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用错称呼闹笑话?这份讲话稿称呼语规范快
收下!
称呼是社交礼仪中的一个基本内容,也是讲话稿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恰当得体的
称呼,不仅是对与会人员的尊重,还能够起到加强沟通、实现最佳讲话效果的作用。
如果用错称呼,就会引发很多负面效应。为了保证讲话稿不出错,这些称呼语安
全使用规范需记牢。
称呼语的种类
对别人的称呼一般包括尊称、平称和昵称等。讲话作为一种公务活动,多使用尊
称和平称。有时,也针对某个或某类对象进行单独称谓。
尊称是出于对对方的尊敬和礼貌,比如,称呼“尊敬的××市长”“尊敬的
××总经理”。
讲话者身份较高时,为了消除隔阂、拉近关系、显示平等,也常常使用平称,称
呼“同志们”“朋友们”等。
称呼语的使用位置及作用
讲话稿中称呼语的运用比较灵活,但其位置又相对固定。一般情况下,称呼语多
使用在四种地方。
一是开场称呼,出于礼仪和礼貌。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称呼形式,在讲话的开头用
作开场白。基本上所有的讲话,都需要在开篇即有称呼语,表达对与会者的敬意。其
格式是顶格写,后面用冒号,起到统领全篇、提示下文的作用。
二是文中称呼,引起重视或过渡。在需要提醒注意、表示强调或者语义转换、区
分层次的地方用称呼语。这种称呼语可以单独成段,也可用在段落的开头,其后可以
用逗号,也可以用叹号。
例如,2014年12月13日,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稿中,开
篇顶格用了“同胞们,同志们,朋友们”这样格式的称呼语。
正文中三次用到“同胞们、同志们、朋友们”这样的称呼语,其中,既有强调的
成分,也有分层的作用,表示将展开新一层意思的阐述。
三是尾部称呼,意在暗示结束。在即将结束讲话时用称呼语,这种称呼语有时与
第二种情况相同,讲话即将结束,表示呼告和祈示,也有提醒的意义,引出结语段。
如,2014年12月15日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理事会第十三次会议上的
领导讲话稿中,其结尾段为:
“各位同事,上海合作组织已经成为亚欧大陆桥上一支重要的和平发展合作的力
量。各成员国应秉承共同责任和使命,同心协力,脚踏实地,为维护地区安全稳定、
促进共同繁荣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中国支持俄罗斯在2015年担任上合组织主席国的
各项工作。中国作为上合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的东道国,愿邀请
各国领导人明年到中国出席会议。”
听到这句“各位同事”,很多人都会意识到讲话即将结束。
四是行文涉及,无特殊意义。在讲话中提到某个人,从而对他进行称呼。这种称
呼一般是在语言叙述中出现,仅仅是提到某个人的名字,没有其他特殊的意义。
使用称呼语的技巧
1.讲话针对的对象不同、与会人员不同,称呼也不尽相同。最常用的是泛称,仅
用一两个称呼语,就概括了所有听众。
如,2014年9月9日,国家领导人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使用的称呼语
是“各位老师,同学们”,概括了参加座谈会的师生们。
再如,2014年12月20日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15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
四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重要讲话中的称呼语是“同胞们,朋友们”,涵盖了所有人
员。
2.在一些特殊的会议上,要使用特殊的泛称称呼语。比如,在党的会议上,多使
用“同志们”;在人大会议和政协会议上,多使用“各位代表”“各位委员”等
。
如,2014年10月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里,开
头使用的称呼语就是“同志们”;
再如,2014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
报告中使用的称呼语是“各位代表”。
3.在一些专业性较强的会议上,有时还要增加上对特定人群的称呼语。
比如,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
大会开幕会的重要讲话中,在开场白中领导使用的称呼语是:
“各位嘉宾,各位专家学者,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这样的称呼是专门向与会的嘉宾、专家学者致意,表现出了对他们的尊重。
4.在一些重要的国际场合,面对各国领导人,国家领导人使用的称呼语是“各位
同事”。
比如,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举
行时,在该会议的开幕仪式、闭幕仪式上的致辞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