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组织部长在全市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全市农村发展党员工作 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后宅街道召开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专题会议 ,是落实今年全市组织工作会议的一项重要举措,会议的 主要任务是分析研究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 ,充分认识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性和 紧迫性,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研究解决措施,切实做好 农村发展党员工作,把这项工作作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 程的基础性工程,加强领导,抓好落实。刚才,13个镇、 街道分别汇报了发展党员工作情况,下面,我再讲三点意 见: 一、注重实效,客观评价我市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现状 2006年,在各基层党委的重视下,全市共发展党员 1214名,完成年初计划数1444名的84.07%。发展农村、非 公企业人员638人,其中:年龄在25岁以下的青年党员55人 ,占8.6%,26岁至35岁的186人,占29.2%,36岁至49岁的 365人,占57.2%,50岁至60岁的32人,占5.02%;文化程度 大专以上的60人,占9.4%,高中(含职高、中专)的248人 ,占38.9%,初中及以下的330人,占51.7%;发展女党员 92人,占14.4% 。到2006年底,全市共有农村党员24426人 ,其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3934人,36岁至45岁的4270人 ,46岁至54岁的4395人,55岁至59岁的3220人,60岁以上 8670人;文化程度大专以上的1957人,高中(含职高、中 专)的5042人,初中及以下的17427人。 回顾去年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了 新的进展和突破: 一是解决农村五年不发展党员村问题效果明显。去年 ,市委组织部下发了[2006]14号文件《关于切实解决农村 多年不发展党员问题的意见》,提出两年内基本解决农村 五年以上不发展党员问题和年内解决10年以上不发展党员 村问题的工作目标,通过努力,全市5—9年不发展党员的 117个村解决了83个,解决率达70.9%,10年以上的9个村得 到了全部解决,解决率达100%,达到了预期目标。特别是 近 30 年未发展过党员的城西街道横山村(76年11月以后 一直未发展)和 20 多年未发展过党员的大陈镇大畈村 (83年8月以后一直未发展)等2个老大难村得到了解决。 这一问题的解决,改善了这些村党员队伍的组成结构,给 党员队伍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二是严格推行发展党员各项工作制度。近几年来,针对 发展党员工作中公推不规范等问题,相继出台了一些发展 党员各项工作制度,各基层党组织在确定考察对象、发展 对象和预备党员转正等环节中,全面实施了发展党员培训 制、推优制、公示制、票决制和责任追究制等五项工作制 度,通过这些制度的实施,进一步扩大了民主,拓宽了群 众参与的渠道,增强了发展党员工作的透明度,保证了新 党员的质量。 三是新党员年龄结构有所改善。针对农村党员年龄老化 、文化程度偏低的现状,各镇、街道在发展党员工作中 ,加大培养35岁以下青年党员的工作力度,适当控制50岁 以上人员的入党数量,特别是对60岁以上人员入党,切实 做到了从严把关,慎重发展,去年全市吸收50岁以上人员 入党只有32人(无60岁以上人员),仅占农村发展党员总 数的5.02%,新发展党员年龄结构有所改善。 四是新阶层人员入党工作稳步推进。在吸收社会新阶层 人员入党工作中,在坚持党章规定的统一标准的同时,按 照省委组织部提出的“吸收社会新阶层,特别是私营企业 主的先进分子入党,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做到不宣传,不 炒作,不刮风,不一哄而起,把它作为基层发展党员的一 项经常性工作,平静实施,切不可盲目追求数量”的要求 ,走上了正常发展的渠道,经公安、工商、国税、地税、 计划生育、工会、劳动监察、质监、国土、银行等10个部 门严格审查后,提交部务会议审核,去年分两批对24名社 会新阶层人员进行了审核,审核后在《义乌商报》进行公 示,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社会反应良好。 五是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工作进一步规范。去年的全市入 党积极分子培训工作,由市委党校负责,市委组织部全程 参与管理,并免费提供教材和考试试卷(分A、B卷),各 镇(街道)党(工)委和市委党校组织集中考试,共培训 入党积极分子1527人,有效地保证了培训的效果。 二、认真剖析,准确把握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在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中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成效,但有些 现象仍然值得我们关注,主要有:解决农村多年不发展党 员村问题任务仍然还很重;农村外出经商办厂务工人员异 地入党大幅度增多,而入党具体条件各地标准不一,难以 把握,政审工作难度增大;农村党支部公开不规范,有的 根本没有公开;还有“飞过海”入党的情况、培养党员打 “擦边球”的问题等等。这些现象的出现,既有客观原因 ,如农村宗族派性的存在、全国各地入党具体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