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20103002五中全会心得体会3篇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目 录 接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接力棒” 2 ——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2 生活品质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来改善 11 ——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11 学深悟透 抓紧抓实 15 ——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15 接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接力棒” ——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主要目标,并对“十四五”时期的工作作出部署。全会提 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 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 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 、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要打造党 建引领组织振兴、人才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 振兴的动力引擎,巩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乡村治理,抓稳乡村振兴的“接力棒 ”,才能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真正落地生根,把乡村振兴的 美丽蓝图变成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实图景。 全面推进组织振兴,延伸乡村振兴的“工作手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充分发挥好乡 村党组织的作用,把乡村党组织建设好,把领导班子建设 强。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充 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乡村组织体 系。把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 充分发挥出来。强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理论武装。坚持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把解决好“三农”问 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全党的共 同意志、共同行动,巩固和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成果,持续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用 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 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和领导 干部的思想、行动、力量和智慧凝聚起来,齐心协力投身 乡村振兴。锻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组织力量。农村基层 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的核心力量和重要抓手。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 量倍增。要加强乡村组织体系建设,健全完善“整县提升 、整乡推进、百村示范、千组晋位”四级联创机制,加强 乡镇党委建设,加快转变乡镇政府职能。进一步推动党的 组织有效嵌入农村各类社会基层组织,使党的工作有效覆 盖农村社会各类群体,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和群团组织建设 ,规范村务监督委员会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 织,培育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乡村振兴委员会等服 务性、公益性、互助性农村社会组织和群众活动团体,延 伸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手臂”。提升全面推进乡 村振兴的党建质量。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持续 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深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 规范化建设,抓好村民小组党支部建设,优化组织设置 ,理顺隶属关系,创新活动方式,严格落实党内组织生活 制度,按照扩大党员参与面、提高实效性的原则,不断创 新适合时代要求和体现农村特色的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 ,使党组织活动更好地融入中心工作、融入党员需求、融 入群众关切,构建同心同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 。 全面推进人才振兴,壮大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贯彻落实五 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引 才聚才育才的优势,以党建引领人才振兴,持续配强班子 、建强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选优配强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领头雁”。深化农村“领头雁”培 养工程,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特别是带头人 ,严格人选标准,提高人选质量,积极推行“一肩挑 ”,优化班子结构,着力推动整体优化提升,同步做好村 (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推选工作,探索村干部专业化管 理长效机制,规范乡镇青年人才党支部运行,培养储备村 级后备力量。培养壮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先锋队”。 实施农村发展党员“源泉”工程,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 位,健全完善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监督长效机制 ,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持续推进农村发展党员违规违 纪问题排查整顿,推行党员积分制、设岗定责、承诺践诺 、志愿服务等,着力建强乡村振兴主体队伍,全力激活农 村党员“细胞”。建立县级以上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向乡镇 流动工作机制,充实乡镇工作力量。建立选派干部驻村帮 扶长效机制,重点向集体经济薄弱村、软弱涣散村等精准 选派第一书记,深化机关企事业单位党支部与农村基层党 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回引培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田秀 才”。乡土人才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决胜决战脱贫攻坚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农业农村现代 化,落脚点是农民全面发展。要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支持农民参加农业职业教育和各类技能技术培训,以培 训促就业创业、以就业创业促脱贫,着力培育有影响力的 乡土人才。同时,通过政策宣传、选聘下派、组织引导、 前景引领等途径,持续实施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将优 秀人才吸引到农村广阔天地,不断壮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的主体队伍。同时,充分发挥新乡贤具有人熟、地熟、村 情熟的优势,重视乡贤的树立和推崇,让乡贤成为一支全 面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全面推进产业振兴,激活乡村振兴的“发展引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产 业是脱贫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产业兴旺是全面推 进乡村振兴的根本出路,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 擎。产业不兴旺、经济不发展,乡村就留不住人,活力就 焕发不出来。产业兴旺、经济发展,乡村才会有人气和活 力,才会有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发展的内生动力,才会有真 正的源头和活水。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 振兴,要坚持以党建引领产业振兴,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 引领推动作用,带动产业兴旺、生活富裕。深化改革,围 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农村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农村产 业融合发展,以延伸产业链、拓展农业功能为重点,加快 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流通,开发农 业旅游、文化、康养等多重功能,促进农业生产全环节升 级、全链条升值。积极培育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合作社 、农业企业等新主体,提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统筹 发展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 新业态,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为“提质导向”。坚 持做大做强特色产业,让特色产业给贫困户种出“摇钱树 ”、让特色产业在乡村“大显神通”,实现从前有“特 ”没“产”,如今“特别能产”,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 下了坚实基础。党建引领,拓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个 组织化”成果。在产业扶贫上,推广“党组织+公司+合 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把党组织建在合作社、产业链、基 地上,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 员,充分发挥党员“双带”作用,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 度;在就业扶贫上,加强劳动力培训、提升就业本领作为 重中之重,通过职业技能培训,以培训促就业创业、以就 业创业促脱贫,探索一条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 ”、从“输血”到“造血”的产业技术扶贫新路子,让其 获一技之长、促就业与增收,实现“一人一技,一技促脱 贫”的目标;在易地扶贫搬迁上,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战 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一次搬迁、同步小康 ”的理念,按照“帮教结合、管服并重”的原则,通过健 全基础设施、完善治理机制、配套产业就业等方式,推动 搬迁群众由脱贫向小康转变,从“搬得出”向“稳得住 ”“能致富”过渡,让贫困群众在党组织带领下,不断转 变思想观念、提升生活质量。因村施策,结合全面推进乡 村振兴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 制度,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培育和发展党组 织领导、村民广泛参与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或合作经济组 织。持续实施集体经济强村工程,加大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整合各级各类涉农项目资金,盘活农 村集体资产、资金、资源,积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 展,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探索集体经济扶持项目向 村民小组延伸,利用村级和村民小组集体资产、资金、资源 ,村组联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全面推进文化振兴,留下乡村振兴的“浓浓乡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 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同样,在广大农村,乡村文化是其 灵魂和精神家园所在。若文化不兴,“魂”系何处?习近 平总书记强调“记住乡愁”,这里的“乡愁”,就是“魂 ”之所系、“魄”之所归、心之所向之地。乡村振兴既要 塑形,更要铸魂。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要坚持党建引 领文化振兴,弘扬优秀文化、文明乡风。优秀文化为全面 推进乡村振兴“塑形”。指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出台村规民 约,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发挥基层党 组织领导下的群团组织、农村社会组织和群众活动团体作 用,用好村组活动场所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党员群 众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农民喜闻乐 见、乐于参与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引导群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加强红色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 义教育,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和 “主人翁”意识。文明乡风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铸魂 ”。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重塑农民对于本土 文化的信心与价值追求,通过传承乡村文化,留住乡愁记 忆。大力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融入乡村,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注重乡村底色的保持,保护好乡村这一传统文化的“栖 息地”。持续推动农村群众移风易俗,广泛开展文明村镇、 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用身边 事感染带动身边人,使文明有礼、崇德向善成为农民群众 的行动自觉。引导群众破除封建迷信,推进禁赌禁毒,遏制 大操大办、厚葬薄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