一、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迈上 新台阶 2016年,全区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进中向好。预计 (下同),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25亿元,同比增长 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4亿元,增长 13.1%;固定资 产投资 89亿元,增长 19.6%;财政总收入 15亿元,增长 18%;服务业增加值 96亿元,增长 10%。总体来说,全区 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七个”显著变化。 一是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从动态指标上看,全年财政 总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服务业增 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主要 经济指标均保持两位数以上增幅,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 从静态指标上看,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近 130亿元,继续领跑 皖北片开发区;服务业增加值近百亿,连续五年居全市各 区首位,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从实体经济发展态势上看 全年新增注册企业 867家,同比增长 18%,其中亿元以上 注册企业 13家;安徽聚本国际互联网智慧产业园获评省级 服务业聚集区,实体经济取得长足发展。 二是产业结构显著优化。工业经济快步起飞。亚洲首 条 EMCCD生产线、瑞格智能装备产业园建成投产,泰富 重装华东智能制造产业园、国轩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开工 建设,通航国际航空产业园、致善微电子产业园加快推进 魔猴 3D打印云平台、普乐新能源生产运营能力不断提升。 全区投产和在建亿元以上工业项目 10个,总投资 130亿元。 现代服务业规模不断壮大。高端商贸业聚集发展,天湖国 际、绿地中央广场、新地城市广场、凤凰国际、瀚林银座 百乐门等 6座沿东海大道城市综合体加快建设,省内规模最 大银泰城开业运营,五星级喜来登大酒店加快装饰装修。 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古民居博览园风貌初现,环龙子湖在 建亿元以上文化产业项目 7个,总投资 123亿元。“去库 存”取得实效,全年房地产销售面积 175万平方米,销售总 额约 102亿元,两项指标完成量均居全市各县区首位。 三是招商成效显著提高。积极应对招商引资形势变化, 加快承接发达地区先进产业转移。重点区域招商、重点产 业招商、无地招商、楼宇招商取得新成果,集成电路、智 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智能服务、文 体健康等一批重大项目陆续签约。成立招商服务小组,全 程为新引进企业做好注册登记、办公选址、项目立项等工 作,打通企业落户渠道、融资渠道、帮扶渠道,助力新引 进企业发展壮大。全年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 15个,其中 10 亿元以上项目 4个,项目总投资 121亿元,预计建成后年产 值达 300亿元。特别是总投资 40亿元的泰富重装华东智能 制造产业园项目,从签约引进到开工建设,仅用时 100多天, 开创了重大项目引进的“经开速度”。 四是创新活力显著激发。强化研发平台建设,重点支 持微电子机械系统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和MEMS产业 化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发展。蚌埠电子核心器件产业基 地研发生产的特色芯片助力神舟十一号飞船成功起飞。强 化孵化平台建设,加强与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合作,推进 道创空间、CIGS研发平台、科大讯飞信息中心和绿地创客 谷建设,激活大学科技园和安徽聚本国际互联网产业园发 展活力,培育各类创新型企业 100余家,全年专利申请 943 件。强化人才平台建设,加强与驻蚌高校合作,建立多个 人才实训基地,全年培训各类创新型人才 500人以上。 五是要素保障显著增强。争取农发行贷款 54亿元,分 别用于龙子湖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长淮卫城镇化项目建 设;争取国开行贷款到位资金 6.6亿元,用于龙湖嘉园等安 置小区建设。经投集团总资产规模达 98亿元,综合实力和 融资能力不断提升。设立 1亿元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资金,支 持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搭建企业融资平台,通过知识产权 担保等方式,帮助 50余家相关企业筹融资金 23亿元。拆除 房屋面积逾 40万平方米,交付净地逾 3000亩,供地 15宗、 面积 1487亩,确保重大项目顺利落地。 六是城区能级显著扩大。全年共实施路网、学校、安 置房等大建设项目 29个,完成投资 40亿元。新增绿化面积 31.8万平方米,改造提升绿化面积 27.4万平方米。货场一 路、红旗六路、广场三路竣工,龙湖嘉园和滨湖新区配套 学校基本建成,龙子湖东公园绿地景观沙道、宏业游园建 成开放。加快启动临港产业园开发建设,司马庄路、凤阳 东路和治淮东路等 3条道路地下综合管廊开工建设。 七是群众福祉显著改善。全年实施省级民生工程 25项, 投入区级配套资金 2000万元。加快打造特色教育品牌,新 城实验学校获全国中小学舞蹈教育传统校称号。织密社会 救助网,开展城乡低保救助、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 9项社 会救助工作,全年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 2450万元,惠及 居民 6.3万人次。强化就业帮扶,通过就业信息进社区、定 期举办招聘会、开展技能培训等方式,新增城镇实名制就 业 4600余人。注重敬老爱老,连续九年发放高龄补贴,天 洋老年公寓获评“全国爱心护理工程示范基地”。 二、认清形势、鼓足干劲,咬定转型升级目标不松 劲 当前,宏观环境依然错综复杂,我国经济正处在“三 期叠加”的阶段,“三去一降一补”任务艰巨。从我区自 身来看,在发展进程中也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 经济总量不够大、产业结构不够优、综合竞争力不够强; 环境、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对发展的约束趋紧;少数 干部担当意识不强,破解难题的办法不多,先行先试的闯 劲不够。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理性客观分析研究,采取 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迎接挑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 总体上看,我区经济长期向好的大趋势没有改变。面对经 济发展“新常态”,我们必须把握经济发展“新利好”。 一是发展环境更优。省第十次代表大会明确支持蚌埠 建成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区中心城市。前不久,国家发改委 正式印发了《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支持蚌埠建设 成为区域中心城市。这必将使我区发展的机遇更多、平台 更大、条件更好。 二是发展基础更实。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越来越多 的大项目、大企业、新技术在区内落地开花,以集成电路 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主导的新型工 业体系和以高端商贸、现代金融、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等 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初步形成,发展动力实现双轮驱 动,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三是发展条件更好。近年来,我区成功跻身省服务业 综合改革试点区、省服务外包示范区、省电子商务示范园 区、省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和省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等平台, 政策叠加效益明显。此外,我区获得农发行和国开行大额 度贷款支持,为开发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撑。 四是发展优势凸显。区内区位、交通、科教、生态、 宜居等资源优势,正加快转换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优 势,成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重要“法宝”。 五是发展动力更足。全区加快发展的思路和方向进一 步明确,一大批经济一线干部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 不出事,人心思进、人心思上的干事创业氛围愈加浓厚。 三、提标加压、强化举措,不断开创全区经济社会 发展新局面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 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的 关键之年。当前,我区面临最大最迫切的任务是,在保障 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促进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 实现发展新跨越,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区居民。 经济工作总的要求是: 确立“既稳又进、以进为主”的经济发展总方针,以 落实新发展理念为主题,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和现代服务业领跑计划,加快打造 创新型产业发展集聚区、功能型山水园林示范区和生态型 宜居宜业新城区,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较快发展,全区 各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力争好于去年、高于全市、领先皖北 为我市实现“两个中心”、“两个全面”贡献力量,以优 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主要经济指标预期是: 动态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 10%、财政总收入 增长 1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3.5%、固定资产投 资增长 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2%、服务业增加 值增长 10%、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 30%。静态指标: 地区生产总值实现 137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实现 106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115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完成 100亿 元以上,努力实现“四个百亿”的目标。 为完成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第一,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强与 北方电子研究院全方位战略合作,打造半导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