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孙立平:对当前经济形势的三点看法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孙立平:对当前经济形势的三点看法 编者按:2023年4月20、21日,由深圳市前海管理局指导、基石资本主办的 “2023中国前海企业家峰会”在深圳蛇口成功举行。此次峰会以“再谈创新之道:国 家和企业的未来”为主题,围绕创新环境、创新精神与创新实践,多位重量级的企业 家、科学家、学者和投资家进行了精彩演讲与深入讨论。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社 会学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生导师孙立平发表了“在不确定性时代寻找确定性”的 主题演讲。 疫情基本结束了,下一步怎么走是大家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我想谈谈个人的一 些看法,但事先得声明一点,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有时候问题可能讲得比较多。本 着这样的一种想法,我今天最主要谈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谈谈对当前经济走势的一些基本看法。 大家都知道,现在数据已经出来了,第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4.5%,但是怎么看 这个数据?现在大家还有很多分歧,包括专家们看法也很不一样,老实说,我不怎么 太在意专家们的看法,因为国内的专家不怎么说真话,国外的专家不怎么摸底细,我 比较看重的是资金的走向,资本的走向。这么看的话,能够看出一个问题,就是对中 国经济前景的判断,资金在长线和短线上有一个明显的差别,短线的偏乐观,长线的 偏悲观。 先说短线。前一段时间南华早报有一个说法,说外国的资金正在以至少五年来最 快的速度抢购中国股票。去年11月开始,外部的资金进入中国的股市的步伐就开始加 快。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可能和当初人们的预期可能还是有一点差距,股市表现的也 不是特别的好,但是我个人的看法,相对来说我对今年短线还是抱一个乐观的看法。 为什么? 刚才说到今年的第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4.5%,这个数字怎么看?我个人的看法 ,两句话,第一句,实际的情况比4.5可能要好;第二句,人们的感觉比4.5要差。这 是我对4.5的两个看法。为什么说真实的情况可能比数字表明的要好?是因为去年的实 际情况可能比数字要更差,因为增长4.5%是建立在和去年比较的基础上。大家知道 ,去年我们最后的统计数据是GDP增长3%,但是我个人的看法可能比这个数字要差。因 为我怀疑去年的数字水分可能更大。举一个例子,山东雷丁汽车去年按照财务的销售 产值数据是20多个亿,但到了政府最后上报的是多少?是67个亿,就是三倍。当然 ,这两个事情是比较极端的了,但是我想去年的水分和往年比那可能要更大。所以 ,我想说今年第一季度实际的情况可能比这4.5%要好一点,这是第一句话。 第二句话,大家实际的感觉可能要比4.5%要差。包括在座的各位在内,可能很多 人都有这种感觉,特别是我们能够接触到的面来说,反弹乏力很明显,好像没有出现 原来预期当中那样一个非常强劲的反弹。但尽管如此,从总体来说,因为去年的情况 太差,今年最终从数字来说,我觉得会有一个不错的数字。这是从短线来看。我原来 比较乐观的看法是,今年六七都有可能。 但是从长线来看,应当说比较不乐观。长线的资金,到现在为止,大家可能也有 感觉,更多的表现出一种犹豫和担忧。看长线资金,我最主要看风投市场。而风投市 场原来美元一直是占主导地位的,最高的时候占了70%,现在看风投的资金,表现得比 较犹豫和担忧。 前一段时间《财经》杂志做了一个很长的很有分量的报道,有一位投资机构合伙 人说,往年他每年都要飞美国去募集资金,每年要去好几次,但是2022年他一次也没 去。他说不是因为疫情,是因为美国的投资人已经不愿意见他了。好几位美元基金的 投资人都表示,他们虽然现在在中国还在做,但是现在已经是最后一期了。 所以,我想说今年的情况,短线和长线可能还是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这个从我们 身边的消费情况也大致可以看得出来。就在今年1月份,疫情管控刚放开的时候,当时 在一个朋友群里议论过一个问题。虽然当时大环境还比较乱,但是大家也都知道可能 很快就要恢复正常,他们就在问怎么看今年的消费情况。当时我就讲了三句话:第一 句,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会逐步恢复到正常水平;第二句,即时享受类的需求会有一个 报复性的反弹;第三句,耐用消费品的消费需求可能会长期处于低迷状态。差不多三 个月的时间过去了,现在大体可以证明这一点。 春节的时候各种消费红红火火,特别是旅游。我去年冬天都是在海南,这种感觉 更明显。但是过了这一小段时间,应当是一个比较冷的状态。现在有人在讨论通缩的 问题。我首先要说一点,通缩这个问题不要小看,说得更具体一点,债务的问题不要 小看了。日本从90年代一直到前一段时间,人们讲失去的30年失在哪?其实最重要的 就是几句话:泡沫破灭,人们背了一身债,人们忙着还债,没有消费,大体就是这个 问题。 对于通缩的问题人,们的看法不一样,有的官员出来反驳,有的学者也提出批评 和论证。那么,讲通缩的人主要讲了什么呢?最主要是三句:第一句,这段时间货币 的供应量大幅度的增加;第二句,物价处于低迷的状态,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货 币大量的增发,货币供应非常的充足,但是物价却处于低迷的状态;第三句,原因是 什么?老百姓手里没钱。我觉得,这样三句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反映了中国现在的 症结所在,至于叫不叫通缩是另外一回事。 这个现象的背后是什么? 这两天我画了这张图,有的朋友说,这张图其实得把它拧一下,可能更合适,更 准确,一拧就成了一个“8”字。这张图表明了什么呢?是一个新二元结构的形成。我 觉得这是我们现在很多问题的症结。为什么钱那么多而老百姓手里没钱?为什么一方 面那么热,另一方面老百姓感觉的却是这么冷?为什么经济增长数字那么好,但是就 业情况又那么差?我觉得关键就在这张图里。 那么,这张图表明什么呢?我把它叫做新二元结构,我确实找不到一个更好的词 儿。新二元结构是什么?一边叫做国计,一边叫做民生。国计是什么?是用来干大事 的。民生就是和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这些年,整个中国的经济正在形成这样的 一种二元结构了。在国计的部分当中,它包括重要的资源,重要的基础设施、高科技 ,包括解决“卡脖子”的先进的制造业、军事工业、政府的融资平台等等,资源都集 中到这里。有人说这都是国企,其实也不完全是,可能也包括了一些头部的民营企业 ,这里是现在资源配置的重点。下半部分和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我把它叫做民生 的部分,大部分民营的中小企业都在这里,中国最主要的就业机会也在这里。而且我 还要想讲一点,这当中的虚线有可能是在移动。如果按照它占有的资源来说,虚线可 能是往下移动,如果用它涵盖的人口和劳动力来说,这虚线可能是往上移动,也就是 说将来上面干大事的国计这一部分,能够涵盖的人口和劳动力越来越少,但是它会占 有越来越多的资源;而下边和民生相关的这部分,涵盖的人口和劳动力越来越多,但 是它拥有的资源越来越少。 所以,从这种二元结构里,我们就可以看到当前中国社会的一个问题。我们现在 这个社会很难用一个词来概括或者描述,比如说关于通缩的争论,有人说“是”,有 人说“不是”,谁对?可能都对。你看下边它就是通缩,看上边却是货币供应非常的 充足。还有人用冷热形容现在的中国经济,是冷是热?你看下边它就冷,看上边它就 热,而且现在还刚刚是开始热。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过去这些年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就是新的二元结构的形成 ,这样就可以解释我们前面那些困惑了,货币的供应量这么大,为什么老百姓手里还 没钱?市场还很冷呢,物价还很低迷。就是因为大量的钱都在那上半部分循环。国计 和民生这两部分,打个比方说是上半身和下半身,基本上都是在上半身循环。 那么,比如说今年第一季度社会融资14万亿,14万亿当中,比较先进的制造业拿 了百分之七十几,然后政府的债券拿了12.6%,帮着政府还旧债去。所以,可以看到对 M2增加很快,货币供应量增加很快,但是都在那玩,都在上半身玩,没到下半身。这 就是我们现在问题之所在。但光在上半身,全身的循环就实现不了,最后是上半身也 循环不动了。 上面的分析,至少可以给我们三点启示: 第一,现在我们生活当中能够感受的这种通缩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通缩,用一般的 经济学讨论通缩的方式来讨论通缩是行不通的,因为背后是新二元结构的问题; 第二,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要用一般的治理通缩的方式,如加大货币的供应 量,降低利率,解决不了问题。中国再加大货币供应量,绝大多数也只是在上半身循 环。我打个比方,就像一条河一样,现在看这河的下游,水很少,那是不是上游的水 太少,我们加大水流?不对的!上边的水不少。现在这种通缩,我想了个词儿,是一 种“淤塞型的通缩”,都淤在别的地方; 第三,如果我们一味讲通缩,可能会忽略通胀的危险。你一定得知道,现在大家 虽然感觉到通缩是物价上不去,这是因为大量的货币可能积聚在上半身,这东西什么 时候要一下来,就是恶性的通货膨胀,甚至弄不好是一个滞胀。所以,我们现在很多 的问题很难用一个词儿来概括,因为这已经是一个二元结构,上半身和下半身情况非 常的不一样。很多的症结,现在实际上都出在这上面。 所以,为什么我说对今年短期比较看好?是因为去年的情况太差,今年应当有一 个不错的反弹。那为什么说长期可能比较悲观,因为现在我们有这样的症结。如果不 能够解决这个图当中的症结,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是解决 不了的。所以这个图大家仔细琢磨。这是我今天想要谈的第一个大问题,就是对当前 经济走势的一些看法。 第二个大问题,我们可能要经历一个并非短暂的经济收缩期。 我不太愿意用通缩、衰退这样的词,因为没法概括新二元结构的两个部分,但如 果要概括由这两个部分构成的总体的话,可能得用一个比较模糊一点的词,我把它叫 做“经济收缩期”。我觉得在今后的若干年当中,我们会面临着一个时间可能不短的 经济收缩期,为什么会这样?我讲几点理由: 第一个理由,就中国来说,大规模集中消费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我们再看一张图 ,这是张示意图,不是根据相关数据做出来的,所以很多地方画得不是很准确。 用这张图,我们可以想一想,改革开放前后是怎么走过来的。我觉得可以大致分 为四个阶段。改革前是匮乏阶段,那时候什么都缺,缺吃的缺穿的。改革之后我们首 先经历的是基本生活补课阶段;然后进入经济增长的时期,就是八十年代后期,进入 三大件(彩电、冰箱、洗衣机)为主的阶段,这三大件催促了中国经济的又一轮发展 ;但到九十年代末的时候,又出现了问题,三大件也差不多了,那时候三大件全国开 工率不到30%,消费疲软、内需不足这些词就是这个时候提出的,就是九十年代末东西 卖不出去了,于是就有了三座大山,开始改房贷,自己买房,开始改教育得让你自己 花钱,开始改医疗也得让你自己花钱,这样就进入了一个增长更快的时期,进入了房 子汽车的时代,中国这一段的经济发展是最快的时期,基本上都是两位数的增长;但 现在我想说,房子汽车已经到头,房子大家都知道现在基本是过剩,汽车去年产销量 是2700多万辆,天花板大约就是3000万辆。 这一次意味着大规模集中消费推动的增长已经结束。 我们经常说中国是一个赶超型的国家,赶超型的国家就是这个特点,人家用100年 的时间走完了这个路,我们可能用30年的时间走完。走完了之后咱还能不能再走出一 个高潮?房子汽车之后的高潮是什么?再者,这刚跑完100米,又跑一个100米,还没 喘气,又跑100米,说你再来100米,跑得动吗?所以,你可以看到我们现在面临一个 非常重要的变化,就是过去持续了几十年的大规模集中消费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这意 味着什么?至少意味着两点: 第一,我们像过去那样每一个阶段都有鹤立鸡群的主导产业,可能没有了。不是 说我们今后没有主导产业,但像原来那样鹤立鸡群,占到整个经济很大一部分的主导 产业,可能不会有了;第二点,在过去,我们的企业只要能跟上风口,怎么都能挣钱 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房地产时代房子只要造出来,就不愁卖不出去,但是今后 这样一个阶段,这样的现象将不复存在。我觉得这是我们将来要面临的第一个变化。 所以,我觉得我们整个思路上要有一个转变。关于老百姓的消费问题,我们多少 年形成的是这样的一种思路,中国人不爱花钱,爱储蓄,然后需要通过种种措施拉动 内需,促进消费。我觉得一定要扭转这样的思路。在过去这些年,我们几乎是用一年 的收入买一台彩电,用一年的收入交电话初装费,用年收入的几十倍来买房子,怎么 不消费?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在图中,我画了两条线,一个是经济增长,一个是财政收入 。我们可以看到,在80年代的时候,财政收入增长是低于GDP增长的,这意味着老百姓 的收入增长很快,推动了后来的消费。后来财政收入增长的速度快于经济增长了,如 果我们能够用这么快的财政收入的增长来把社会保障搞好,来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 ,我们下一步就能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进入一个常规性消费的阶段。但问题是钱拿走 了,社会保障没搞好,这样就使得我们之后的阶段可能就要更为困难。 第二个理由,越来越严峻的国际环境。我想从经济的角度来谈一点看法。可以说 ,世界上那些发达国家都是从贫困的状态开始发展起来的,这可以说是一个规律,如 果一个国家要想发展,对外不打仗,对内不搞阶级斗争,一般来说,30年都能够到一 个不错的发展水平。但是到了这个水平之后就是一个天花板,现在我觉得我们到了这 个时候。如果国际形势好一点,对我们友好一点,比如说技术合作、出口情况好一点 ,我们现在遇到的困难可能要小一点。 但现在我们的国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把它叫做大拆解的过程,这是 我去年4月份提出来的。现在人们用“脱钩”这个词,但“脱钩”只是一个局部性的、 技术性的概念,“大拆解”则是一个战略性、全局性的概念,两个逻辑不一样。如果 我们把当今世界的变化理解为“脱钩”,很多事情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现在面 临的就是全球化之后,一个重新的拆解和重组的过程。 那么,拆解是沿着什么主线来拆解什么东西?大体上来说有三条主线。我们知道 ,全球化时代所形成的世界格局,虽然也有矛盾,也有冲突,但总体来说,斗而不破 ,谁也不至于掀桌子。为什么?因为这里头有几种重要的依赖所形成的基础,谁也推 翻不了。依赖的重点有三条:第一,欧洲对俄罗斯能源和资源的依赖;第二,欧洲、 美国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第三,中国、俄罗斯对美国西方高科技、高端设备,甚至金 融经济的依赖。原来的世界格局就是建立在这种依赖的基础上,谁也离不开谁。 但是,这几年所做的,就是拆解依赖。现在拆到哪一步了?我的感觉是,首先是 能源依赖的拆解基本完成。俄乌战争之初,俄罗斯说欧洲要离了俄罗斯的资源离开俄 罗斯的石油天然气就活不了,但是现在怎么样?欧洲对俄罗斯能源依赖程度最强的是 德国,德国2023年1月1号宣布把俄罗斯能源的进口停掉。不买,怎么样?也没怎么样 。欧洲去年经济还不错,今年好像还能超过去年。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