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向XX代表团的市情介绍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向XX代表团的市情介绍 中共XX市委 XX市人民政府 (X年X月X日) XX是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的故乡,是XX省重要的工业城市 ,是国家批准的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 试验区的中心城市之一。现辖XX县、湘乡市、韶山市和雨湖、 岳塘两个城区,总面积5015平方公里,总人口292万。XX人文荟 萃,自古以来人才辈出,蜀国名相蒋琬、晚清重臣曾国藩、开 国元帅彭德怀、艺术大师齐白石等都出生于此。XX环境优美 ,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韶山是革命圣地,昭山是潇湘八景之 一,水府是国家湿地保护区。 长期以来,XX人民发扬“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 天”的精神,努力拼搏,开拓进取。早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 ,XX就是全国23个重点建设城市之一,得到国家大力扶持,逐 步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改革开放以来,XX经济社 会得到更快发展。目前,XX工业实力较为雄厚,拥有XX钢铁公 司、XX电机厂、江南机器厂、江滨机器厂、XX电化集团等一批 大中型企业;农业基础较为扎实,XX县、湘乡市是全国粮食和 生猪百强县(市);科教事业较为发达,拥有XX大学、XX科技 大学、XX工程学院等十所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学生达12万人 ,各类科研院所97所,科研人员7万多人;区位条件较为优越 ,京广、沪昆和正在建设中的武广高速铁路,107、320国道 ,京珠、上瑞、长衡、长潭西线等高速公路均在此交汇,千吨 级船舶可以通江达海,市区至黄花国际机场仅需半个多小时车 程,形成了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 2008年,我们战胜历史罕见的冰冻灾害,积极应对国内外 经济形势变化特别是国际“金融海啸”的不利影响,努力化解 发展难题,经济运行低开高走、逆势而上,实现了平稳较快发 展。全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654.8亿元,增长13.8%;地方财政 总收入(不含基金)48.77亿元,增长27.05%;城镇居民和农村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4724元、5980元,增长15.6%和 16.4%。今年1-4月,全市实现地方生产总值201.3亿元,同比增 长11.7%;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255.97亿元,同比增长 5.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4亿元,同比增长30.7%;实现财政 总收入(不含基金)15.89亿元,同比增长1.2%。 今年以来,面对日益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市认真 贯彻落实中央、省一系列战略部署,科学分析形势,积极应对 挑战,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努力抢抓国家扩大 内需的政策机遇和“两型社会”建设的历史机遇,把保增长与 抓转型、扩总量与调结构有机结合,进一步转变了发展理念 ,理清了发展思路,强化了发展措施。 一、转变发展理念,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我们按照“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逐步完善了全市经济 社会发展的整体思路,坚持以创新的精神,谋大谋深谋远,实 现重点突破。 一是按照新型工业化发展要求,实现产业的转型发展。重 点推动“四个转变”,即推动由重化工业向先进装备制造业等 高端、高质、高效产业转变;推动由关联度不高的传统产业向 产业集群、产业链延伸转变;推动由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 产业向“两型产业”转变;推动由公有制经济为主的组织结构 向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转变。 二是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增强城市整体经济实力。实施 “11322工程”,即用4年左右时间,培育1个“千亿产业”,建 设1个“千亿园区”,打造3个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领军企业 ,培育20个年销售收入10-50亿元的企业群和20个年销售收入 5-10亿元的企业群。培育“千亿产业”:即以湘钢集团的精品 钢材为依托,拉长产业链条,把精品钢材及深加工产业打造成 “千亿”产业;建设“千亿园区”:将九华经济区和高新区整 体建设成“千亿园区”;打造产业领军企业:打造湘钢为首的 精品钢材及深加工、湘电为首的风电装备及矿山装备制造、江 麓为首的工程机械及先进装备制造领军企业;培育大企业群体 :培育五矿湖铁、吉利汽车、XX电业等年销售收入过50亿元的 大企业,培育江南机器、XX发电、华菱线缆等20个年销售收入 达10-50亿元的大企业群体;培育平安电气、江滨机器、怀其 皮革等20个年销售收入达5-10亿元的成长性好的企业群体。 三是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实现产业优化升级。科技进步贡 献率要明显提高,到2010年达到60%以上,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建立20家国家级、省级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争创 5个以上国家驰名商标或名牌产品。大力实施专利战略,加快自 主创新步伐。加快建立节能减排技术支撑体系,大力实施节能 减排“1126”工程,进一步加大湘江水污染综合治理,大力发 展循环经济,加快推进项目、企业、产业和园区四大循环经济 圈建设。 四是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承接产业转移。全市现代物流 产业社会化、专业化和现代化水平要得到较大提高,初步形成 辐射湘中南地区的交通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信息网络 与功能完备的物流体系,初步形成园区物流、物流中心、配送 中心和大型产业批发市场相配套的格局。重点面向长三角和珠 三角,加强与产业转移地政府、园区和企业的对接,积极承接 产业转移。 二、实施“百千工程”,确保平稳较快发展 我们以保增长促发展为目标,全市上下全面动员, 大力实施“百千工程”,即下派1000名机关干部组成专门工作 组,直接进企业、联项目、入社区、下农村,举全市之力,推 进100个重点项目建设,帮扶100个产值过亿元企业发展,加快 100个示范村建设。我们希望通过实施“百千工程”,实现经济 平稳较快发展。 一是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大力推进100个重点项目建设。突 出抓项目、促投资、保增长,紧紧围绕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 产投资400亿元目标,强力推进100个市级重点工程建设。重点 抓好湘钢技改、江麓技改、隆平论坛等十大产业工程,XX火车 站改扩建、湘江防洪景观道、万楼商贸新区建设等十大基础设 施工程,廉租房建设、污水处理厂、电网改造等十大民生社会 工程。目前,这批重点项目已经基本完成前期工作,部分项目 已开工建设。 二是以产业发展为核心,着力帮扶100个重点企业发展。选 择100家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税收贡献大的重点企业,予以 重点帮助扶持。为了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我们根据中央和省委 的政策精神,制定出台了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 “1+6”政策措施,在中小企业发展、企业融资对接、企业自主 创新、开拓市场、优化环境等方面作出了明确的政策规定。市 财政今年还将拿出3000万元作为新型工业化引导资金。同时 ,针对部分企业尤其是一大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切实加 大了金融服务工作力度,努力化解企业融资瓶颈。 三是以新农村建设为推动,全力推进100个示范村、200个 帮扶村建设。今年在继续实施“百村示范工程”的同时,实施 了“百村帮扶工程”,分别选择了100个基础较好的村和200个 相对落后的村作为示范村和帮扶村,予以重点扶持。进一步完 善农村基础设施,突出抓好水、电、道等建设,加快农村教育 、医疗、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 三、加强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我们把今年确定为“项目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