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区委十三届二次全会上关于区委常委会工作的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区委十三届二次 全会上关于区委常委会工作的报告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区委常委会,向大会报告工作。 今年以来,区委常委会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市委的决策 部署,着眼新的发展阶段和趋势,创新思路加大工作落实 ,以上率下推动担当作为,引领和推进各方面工作,重点 抓了四件大事:我们致力于落实责任,新一届区委第一次 常委会专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十八届六中全会闭幕 后迅速组织传达贯彻,坚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 严,开展区委巡察,严格制度执行,铁腕惩治腐败,管党 治党呈现新气象。我们致力于把好方向,成功召开区第十 三次党代会,结合贯彻省市党代会精神,描绘出顺应城市 群发展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有利于构建竞争优势的发 展蓝图,在全区上下形成了高度共识,引领了发展实践。 我们致力于树好导向,进一步强化“以人为本、生态优先 、创新驱动、高效集约”的发展导向,担当作为、干事创 业的工作导向,忠诚干净担当的用人导向,引领溧水走上 更高质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轨道。我们致力于 抓好开局,将发展蓝图落实到规划设计、指标体系和项目 支撑上,将发展任务分解为22项重点工作,区领导牵头推 进重点难点工作,“十三五”发展取得开局之胜,以“三 城一园”为标志的新副城建设得到市场的强烈认同,空港 会展小镇、万达广场、中青旅等一批大手笔项目入驻溧水 ,近百家知名企业竞争我区640亿元PPP项目,溧水成为南 京地区新一轮投资的热点。 一年来,区委常委会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以转型创新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区委常委会认为,建设“经济强”的新溧水,必须以 质量和效益为核心标准,坚定走新型产业化发展之路,打 出了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发展、产业转型升级 于一体的组合拳,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全年地区生产 总值超过600亿元,增长9.5%;1-11月份完成一般公共预 算收入47.2亿元,增长24.6%,增幅位于全省各县、(县级 )市第一。对照“十三五”期间“总量超溧阳、质量赶宜 兴”的比学标杆,总量比学目标实现在望。 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部署要求 ,全力抓好“三去一降一补”工作。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去 产能任务,处置“僵尸企业”74家,盘活低效闲置企业 44家。分类施策做好去库存工作,商品房去化周期持续缩 减,严厉打击房地产中介违规行为,有效遏制房价过快上 涨势头。支持企业直接融资31.75亿元,融资成本降至基准 利率。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实施“营改增”减税3.4亿 元,按照政策降低企业失业保险缴费比例,为实体经济减 负增效。 把创新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制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 战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政策措施》,推动企业创 新、产业创新、园区向高新区转型,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 。深入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科技企业小升高行动 ,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6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 46%,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大力推进创业创新载体建设 ,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7家,空港新城科创中心投入运 营,幸庄科技产业园一期开园,入驻企业61家,成功入选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修订完善《专利专项资金管理办 法》,大力支持专利创造和产业化,申请发明专利1408件 ,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1件。 大力实施高端产业培育工程,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把新兴产业作为产业转型的主攻方向,战略性新兴产业 占比达36%、提高3个百分点,特别是新能源客车生产及配 套水平稳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全力保障重点企业加快 发展,工业企业前30强开票销售收入增长40.9%、税收增长 71%,大企业支撑作用明显提升。推进优质企业培育计划、 上市公司培育计划,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新 增“新三板”上市企业4家、规上工业企业32家,服务业增 加值占比提高0.9个百分点,农业规模经营比重提高5个百 分点。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建设,34个市级以上重大项目完 成投资145.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0.2%,项目数和投资完 成率位列全市第二。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今年签约项目 83个,其中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8个,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二、着力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 区委常委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工作的 重心放在服务人、满足人的需求上,努力让广大群众共享 发展成果。 把增加群众收入作为民生幸福的重中之重,坚持居民 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和 9.2%。扶持自主创业517人,帮扶困难人员再就业232人 ,化解过剩产能职工充分就业。用于扶贫财政资金达 5597.4万元,实现脱贫4905人,脱贫比例超过50%。 我们明确提出,政府支出优先保障民生,全区公共财 政预算支出80%以上用于民生事业。大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 水平,与主城区优质教育、医疗资源达成多项重要合作 ,特殊教育学校、区中医院异地新建等项目加快推进,中 考、高考成绩优异,医疗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城镇职 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救助实现市级统筹,城乡居民 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失业金最低标准稳步提高,社会保 障力度进一步加大。镇街为民服务中心、城市社区为民服 务中心建设全覆盖。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05个,老 有所养水平显著提升。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完成拆迁180万 平方米,老旧小区出新13.47万平方米,建成共有产权保障 房100套、公租房70套。针对群众关切的拆迁安置房问题 ,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全年分配安置房2763套,涉及 1598户,较大程度缓解群众安置困难。成建制小区进驻物 业全覆盖。新增城区停车场5个、停车位870个。夺取防汛 抗洪伟大胜利。 把高素质人口集聚工程作为重要抓手,以量身定制服 务人的具体需求为工作重心,精准施策,精细服务。优化 调整公交班次与站点设置,开通开发区微循环公交线路。 启动城南新区、开发区人才公寓建设,对符合条件的高素 质人口给予购(租)房补贴。聚焦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 业、研发产业、总部经济、高校院所,拓展高素质人口集 聚渠道。深入实施“创业南京”人才计划。今年新增大专 以上人口11689人,首次实现高素质人口净流入。 把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确保社 会大局和谐稳定。坚持哪里有群众的诉求,哪里就有政府 的工作,将网络问政平台向民间网站延伸,办理网络诉求 667条,办结651条,解决率为97.6%。加强信访法治化建设 ,开展信访积案攻坚化解等专项行动,圆满完成G20峰会、 省市党代会等重要时点的安保任务。深化平安溧水建设 ,全力抓好安全生产,文明城市综合测评、公众安全感、 法治建设满意率、信访工作绩效等指标位居全市前列。 三、大力提升城乡功能品质 区委常委会认为,城市工作是最大民生,也是最大短 板,正面临着重大机遇。召开城市工作会议,对新型城市 化作出全面部署,研究出台城乡建设三年计划,大力推进 康居新城建设。 坚持走高效集约、产城融合的新型城市化道路,促进 精明增长,建设紧凑城市。严守城镇发展、生态保护、农 业发展“三大空间”,划定基本农田、生态红线、林地保 护、水域保护、建设用地规模、产业区块、城市开发边界 “七条控制线”。高标准建设城南新区核心区、国际化空 港新城,推动老城区有机更新,市民之家、城隍庙街区等 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空港产业新城PPP项目有力推进,无想 山森林公园、幸庄湿地公园等建设成效初显。区委常委会 集体调研经济功能区,推动“二次创业”,开发区在省级 开发区中排名前移1位,空港枢纽经济区形成2平方公里框 架,与禄口国际机场达成战略合作。白马农业科技园被授 予省级高新区,综合考评全国第一,石湫影视基地民国街 区、大唐东宫等项目加快推进。高度重视特色小镇建设 ,无想国际创业小镇、南京空港会展小镇入选市级建设名 单,南京石湫影视小镇入选市级培育名单,入选数目全市 第二。实行城区全域网格化管理,数字化城管投入运行 ,大城管体制基本形成。 注重用统筹的办法提升镇村发展水平。深入推进工业 资源统筹,开发区推荐到镇街项目46个,落户签约11个 ,总投资8.95亿元。大力推进区镇两级共建新市镇,市级 重点新市镇完成投资19.1亿元,其他新市镇拉开框架。大 力推进土地利用方式创新,处置低效闲置土地1536亩,新 增占补平衡指标1000亩。清理违法违规建设项目604个。建 立生态补偿机制,在生态红线保护、农村道路建设、环境 整治等方面补助镇级资金3.6亿元。 以全域旅游的理念打造全域美丽乡村,做好“都市田 园+”文章。实施“空屋计划”,打通农民进入城镇和城市 人才、产业、资本下乡“两个通道”,石山下美丽乡村受 到国家旅游局和省市的肯定,成为全省旅游亮点。大力建 设旅游综合服务环和无想山南、石臼渔歌、秦淮源头、红 色李巷四大组团,推动旅游与文化、农业、养老等产业融 合发展,建成美丽乡村38个,入选“2016最美中国榜”。 实现旅游收入85.9亿元,增长20%。 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完善城乡功能的重中之重。轨道 S7、S1线全线主体施工,省道341、省道246溧水北段基本 建成,启动省道123改扩建工程、秦淮河四级航道整治提升 工程,枢纽功能不断完善。完成石臼湖防洪能力提升一期 工程,秦淮河等流域干堤建设扎实推进,对农村河道、撇 洪沟等进行提标整治,城乡防洪排涝能力大幅增强。基本 完成城乡水务一体化扫尾工程,农村公路提档升级220公里 ,燃气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公交实现一体化。 四、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区委常委会认为,生态是最大的财富、最宝贵的资源 ,必须铁腕治污,坚决守住绿水青山,彰显秦淮源头的生 态品牌。 高度重视中央环保督察工作,坚持即交即办、立行立 改,查处环境违法案件85件,13项督察交办件全部整改到 位。针对督察中反映出的问题,更大力度落实生态文明建 设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大力实施 系统化生态补偿、环境违法司法移送,全面推行环境监管 网格化。 全面加强突出环境问题整治。严格管控扬尘污染、秸 秆焚烧,加快淘汰老旧机动车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 80%以上。开展中山河、护城河、南门河等整治,实施城区 清水通道贯通补水,在全市率先完成规模畜禽养殖场清理 。突出抓好农业面源污染、危险废物污染、填埋垃圾场污 染等整治工作,加大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建设村污水处理 设施57套。深入推进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企业10家 ,整治污染企业35家,单位GDP能耗下降2%。 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厚植生态本底。推进干线公路生 态化提升、慢行系统、城乡绿化等建设,新增绿化造林 5100亩,林木覆盖率达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