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区委十二届五次全会上的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区委十二届五次全会上的报告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区委常委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 议。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回顾 今年以来,全区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 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落实省委 “两聚一高”、市委“一个高水平建成、六个显著”部署 ,深入实施“四大战略”,加快推进“四区”建设,经济 社会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上半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 总值313.7亿元,可比价增长8.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6.7亿元,同口径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1.4亿 元,增长6.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4565元 、11832元,增长8.7%、8.8%。 经济发展彰显新活力。转型动能持续增强。加大招商 引资与项目建设攻坚力度,一批新产业新业态项目落地建 设,在建重点产业项目投资增长14.8%。实施重点技改项目 76个,新列入市企业研究开发计划及“双百工程”项目 175个,全区制造业税收增长35%,新增“众创板”挂牌企 业6家。新建在建众创空间20万平方米,新发展“三站三中 心”10家,中关村(海淀)留学人员创业园高淳分园11个 项目签约入驻。服务经济引领增长。全域旅游发展迎来新 契机,雅达与中青旅、金浦集团等重大投资项目签约落地 ,慢城小镇成为省旅游风情小镇、省农业特色小镇,国瓷 小镇成为省产业类特色小镇,1—6月旅游总收入增长 20.9%,旅游人均消费增长8.3%。现代服务业加速线下布局 、线上延伸,农村电商物流园主体竣工,世界村健康电商 产业园建成投用,1—6月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20%,软件和 信息服务业收入、服务贸易额分别增长21%、201.5%。特色 产业向优转型。制定实施新一轮农业布局规划和品牌农业 提升“六项工程”,成立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研究所 ,1—6月新增高效设施农业2000亩、休闲农业1万亩。建筑 业多元化经营产值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南京六建创建特级 资质通过省级预审。水运业保持稳定发展,海运业务呈现 回暖态势。 城乡品质进一步提升。生态底色更加靓丽。强化大慢 城一体化开发,建成吕家露营基地、慢城南路等节点景观 提升、道路绿化提档、环境提质工程;启动三条垄—青山 片区特色田园乡村、国际慢城田园综合体规划布局,推开 80平方公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推进147个美丽乡村、水美 乡村建设,蒋山村入选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名单。城市 建管更有温度。全民动员建设最干净城市,集中整治垃圾 污水、毁绿乱占等城市顽疾;落实城市精细化建管113项任 务清单,完成固城湖南北路等一批市政改造提升工程,实 施老小区综合整治、棚户区(城中村)改造88.4万平方米 ,建成小游园提档等城市“微改造”项目28个,新增停车 泊位3235个,城区10分钟“如厕圈”基本形成;协调推进 19个小城镇建设重点项目,桠溪镇成为全国重点镇。环境 治理更富成效。深化“263”专项行动,全面建立“河长制 ”、“断面长制”,加快实施大丰河水系连通及生态清洁 型小流域治理工程,废弃露采矿山治理基本完成,烟花爆 竹禁放和城区露天夜排档、官溪河船舶综合整治获群众点 赞。 重点改革取得新进展。供给侧改革持续发力。出台中 小企业转贷应急资金管理办法,5大类109个补短板重点项 目有序推进,为实体企业直接减负2.24亿元,置换存量债 务2.84亿元,关停化工、铸造等落后产能企业31家。“放 管服”改革走到前列。在全市首批成立区行政审批局,开 展政务热线“民意110”试点,区、镇街政务服务实现“一 张网”运行,审批时限、材料数量大幅缩减;组建镇街综 合执法大队,1034项行政权力下放(委托)到位。试点改 革取得阶段性成效。扎实抓好30个村级集体经济创新发展 试点项目,省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稳妥推进,全国农 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通过验 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镇街全覆盖。 民生获得感持续增强。富民工作更加聚焦。出台“富 民30条”及乡土专家培育等系列政策,推动高校毕业生等 重点人群就业创业,1—6月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5936人 次,城镇新增就业1782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44人。 落实开发扶业、兜底扶困等帮促措施,抓好8个农民增收项 目示范区建设,建立低收入农户急重病灾救助专项资金 ,低收入农户增收基金扩大到2527万元,扶持低收入农户 就业创业841名。公共服务加大投入。与鼓楼医院、市儿童 医院合作办医取得新进展,区人民医院三期、区二中整体 改造等重点项目按序时推进,红太阳桠溪中学、武家嘴实 验学校分校等工程主体竣工,24个镇村幼儿园、卫生服务 中心项目开工建设,全国药物性耳聋基因筛查中心在淳成 立,“推进全民健身、建设健康高淳”和应急广播体系建 设做法在全省作交流。民生实事扎实推进。溧高高速高淳 段等重大交通项目稳步实施,宁高城际轻轨二期带电试跑 成功,省道360改扩建工程进场施工,城西首末站建成投用 ,96个圩堤消险工程汛前竣工,新改建农村道路20公里、 铺设天然气管网30公里,改造公交站亭15个、投放公共自 行车350辆。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深化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 管理、综治“五无村(社区)”创建,“和事佬”调解工 作室实现自然村全覆盖,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市交办信访 积案化解率达到87.5%,全区越级上访率、刑事发案率保持 低位,社会公众安全感、法治建设满意度保持前列。 管党治党更加严紧硬。深化“五去五来”大走访,建 立网格走访、工作提醒、会商会办、走访旬报、效果评价 “五项机制”,推动党员干部与17万户城乡居民建立“走 亲关系”,基本实现企业(项目)、农村家庭走访全覆盖 ,分级解决群众和企业反映问题6329个、解决率达到99%。 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区委常委会从严落实 10项重点任务,带头开展“旗帜鲜明讲政治”等主题研讨 34次,组织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等专题轮训550人次,依托“一馆多基地”开展党性教育 4000多人次,全区党员干部政治素养、政治能力得到切实 提升。夯实基层基础增活力,健全党建工作“三张清单 ”和“三网共建”机制,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 责任制,全面推行党支部“8+1+X”制度体系,软弱后进基 层党组织整顿提升工作有序进行,武继军、邢青松等6位同 志受到全省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突出奖励,“@高淳发布”跻 身“全国十大基层政务机构微博”,我区获评省基层党员 干部冬训示范区。建立区管单位中层干部选拔任用专项预 审制度,选拔9名优秀干部充实到镇街部门领导班子,选派 44名干部赴先进园区、征收一线挂职锻炼、开展工作。推 动“两个责任”再落实,持续完善“五项清单”,严格落 实“双报告”制度,区委各常委带队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责 任制考核,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组织层层签订责任书,形成 “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扎实开展“四个专 项行动”,分两轮对14家单位进行区级巡察,查办违纪违 法案件122件、党政纪处分90人,问责65人次。同时,支持 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和行使权力,支持人民政协 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作用,统战、群团及 人武、台侨、民宗、老干部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在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今年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出 现了更多积极的变化,但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发展中面临的 困难和问题:一是稳增长的根基尚不牢固,在手在建重大 项目不多,企业创新转型步伐不快,高素质人才引进难、 扎根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还需要一个转化周期。二是 优生态的压力仍然较大,一些“263”整治突出问题没有根 治,全域旅游和现代农业发展路径不宽、品质不高、效益 不优,变生态优势为发展优势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三是惠 民生的任务依然繁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发展不平衡,教 育、医疗、交通、水利等短板较多,社会稳定风险明显增 多,城乡居民持续较快增收难度加大,低收入农户长效脱 贫面临很大压力。四是转作风的措施有待深化,管党治党 有“宽松软”现象,少数党员干部自我要求不严、标准不 高,讲政治、守规矩的意识不强,敢担当的勇气、善担当 的能力不足;“四风”和微腐问题仍未根除,廉政防控体 系还存在一些薄弱点,部分领域仍有一定的风险隐患,等 等。对此,我们务必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 解决。 二、走好富民特色新路子 不久前召开的省市委全会,对富民工作进行了专题部署 。我们要准确把握“聚焦富民”的目标内涵、实践抓手 ,进一步强化“富民兴区”战略的基础地位,稳民富之基 ,挖创富之潜,拓致富之源,收共富之效。 富民是我们最应干好的事情。高淳历来有着创业创富 的人文底蕴,历届党委、政府也一直把富民工作作为重要 抓手,不断提升富民水平、彰显富民特色。特别是2015年 12月召开的区十一届四次党代会,更把“富民兴区”作为 新时期四大发展战略之一,摆到建设“强富美高”新高淳 的突出位置。区委提出“富民兴区”,就是要践行以人民 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省委“两聚一高”、市委“一个 高水平建成、六个显著”部署,让全区人民过上幸福美好 的生活。现在,“富民兴区”已成为全区上下的广泛共识 和积极行动,富民工作也已取得很大成效。站在新的起点 上,我们要接续发力,一以贯之做好“富民兴区”这篇大 文章,目标定位再聚焦,工作部署再聚焦,思路举措再聚 焦,不仅把共富作为充实“三个口袋”的第一位任务,普 遍提高老百姓的富裕程度,而且把共享作为鲜明的工作导 向,普遍改善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努力让高水平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建立在群众普遍认可、普遍受惠的基础上。 富民是我们必须干好的事情。长期以来,高淳虽有 “藏富于民”的传统优势,但也存在“共富共享”的突出 短板。从“可见财富”来看,“十二五”以来,居民收入 增速逐步超过了经济增速,2011年两者逆差5.3个百分点 ,到2016年实现顺差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收 入差距在缩小,2011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26,到2016年 降低到2.14。但总体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尤 其低收入农户占了全市近1/4。从“财富自由”来看 ,2016年居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54.4%,经营性收入占 28.2%,财产性收入占6.6%,转移性收入占10.8%,缴纳个 人所得税的人群中适用低、中、高税率的分别为54.6%、 33.8%、11.6%。与发达地区相比,工资性、财产性收入的 占比相对偏低,中等收入群体数量偏少,对收入增长的贡 献度和拉动力不足。从“隐形财富”来看,高淳民生“保 基本”的能力在不断提升,但老百姓在学有优教、病有良 医等方面的需求,往往得不到满足;对养老保障和服务、 生态和人居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呈“水涨船高”的新变 化。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大富民”理念,以更加精准的决 策和政策,来扩大“中间数”、拉升“低位数”,关注 “支出端”、优化“供给侧”,努力解决好富民中的问题 ,让广大群众获得感更多、幸福感更强。 富民是我们能够干好的事情。高淳的富民工作,有特 色有亮点,更有空间有潜力。高淳处于宁杭生态经济带、 宁宣黄成长带的叠合区,随着宁杭二通道、宁宣高速等重 大交通工程的规划建设,区位交通条件将发生重大转变 ,成为联结苏浙皖、融入长三角的重要节点,这对新产业 的导入、新业态的集聚、新就业的增加,具有积极而深远 的影响。高淳“有山有水有故事”,“国际慢城”的地标 品牌、“美丽乡村”的靓丽名片、“怡人宜居”的城市形 象,为我们培育“生态+”产业,促进绿色富民经济百花齐 放,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特别是今年以来,省市委围绕 基础设施建设、富民增收工作、基层基本公共服务配置等 ,出台了一系列撬动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新一轮民生 大发展的热潮,前景可期、愿景可待。在高水平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进程中,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找准 “加减乘除”的富民路径和方法,千方百计增收入、减负 担,放大政策、平台、基础设施等乘数效应,破除思想观 念、体制机制等束缚,探索“既富又安且美”的高淳富民 特色之路。 (一)突出生态富民,厚植“绿色财富”。高淳续写 “富民篇章”,生态富民是关键点。要坚持“点上开发、 面上保护”,把“生态+富民”作为主攻方向,让良好生态 成为百姓富的增长点、促转型的新支撑。全域旅游极具增 收潜力、富民价值,要紧盯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目 标,依托大慢城“主阵地”, 深入实施旅游+新业态、+大众创业、+文化产业等十大工程 ,借助特色景区、特色小镇、特色田园乡村等载体,推进 农旅互动、工旅互通、文旅互融、商旅互赢,让“美丽经 济”遍地开花、“增收活水”源源不断。农民致富离不开 乡土、离不开农业,要紧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 ,发挥农业园区“辐射”带富、合作组织“牵头”帮富、 乡土专家“领办”促富、惠农政策“撬动”助富作用,大 力发展品牌农业、休闲农业、高效农业等生态型农业,让 农民借助全产业链创造并获得更多价值和财富,使土地成 为聚宝盆,“大农业”成为致富源。 (二)突出特色富民,增进“内生财富”。高淳三大 传统富民产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度占据了半壁江山,关 系着十几万人的“口袋子”,这一特色优势只能强化,不 能削弱。要多措并举调结构、壮主体、延链条,打造特色 产业升级版,提升富民强区带动力。建筑业,要加快从 “汗水经济”走向“智慧经济”,支持企业向高新化、信 息化、工厂化转型,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建筑集团向 建设集团、银行贷款向资本创新升级,争创特级资质和 “鲁班奖”。水运业,要加快从“百姓经济”走向“榕树 经济”,扶持龙头企业“内联外拓”,走集团化整合、公 司化经营、多元化发展之路,提高抗风险能力和产业附加 值。水产养殖业,要加快从“草根经济”走向“品牌经济 ”,坚持线上与线下、品质与品牌、产量与规格“三个并 重”,推广生态化养殖、精细化管理、网络化营销模式 ,努力把“固城湖”系列水产品打造成国内顶尖农产品 ,形成增产更增收的致富品牌。 (三)突出创新富民,做大“新兴财富”。以产业层 次和居民收入双提升为目标,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 快发展,发挥创新蕴含财富创造的巨大潜力,带动更高质 量的就业创业。产业层次决定着收入水平和财富能级,要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和 品牌经济,促进产业链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环节攀升 ,做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以中高端产业提升社会 财富的能级,让更多“草根白领”、“高级蓝领”脱颖而 出。人才是创新驱动的核心要素,要放大“人才催生产业 ”与“产业吸附人才”的联动效应,顺应“互联网+”、 “创意+”、“文化+”、“养老+”等产业融合趋势,进一 步强化政策聚焦、资源聚焦,推动鼓励探索、支持创新、 宽容失败的创业文化建设,积极发展门槛低、参与面广、 根植于民间的新兴富民产业,让“想创业者能创业、会创 业者创成业、善创业者创大业”。 (四)突出改革富民,释放“红利财富”。富民上遇 到的很多难题,大都源于体制机制的障碍。要抓住引领性 强的关键性改革,疏通发展的堵点痛点,释放富民的活力 动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就业创业的“第一道门”,要 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完善“一站式”服务,探 索“不见面审批”,力求“最多跑一次”,更好发挥小微 企业创业“孵化器”、就业“蓄水池”作用。农村改革是 农民就地增收的根本动力,要深化以“三权分置”为重点 的农村土地改革,让农民通过土地流转收租金,通过合作 组织分股金,通过务工就业挣薪金,把“沉睡”的资产变 成富民的资本。农业经营主体是带富一方的“火车头 ”,要落实早园竹等高效农业扶持政策,发展家庭农场、 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支持金融机构创新惠农贷、 阳光信贷、农业保险贷等金融产品,让农民真正成为农业 现代化的最大受益者。 (五)突出制度富民,保障“人均财富”。高水平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要把低 收入农户增收作为硬任务,向长远处着眼、从制度上发力 ,补齐富民工作的短板。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充分 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扶持发展低收入人口能够受益的产业 ,一手挖掘“短平快”增收点,一手培育“中长期”增收 源,让低收入人口真正参与到经济活动中来,增强持续增 收能力。扶上马还须“送一程”,要健全长效稳定的脱贫 机制,既解“燃眉之急”、又除“后顾之忧”。对因病因 残致贫的家庭,要在医疗上加一层保障,在慈善上多一层 关怀,尽可能降低返贫风险。对困难家庭的教育扶助,要 拿出更多资源,舍得更大投入,让其子女学无所忧、学有 所成、学有所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对社会面上的资金 资源,要统筹管理、靶向投放,“扶”到关键处、“助 ”在点子上。扶困先扶志,要把解决“精神上的弱困”作 为关键,建立“先富带后富”的机制,完善“早干多支持 ”的政策,做到主导不“包办”、支持不“支配”,激发 低收入人口增收的内生动力。 (六)突出环境富民,增加“隐形财富”。我们所追 求的富民,不仅是要增加“看得见”的物质财富,更要注 重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 福祉,要统筹地上和地下、面子和里子,深入推进 “263”专项行动、城市精细化建管“十项行动”及最干净 城市建设、文明城市创建系列活动,坚决打好工业企业、 餐饮企业整治和治气、治水、治土攻坚战,加快城乡绿化 向彩色化、珍贵化、效益化提升,营造空气常新、碧水常 流、文明常在的共享空间。公共服务关系群众的支出端和 幸福感,要紧扣“七个更”目标,制定《高淳区“十三五 ”时期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试行)》,建立 让群众“可观、可感”、功能配置“可量化、可持续”、 工作进展“可检查、可考核”的菜单式为民服务体系,促 进“资源跟着需求走、服务跟着居民走”。公共安全连着 千家万户,要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 治理,进一步完善基层自治、党政善治、社会共治体系 ,切实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安全隐患排查、金融风险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