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经典老材料】我们必须将问题变为议题——王天琦在市政府四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宿迁)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我们必须将问题变为议题 ——在市政府四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王 天 琦 (2013年 12月 14日,根据录音整理) 根据《宿迁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今天召开市政府四届四次全 体(扩大)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 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省政府全体(扩大)会议和 全市年度工作务虚会精神,总结回顾今年以来的工作成绩和收 获,深刻剖析当前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并以问题为导向,以 改革为抓手,统筹谋划明年工作思路,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 和政府工作的新局面。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谈 收 获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按照统 筹“三大发展”、推进“九比竞赛”的总体要求,突出稳中求进 好中求快的工作导向,在增长中转型,在发展中升级,经济社 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预计到年底,全市可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1700亿元,同比增长 12.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186.6亿元,增 长 18%;固定资产投资 1280亿元,增长 25%;城镇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 1.9万元、增长 11%,农民人均纯收入 1.1万元、增长 12%。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可基本完成。一年来,主要收获 有: 1.从理念提升抓起,推动招商引资转型升级。招商引资、项目 推进、工业突破一直是宿迁经济工作的主基调。应该说,这些年 宿迁招商引资的氛围很浓、势头很猛、成效也很明显,但通过调 研发现,很多优惠政策仍停留在拼要素资源、拼税收减免等低层 次阶段,与周边地区日趋同质化,政策吸引力在逐步弱化。比如 有些地方和部门在与客商谈判中,从三免三减半、五免五减半一 直谈到十免十减半,这是不可取的,加之土地和厂房等优惠政 策,招引这类企业没有实质意义,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存活期 也就 10—15年,到那个时候企业存不存在还是个问题。比如在 接触某物流企业时,该企业除提出零地价、房地产开发、税费减 免外,还要求承诺 10年、15年甚至更长时间内不准引进同类企 业,这也是不可取的,并且违反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的建立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的要求,政府没有这个权力。为此,今 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下决心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抓政策创新 倒逼招商理念转变。针对招商引资现行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 从 4月份开始,我们组织对招商引资政策转型升级意见进行攻 关研究。起初部门几经易稿,仍然没有突破税费减免、地价优惠 等条条框框,随后市委、市政府通过多次召开座谈会、会办会, 注重在讨论、研究、交流中提升思维观念、形成共识,最后初步形 成了《关于推动全市招商引资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下一步还 将结合务虚会上蓝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大家的意见进行修改 完善,不久将下发各地、各部门参照执行。整个政策更加突出政 策性创新、机制性创新和服务性创新,重点在要素资源改革、信 用体系建设、弹性年期出让土地使用权、人力资源储备和培训等 方面谋求突破,致力再造招商引资新优势。可以说,政策制订的 过程,就是一次统一干部思想、转变招商理念的过程。二是抓活 动细节倒逼招商方式转变。针对有些招商活动重形式、走过场的 现象,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对举办的每一次招商活动都精心 安排,并建立完善邀请、评估、跟踪机制,提高招商活动的科学 性和针对性。突出活动主题,对第三届经洽会冠以“蓝海寻宝、 天合之作”的主题,强化“蓝海就在宿迁、宿迁就是蓝海”的概 念,给与会嘉宾留下了深刻印象;对台招商策划了“相知行 动”的主题,赋予“相知者,不以万里为远”的内涵,形成了 独特的视觉冲击。严格嘉宾标准,瞄准代表性人物、标志性企业、 战略性产业,有意识、针对性地选择一批重量级的企业和客商参 会,为接下来实质性的对接合作打下基础。注重项目评估,每次 活动结束后,对活动组织和签订项目逐一进行点评,强化跟踪、 落实和评估,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三是抓重大项目倒逼招 商重点转变。这些年,宿迁大大小小招进了不少项目,但真正形 成重大产业并带动上下游企业快速集聚的项目还不够多。为此, 在抓好协作组招商、专业招商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成立央企 招商办、重大项目招商办两支队伍,强化对重点产业的研究、攻 坚和突破。经过科学论证、市场调研和项目分析,最终把白色家 电产业作为突破口,下决心实现家电产业链的集聚和突破。7月 份,在双鹿上菱集团已和某地签订合同的情况下,经过多方争 取、虎口拔牙,最终总投资 15亿元的双鹿上菱冰箱项目落户市 经开区,下月中旬第一台产品将正式下线,在全国同行业中创 下了五个月从基建到成品下线的奇迹。其后,围绕白色家电总装 和心脏部件两大重点,先后与格力、奥玛、人民电器、东贝压缩机 等进行接触,目前包括格力在内的一批项目已达成初步意向, 若进展顺利还将会有生产一千万台冰箱、冰柜压缩机项目落户宿 迁,白色家电产业将基本形成。主要收获:在招商引资越来越难 要素制约越来越大的背景下,拼要素资源、拼税费减免的传统招 商模式不仅难以为继,而且形成不了优势,必须下决心提升招 商理念、转变招商方式,在政策性创新、机制性创新和服务性创 新上下功夫,才能突出重围、掌握主动。 2.以市场换投资,撬动绿色建材产业发展。作为绿色经济的重 要组成部分,绿色建材代表着建筑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符合 世界发展潮流和人类发展需要,目前国内才刚刚起步,市场潜 力巨大。反观宿迁,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阶段,拥 有发展绿色建材产业所必需的条件和基础,特别是从今年建设 规模看,全市房地产施工面积超过 3000万平方米,工业厂房超 过 1800万平方米,对绿色建材需求十分巨大。这是一个十分庞 大的市场,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商机。为此,市委、市政府专门 成立发展绿色建材产业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绿色建材产 业“12365”发展战略。“1”是到“十二五”末,全市绿色建材产 业实现总产值 1000亿元的战略目标;“2”是将宿城区绿色建材 产业集聚区和市经开区光电产业园建成全国知名的产业园; “3”是构建功能完善的科研开发支撑平台、标准质量保障平台、 绿色联盟推广平台等三大服务体系;“6”是重点发展新型功能 性玻璃深加工、节能环保型建材、生态功能型建材、特种工程材料、 光伏一体化建筑组件和新型建材机械装备制造等六大产业,确 保位居国内领先地位;“5”是绿色建筑及设施占新建建筑比重 达 50%左右。主要做法,一是以政策抢占先机。先后制定出台《宿 迁市加快发展绿色建材产业实施意见》、《市区推广应用绿色建材 重点工作措施》,在产业准入、金融支持等方面集成创新,比如 明确新建建筑面积绿色建筑占比要求,并落实到具体项目;将 绿色建筑比例作为刚性建设要求纳入土地出让合同,等等。近期 市住建部门已起草了发展绿色建材产业强制性标准。二是以合作 推动双赢。探索实施以市场换投资的模式,寻求与企业开展光伏 光热建筑一体化合作,为企业量身定做市场拓展方案,对在本 地及周边销售的产品给予销售方或采购方专项配套补助,吸引 企业加快向宿迁集聚。三是以平台集聚产业。一方面,以宿城区、 市经开区现有企业为基础,组建宿城区绿色建材产业集聚区、市 经开区光电产业园,并与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和绿色建 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合作,重点打造市绿色建材研究院; 另一方面,精心策划并成功举办首届中国绿色建材产业合作论 坛,进一步提升了宿迁绿色建材产业的竞争力、影响力,目前宿 迁已成为中国绿色建材产业合作论坛固定会址。主要收获:产业 发展中如果跟随人后亦步亦趋,永远实现不了赶超和跨越,必 须调整产业发展策略,致力于培育符合产业方向、具有宿迁特色 的“先导型”产业,才能最终实现差别竞争、特色取胜。 3.实施工业再造,提升企业竞争力。今年以来,受国内外宏观 经济形势等因素叠加影响,我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势头有所 减缓,部分行业、企业发展面临较大困难。为此,市委、市政府推 出了“工业再造”计划,围绕 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 售收入实现 4500亿元、冲刺 5000亿元的目标,用三年时间每年 选择 200家有意愿、有能力扩大再生产的规模企业,支持企业通 过生产能力、产品结构、品牌培育、资产重组与资本结构、人才结 构等再造,实现扩大产能、裂变发展。“工业再造”不是简单意 义上的技术改造,而是包括产能、销售、人才等关乎企业发展的 全面改造和转型。今年以来,全市已累计实施工业再造项目 208 个,完成投资 191亿元,成为企业顶住下行压力、实现凤凰涅槃 的重要力量。主要收获: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简单意 义上的小打小闹、小修小补无济于事,必须善于制定规则、设计 政策,以创新的思路、一揽子的办法助推企业化危为机、打开局 面。 4.开展“两访两帮”,助推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经济下行主要 因为企业困难。针对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利润空间收窄、下行压力 加大的情况,从 7月份开始,市委、市政府启动实施了以“访企 业困难,帮助走出现实困境;访企业需求,帮助化解要素制 约”为主要内容的“两访两帮”活动。这次帮扶活动有三个显著 特点:一是重角色转变。全市广大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同志在活 动中从“指挥员”变成“战斗员”,主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 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现实难题;从“研究员”变成“推销 员”,主动从幕后走上前台,帮助企业推销产品、畅通销路;从 “观察员”变成“分析员”,主动加强运行监测,记好企业基 本情况、企业实际需求、企业问题办理“三本台账”,帮助企业 把握发展走势、掌握市场主动。二是重解困实效。通过优化问题会 办、交办、反馈机制,重点对去年以来处在停产半停产状态的 84 户规模企业采取“一企一策”措施,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 缺工、断电、气价高、融资难等实际困难和问题。三是重服务提升。 不仅帮助企业解决具体问题,更通过解剖麻雀、以点促面,从整 体上提升了干部服务大企业、大集团的能力和水平。比如在企业 用工上,不仅解决了可成科技等企业用工问题,并以此为案例, 研究制定完善市区工业大企业用工服务意见,充分运用市场化 的手段,保障大企业用工需求;比如针对澳鑫斯公司突发性停 电事件,建立突发性事件第三方调查机制,进一步明晰企业与 供电、供水等相关部门的责任,有效预防突发性事件的再次发生 等等。主要收获:帮扶企业,不能雷声大、雨点小,也不能重形 式、轻内容,必须在关注不满意、解决最急需、追求更满意上下功 夫,以实实在在的成效赢得企业的信任和信心。 5.建设综保区,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在招商中,我们越发感 觉到,一些原材料和产品“大进大出”的外资外贸企业很难招 引,一些本来有意向投资的外资企业最终取消投资计划,究其 原因只有一个——没有综合保税区。综合保税区集保税区、出口 加工区、保税物流区、港口等功能于一身,不仅有利于外资外贸 的快速增长,更重要的是具有倒逼效应,对于完善地方配套、打 造国际惯例的商务环境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必须狠下决心创 造条件,予以聚焦和突破。为此,市委、市政府在今年 4月份正 式启动了综保区创建工作,专门成立申创工作领导小组,并确 立了“边申报、边建设”的思路。创建之初,一些同志认为,宿 迁一没有基础和条件,二缺乏经验和能力,至今连个加工区都 没有,上综保区无疑是天方夜谭。我们把大家的疑虑化为干事的 动力,在申创准备阶段,短短一个月时间内,迅速编撰完成了 《设立江苏宿迁综合保税区可行性研究报告》初稿,提出综合保 税区选址可行性方案,对功能布局进行概念性规划,并对规划 区域内土地、房屋及其他附着物进行排查和征收成本初步测算, 最终确定在市经开区内先期设立总面积 1.54平方公里的综合保 税区,满足 50%用地有项目入驻的要求。8月 14日,《宿迁市政 府关于设立宿迁综合保税区的请示》正式上报省政府。在报省审 批阶段,坚持同步建设、同步协调,安排分管领导坐镇南京,全 力争取省直部门的支持,在请示上报省政府短短不到 2个月的 时间里,10月 12日《省政府关于设立宿迁综合保税区的请示》 (苏政发〔2013〕126号)正式上报国务院。在上报中央阶段,省 政府请示报送国务院后,申创领导小组立即赴京,先后拜访了 国办、海关、商务部等 10多位部委领导,了解全国报批行情,恳 请部委支持。目前申创报告已转至海关总署,等待海关总署启动 九部委联审程序,力争明年验收。主要收获:开创性的事业需要 开创性的思维,只要大胆设想、小心求证、上下齐心、放手去干, 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干不成的事。 6.统筹“三创联动”,优化城市综合环境。针对创卫、创模、创 省级文明城市中交叉性、相似性的工作较多,以及互为前置条件 的实际,确定以“三创联动”为抓手统筹推进创建工作。实施 “三创联动”,不仅仅是为了创建需要,其根本意义在于通过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集中整治,倒逼城市基础功能完善、管理水平 提升,在创建中不断提高市民的文明素养,增加公众的幸福感、 满意度。对于创卫工作,虽然启动很早,但刚开始时,很多人认 为不太可能,毕竟基础和条件太差。市委、市政府通过扎实有效、 艰苦卓绝的努力,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重大突破,今年 9月份 创卫一次性高分通过国家暗访,争取明年上半年创建成功。第一 步曲:组织动员。坚持每月召开创卫攻坚例会,每周现场督查、 会办,每个阶段确定一个创卫活动主题,以此动员全市上下加 快推进创卫工作,形成所有机关单位干部职工每周参加一次清 洁家园、城管系统干部职工每天上路值勤 1小时、每天都有志愿 者参与维护市容环境等机制。第二步曲:宣传引导。建立常态曝 光机制和平台,组织媒体记者暗访,在宿迁晚报、宿迁交管网、 宿迁论坛等开辟曝光专栏或曝光专帖,特别是在市电视台每天 黄金时段专门开设《看看他是谁》栏目,对交通违法行为人面部 进行特写典型曝光,累计公开曝光交通违法超过 600人次,形 成了强有力的震慑效应。同时,坚持道路交通安全从“娃娃”抓 起,明确要求全市各中小学每学期开展交通安全知识普及不低 于四课时;围绕弘扬“自律、包容、礼让、文明”的现代文明交通 理念,利用报纸、电台、网络、宣传单等多种媒介,广泛进行宣传 动员,公民文明交通素养得到有力提升。第三步曲:完善设施。 宿迁的创卫和其他地区有着显著区别,别人可以采取突击性的 整治,但我市必须从根子入手,首要任务就是完善基础设施。加 大资金投入力度,持续开展市政基础设施摸底排查和补充完善、 市场环境卫生整顿、违章拆除等系列整治工作,加快老旧小区改 造、公厕改建、道路交通安全配套设施等民生重点工程建设,中 心城区 7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 226座高标准、人性化公厕全部实 现 24小时免费开放,半年来新建改建公厕比建市以来多出一倍; 新增机动车停车泊位超过 1.5万个、非机动车泊位近 30万个,新 增施划交通标线 1.5万平方米,更换交通护栏超过 6500米,得 到公众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第四步曲:狠抓管理。我市创卫 工作虽然进展良好,但在调研和督查中发现,管理上还存在漏 洞和不规范现象,特别是在 7月份,创卫工作出现明显滑坡, 车辆违章停放、建筑工地管理失序等问题再次出现。坚持突击整 治与长效管理并重,针对问题容易回潮的实际,一方面成立市 城管委,将规划、公安等 33个地区和部门纳入城市综合管理体 系,通过高位统筹、高效运作,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另一方面从 市民文明行为规范、交通秩序管理、居住小区管理、农贸市场经营 管理以及市区“五小行业”经营管理等五个方面制定“宿迁规 矩”,通过延伸管理时间和范围、严管重罚等制度化刚性措施, 有效治理了“中国式过马路”等难题,让市民行为在“规矩” 下更加规范、文明。同时,加大对公务用车和机关单位工作人员 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除按规定处罚一律抄告所在单位外, 并将个人交通信用情况作为今后招考晋级、评先评优的参考依据 今年以来,共公开曝光公务用车近 300辆次,在公职人员中形 成了遵守交通秩序、文明礼让出行的良好氛围,也在全社会产生 了标杆作用和示范效应。对于创模工作,紧紧抓住关键环节、重 点工程,持续推动创模工作有序开展,今年 10月份顺利通过国 家环保部调研,12月份即将迎来省级预评估考核验收,预计明 年上半年通过环保部技术评估。主要做法,一是坚持高位协调推 进,坚持每月召开创模工作例会,对重点工作更是实行“一周 一会办、十天一督查、一月一汇报”,并针对创模薄弱环节,采 取“点对点”解决措施,逐个突破弱项指标和难点问题,逐步 缩小创模不达标指标差距。同时,建立并完善了创模区域限批、 包保领导押金、评先创优一票否决等一系列制度。二是坚持基础 设施先行,相继建成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危废填埋、垃圾发电厂 等一大批环境基础工程,有力促进了环境质量改善。目前,全市 建成 17个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数量是创模前的 1.9倍;污水 处理总规模累计达 48.25万吨/日,是创模前的 2.7倍。三是坚持 全民参与创模,突出机关单位、社区、街道、学校、企业等十个方 面,通过低碳环保家庭评选、新闻媒体专栏宣传等活动形式,让 广大群众理解创模、支持创模、参与创模。对于创建文明城市工作, 通过攻坚克难、规范引领和强化保障,推动创建工作取得实质性 进展,今年 7月份省文明委开展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暗访测评, 我市以高分取得苏北第一的成绩。主要做法,一是以上下联动为 主抓手,坚持每月召开工作例会、每月现场督查、每月集中会办, 形成了创建的强大合力。二是以项目指标为突破口,针对 21项 难点项目和指标集中进行会办,特别是对文化馆、档案馆、图书 馆等文化基础设施类项目,逐一明确目标、强化责任、细化任务, 确保在明年验收前达到测评标准。目前,121项创建项目中,有 90项达到或超过序时进度。三是以主题活动为切入点,以道德 典型为引领,在市区广泛开展“不文明行为百日整治行动”, 突出文明礼仪、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旅游、网络文明和公益 宣传六大主题,引导市民自觉遵守社会秩序,养成良好文明习 惯。主要收获:对于认准正确的事情、百姓拥护的事情,只要万 众一心地干、义无反顾地干,就一定能够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把 不看好变成叫好。 7.启动五项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创新是宿迁历久弥 新的光荣传统,但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改革创新 优势在弱化、氛围在淡化、精神在软化、金字招牌在氧化”的“四 化”现象,如果不下决心进行改革突破、创新推进,势必严重影 响全市发展大局和全面小康进程。为此,今年以来,市委、市政 府抓住改革发展的大好机遇,启动实施了“五项改革”,并把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突破口,以期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激 发社会活力,优化发展环境,释放新的制度红利。大家可能也注 意到,市委、市政府虽然提出了五项改革,但今年重点推进的是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这是因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总抓手、总突 破口,切口小,震荡就小。第一阶段,先行试点探索。4月 25日, 市委、市政府召开骆马湖总部经济集聚区建设暨行政审批制度改 革推进会,启动了以工商登记改革试点为先导的行政审批制度 改革,为全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探索了新路、积累了经验。第二 阶段,反复论证研究。此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涉及的部门多、项 目多、程序多,容不得半点疏漏。所以,对改革的整体设计、方案 制定,我们进行了仔细推敲、反复论证:其一,自 5月 2日市党 政联席会议正式提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课题后,先后召开市政 府四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以及行政审批制 度改革座谈会、会办会、方案会审会等 10多次会议,对改革任务 和方法步骤进行研究论证,逐一会商改革中的重点环节和关键 问题,为改革的深入推进作了充分准备。其二,市纪委(监察 局)牵头,会同市法制办、工商局等单位,成立了 5个行政审批 制度改革工作小组,从改革的具体细节入手,做了大量艰苦细 致的工作,特别是针对梳理出的 233项审批项目,先后与 30多 家审批部门进行了多轮沟通,召开单位主要领导、企业代表等各 类座谈会 90余场,逐项分析项目设立的必要性、可行性。其三, 专门聘请国务院法制办、省政府法制办、南京大学等相关专家和 学者,组成专家评审论证组,与各审批单位负责同志进行面对 面交流,并结合宿迁实际对审批项目进行逐项评审。第三阶段, 取得初步成果。在前期不断研究探索的基础上,9月 11日,市委 市政府召开全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动员大会,出台“1+10”文件, 全面启动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重点在工商登记、“四证一 体”登记、并联审批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流程再造和创新。目前, 市级层面只保留 57项涉及有形资产资源、城市规划建设、环境保 护、公共安全等审批项目,压减了 136项,精简率超过 70%。行 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压降审批事项,更重要的是 能够有效转变政府职能、激发社会活力、促进政府廉洁,减少政 府对经济社会事务的直接干预,真正使政府从繁琐的微观事务 中摆脱出来,转到宏观调控、制订规划、实施监督、强化服务上来, 逐步形成政府与市场、公权与私权之间边界清晰合理、分工合作 有度的社会关系,从而让市场的归市场,社会的归社会,让政 府真正回归到承担责任、提供服务的本位。特别值得强调的是, 这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推进几乎没有阻力,政府各组成部门 作出了积极的、有效的努力和重大奉献,广大干部群众也给予了 极大的拥护和支持,改革正逐渐成为一种高度的共识、一种共同 的习惯。主要收获:改革是创新突破的过程,也是统一思想的过 程,后发地区只有在改革上先行一步、率先突破,才能在发展中 抢先一步、抢占制高点。 8.突出环境整治,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是宿迁的金字招牌 当前宿迁的生态环境无疑是好的,但从某种程度上讲这只是一 种原生态,还没有真正经受过工业化、城市化的考验,生态基础 还十分脆弱,基础设施欠账太多,公众对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 为此,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生态市创建为抓手,大力推进生态文 明建设,专题召开了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大会,研究出台了 “1+5”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框架体系,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 平。重点做了三个方面工作:一是下决心推进地下管网建设。解 决城市环境问题根本在于供热供气、污水管网等隐性工程,这方 面宿迁基础薄弱、欠账较多。比如市区马陵河只有短短 4.8公里, 但排水口有 200个,没有实现“雨污分流”,缺少污水管网, 成为马陵河污染问题长久不能得以根治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 市委、市政府启动实施城区雨污分流、集中供气等项目建设,虽 然有些工程公众看不见、摸不到,但必须做实、做好。二是探索建 立排污权交易平台。在苏北地区率先启动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工 作,加快排污企业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污权初始排污指标分 配,全面完成市域范围内开征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污权有偿 使用费和交易试点的准备工作,预计明年一季度排污权交易所 将挂牌运营。三是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今年 6月份,我市化工园 区被曝出污水处理厂和翔盛粘胶污水超标排放的问题,引起了 社会广泛的关注和热议。为此,我们多次召开化工园区会办会, 大力推动一企一管、一企一治、一企一策,实行巡视员制度和整 改达标验收工作责任倒查追究制度,分阶段分类型对化工企业 进行整改,以最严厉的手段推动化工园区改造整治工作,对既 定时间内不能完成整改任务的,一律予以关停,下决心推进生 态化工园区实现“三废”并治。同时,针对宿迁空气质量出现的 PM2.5超标问题,更多从自身查找原因、从深层次挖掘问题,通 过实施扬尘污染控制、高污染燃料锅炉整治、黄土不露天绿化、餐 饮油烟达标四项行动,全力改善市区空气环境质量,计划通过 五个月时间,实现市区 PM10、PM2.5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和 环境空气质量指标值“双下降”。主要收获:保护生态环境既要 抓看得见、见效快的工作,让问题迅速得到解决,更要做打基础 利长远的事情,以制度性保障和基础性工程,从根本上解决影 响生态环境的根源性问题。 9.推动民生六项工程,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由于区划和历史 原因,宿迁中心城市建设起点低、起步晚,近年来尽管有了长足 进步,但城市配套设施仍不够到位,特别是停车场、污水处理设 施、公交站场等相对滞后,亟需通过工程建设,弥补历史欠账。 为此,市委、市政府按照“一年开局、两年见效、三年改观”的思 路,围绕“买更方便、住更舒心、水更干净、绿更美丽、气更安全、 行更顺畅”目标,在今年 5月 9日,启动实施三年总投资 40亿 元的民生六项工程建设,不断满足公众需求。在民生六项工程启 动之前,我们广泛征求公众意见,专门进行了公示,并召开了 网民座谈会,在公示的七天时间内,收到了近百条公众反馈意 见和建议,可以说,公众对实施民生六项工程呈现出“一边 倒”的肯定和支持,同时也充满期待。特别是在老旧小区改造上 虽然近年来城市快速发展,但注意力更多集中在新城区建设上, 对老城区特别是一些老旧小区重视不够,很多老旧小区存在着 设施缺失、管理松散、绿化标准低、安全隐患大等突出问题。为此, 市委、市政府全面启动老旧小区改造整治提升工程,计划用两年 时间改造整治小区 20个,让 6万名居民受益。目前首批试点的 5 个老旧小区已完成改造,进入扫尾提升阶段。主要做法,一是改 造前,倾听公众意见。通过设置宣传公示栏、入户走访、市民夜话、 现场接受咨询等方式广泛宣传解释改造整治的内容、做法及意义 征求公众意见,收集、采纳了卫生环境、供水改造、通信线路、停 车困难、社会治安、物业管理等意见上百条,完善了改造整治的 项目和内容。二是改造中,强化业主评议。邀请广大业主,组建 成立了“业主评议团”,参与整治工程物料进场、质量巡查等重 点环节,开展监督和评议工作,对公众反馈意见及时整改落实。 截至目前,根据第三方测评显示,公众对老旧小区改造整治满 意度超过 90%。三是改造后,构建长效机制。在认真落实物业管 理、收费标准调整、维修资金归集等三项长效机制,健全老旧小 区各项管理制度的同时,强化宣传教育,让每个业主都成为小 区的“保洁员”,避免了改造后出现反弹、滑坡等现象,保障了 改造整治成果。主要收获:推动民生工程建设,不仅要让公众享 受最终的成果,在实施的过程中,也要充分尊重民意,让公众 参与和决策。 10.注重开门立法,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实现政府职能转变, 最终要体现在民主和法治上,而民主和法治最核心的内容是程 序和规则。为让政策更加贴合民意、更加科学合理,以推动规范 性文件制订科学化为方向,建立听取公众意见、听证、实施后评 价等配套制度,采取广泛调研、公开征集,以及常态化听证、专 业性论证等方式,利用网上宿迁、政府法制网等载体,广泛征集 修改建议和意见,探索一条“开门审核文件”的新路径。比如制 定出台《市区养犬管理办法》,充分听取民意、吸收民智,自办法 起草以来,通过召开相关单位座谈会、听证会以及公开征集等形 式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从征集意见情况看,共向 300人次征集修 改意见和建议 71条;从听证会微博直播情况看,有 203人次转 发,117人次评论;从听证会现场陈述和辩论情况看,开展了 3 轮辩论,既吸收了“将违反办法的行为与社会信用体系相关 联”等建设性意见,同时也就“设定携犬外出时间、犬类免疫” 等达成了一致,充分体现了市政府制度建设中的公众参与和开 门立法。再比如,正在着手起草的《市区危害公共安全和公共秩 序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暂行办法》,也将实行开门立法的形式 及时把案件信息(包括强行闯红灯、造假等诸如此类的信息)向 社会发布,在全社会形成震慑力,实现国家治理在宿迁的具体 化。主要收获:开门立法的过程既是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 过程,也是提高公众认识、形成社会共识的过程,更是提升依法 行政能力和水平的过程。 讲 问 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宿迁发展中还存在产业 结构不够合理、资源瓶颈制约依然突出、城镇化进程相对滞后、民 生保障标准仍然偏低、政府职能有待进一步转变等诸多问题。11 月份,市委、市政府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围绕“2013 年最满意的事、最不满意的事,2014年最期待的事”三个主题, 面向全市开展“民声”大征集活动。截至 12月 13日,共收到公 众反馈的有效信息 501条,其中满意的事项共 130条,不满意 的 170条,期待和建议 201条。公众的热情参与超出我们的预期 一方面说明政府工作确实存在很多不足,亟需加以改进;另一 方面公众坦诚向政府吐露心声、提出要求,说明公众相信政府、 依靠政府,对政府工作充满期待,也为我们做好工作增加了信 心。总体上讲,从今年经济运行情况、民声征集反馈以及平时调 查研究和工作实践看,当前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 1.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经济发展方式指的是实现经济发展的 方法、手段和模式,其中不仅包含经济增长方式,而且包括结构 变化、运行质量、经济效益、收入分配、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的内 容。现阶段,宿迁无论是产业结构、项目质态,还是施政理念、发 展思路,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都还有距离。表现在产业结 构、项目质态上,从规模总量看,去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为 2248.3亿元,为徐州(8882.3亿元)的 25.31%、淮安(3952.6 亿元)的 56.9%、盐城(5554.4亿元)的 40.5%、连云港(3413.4 亿元)的 65.9%。从产业质态看,除酿酒食品这一特色产业外, 其他更多属于“追赶型”产业,发达地区早已“先入为主”, 在产业链培育、科技研发、产品换代等方面形成了成熟运作机制, 我们与其相比,无论是产业结构、还是技术支撑,不少还处于低 端、低层次、低产出的发展形态,难以实现跨越赶超、更大作为。 从今年前 11个月国税部门税收优惠情况看,共兑现各类税收优 惠资金 14.13亿元,除去出口退税 11.3亿元,其他各类税收优 惠资金 2.83亿元。其中纤维板、粉煤、水泥等传统企业高达 1.26 亿元、接近一半,而高新技术企业在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 惠政策的基础上,仅为 3000万元。税收减免是实打实的,这个 数据真实地反映出目前我市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依然 偏小。市委、市政府反复强调,现阶段,宿迁必须坚定不移地推 进新型工业化,完成工业化阶段的各项任务,因为没有工业化 做基础,其他几化都不可能实现。表现在施政理念、调控手段上, 很多时候,有的地区和部门在行使政府经济职能时,仍然习惯 于对微观经济运行甚至市场主体经营行为进行干预,只要认为 必要,政府的有形之手基本不受约束。在服务市场主体发展上, 仍然习惯于采用税费减免、资金补助等特许方式施加影响,而根 据三中全会的要求,很多都是不能做的。表现在发展思路、增长 方式上,多年来,大家对以土地、环保、能耗为代价,实现项目 集聚和指标增长已经习以为常,潜意识中也认为这些都是必要 的、必需的,而往往忽视对项目质态、税收和效益的前期评估和 后期评价。以开发区为例,突出表现为“两低”:一是投资强度 低,今年以来,全市 7个省级以上开发区竣工项目亩均投资强 度仅为 137.6万元,省里要求最低是 220万元;二是产出效率低, 开发区产出率约为 2.8,低于全省开发区平均产出率(5.34), 距离苏南地区产出率(10)更有较大差距。一方面宿迁土地指标 非常紧,另一方面土地浪费现象又大量存在,这种粗放型的发 展路径难以为继。 2.城乡发展路径的问题。2012年,我市城镇化率已达 51.4%, 预计今年将超过 53%。从国际上的经验来看,城镇化率达到 50% 左右时,是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期和城镇化的持续推进期,但 也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些困难、隐忧和挑战:一方面,人的城镇化 滞后于地的城镇化,城镇化发展呈现“半城市化”特征。近年来 我市中心城市空间地域的扩张,让城郊结合部镇变街道、村改社 区,农民变成市民,城市化步伐得以快速推进。但这仅仅是数字 的城市化,市区范围内的农业人口城市化还较为缓慢,非农人 口占比还不够高。据统计,目前,建成区 65.13万居住人口中仍 有 17.43万人有农业承包地,占总人口的 26.76%;只有 34.81万 人参加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占总人口的 57.29%,还有相当一 部分市区人口和农村居民一样参加了新农合。列统的城镇人口中 有相当比重属于“钟摆式”或“候鸟式”的流动人口群体,这 个群体既不可能回到农村继续从事农业生产,也难以享受到城 市中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福利。另一方面, 城镇的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特别是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的速度滞后 于人口增长速度,导致城市规划建设中矛盾凸显:一是公众期 望高、设施标准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老百姓对市政设施、居 住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期待值越来越高,但就目前而言,城 市的建成率、配套率、达标率相对偏低,以核心区为例,建成率 为 58.8%,还有 13.6%的已批在建用地、12.9%的已批未建用地 、 14.7%的可开发利用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综合配套率为 63.6%, 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市政、街道办等配套还没有到位;公共设 施达标率为 43.2%,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燃气普及率、绿化覆盖 率等有待提高。比如集中供暖,公众反映很强烈,何以如此,原 因就在于城市暖气供应不上。我市的供暖规划虽已初步形成,但 推进比较艰难,主要原因在于宿迁城市是组团式格局,热源很 难做到全覆盖。从目前情况看,市区现有热负荷是 1600吨/小时, 集中供热能力达 776吨/小时,实际供热最高负荷 404吨/小时, 只占到 40%,且现有居民小区未实施集中供热,分散供热效率 不高,管网老化、热损等情况严重。下一步市委、市政府将集中建 设热源点,加快推进国电二期和分布式能源站建设,到 2015年 新建供热管网 104公里,一期目标集中供热率将达到 20%,逐 步解决集中供暖问题。二是工作节奏快、前期推进慢。在保证质量 的前提下,工程建设总的要求是快推进、早见效,尽快让老百姓 感受到新的直观变化。但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受客观条件制约, 影响了工程进度,如果盲目开工必将带来不必要损失,留下 “骂名”和诟病。比如今年市委、市政府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分步 实施中心城市雨污分流管网工程,资金已基本到位,但自 5月 份启动以来至今仍未实施,原因就在于缺少地下管网的基础资 料,且管网呈现出“波浪式”状态,管径、管材和高程不一,都 是单线流动,而不是管网循环。因此,市委、市政府从对公众负 责、对事业负责的大局出发,决定推迟实施雨污分流工程,聘请 专业单位对地下管网进行系统普查和设计,等条件完全成熟后 再行实施。三是建设主体多、统筹机制少。这与宿迁城市发展的历 史高度相关。建市之初,市委、市政府强调“分”,因为多组团 的结构形式,有利于调动各个主体的积极性、迅速拉开城市框架 加快城市化进程。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中心城市“离、散、平” 的问题,导致空间集聚相对不足、复合功能有所缺失,根本在于 规划、建设、管理上缺乏大市区的统筹机制,七个建设主体存在 “各自为政”现象,比如城市商业综合体布局缺乏有效科学论 证,各区纷纷上马,但最终却难以形成商气。 3.社会管理模式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日益深入和经济 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

编号:202005

类型:共享文档

格式:doc

大小:75.5KB

上传时间:2020-05-27

总页数:51

提示:数字产品不支持退货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