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全市“高质发展、后发先至”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全市“高质发展、后发先至”动员大会 上的讲话 同志们: “高质发展、后发先至”,是市委、市政府立足连云 港市情实际,着眼连云港长远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部署。今天的动员大会,规模之大、规格之高,既体现了 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也充分表明了我们 推动“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的坚定信心。会议的主要目 的,就是要动员全体连云港人,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连云港“后发先至”的殷殷嘱 托,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进一步 认清形势、振奋精神、顽强拼搏、负重奋进,全面开启 “高质发展、后发先至”新征程。 下面,根据市委常委会研究的精神,我讲三个方面意 见: 一、认清形势、正视差距、坚定信心,切实增强推动 “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2009年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 确领导下,带领全市干群,克服基础条件差、制约因素多 等客观实际,艰苦奋斗,团结拼搏,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发 展成绩。 一是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截至去年底,我们的GDP已迈过两个千亿门槛,从 940亿元增长到2640亿元,接近2009年的3倍;工业应税销售 收入从746亿元增长到2366亿元,是2009年的3.2倍;一般公 共预算收入从90亿元增长到215亿元,是2009年的2.4倍;城 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翻番,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 150%,全市居民存款余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都接近 2009年的3倍。 二是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形成了石化、冶金、装备制造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12个百亿级特色产业;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正式获批,一批 重大项目相继落户,产业发展的后劲不断积蓄。深入实施 “三大行动计划”,28家优强企业应税销售收入占全市的 比重达到52%。四大药企跻身中国制药工业30强,恒瑞医药 入选福布斯全球创新百强,中复神鹰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 等奖,新医药等一批创新型企业成为连云港产业的靓丽名 片。 三是基础设施实现新提升。 一体两翼、一港四区组合大港格局已经形成,30万吨 航道一期通航,一批专业码头、深水泊位建成投用,港口 吞吐量达到2.23亿吨,实现翻番。“两纵一横”高速公路 网全面成型,四条高铁开工建设,花果山国际机场年内即 将动工,我市的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对外联通更加顺畅。 四是城市家园展现新面貌。 城市建成区面积从95平方公里拓展到223平方公里,拉 开了现代化海滨城市框架;快速公交、海滨大道等重点项目 相继建成,成为全国首座城市家具标准化示范城市。持续 推进“干净、方便、顺畅、安全”连云港建设,特别是全 市上下发扬“同心同德、真抓实干、迎难而上、争创一流 ”精神,高标准创成全国卫生城市,城市功能日益完善、 城市品质不断提升,我们的家园越来越美丽宜居。 审视自我必须客观全面,既要纵向比,更要横向比;既 要看到成绩,更要看到差距。过去已成为历史,关键要创 造未来。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连云港的发展正迎来全新的 契机,已经进入加快发展的新阶段。 一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聚焦。 当前,连云港正面临以“一带一路”为主的多种机遇 的叠加。“一带一路”是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外交的顶层 设计,格局之宏大、谋划之深远、影响之广泛、蕴藏之丰 富,前所未有。作为地级市,总书记四次见证我们的“一 带一路”合作项目,国家对我们地位作用的高度认可,在 全国都非常少见。 二是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 从江苏沿海开发到“一带一路”交汇点核心区先导区 建设,省委、省政府一直都非常重视连云港。特别是省委 十三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把连云港作为“一带一路”战 略支点来规划发展、重点支持,将连云港的发展站位提升 到新的高度;娄书记、吴省长更是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要 全力支持连云港加快发展。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高 度重视是我们加快发展的坚强后盾和政治保障。 三是基础条件的不断改善。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连云港的交通瓶颈逐步突破 ,30万吨航道二期已经开工,高铁、新机场、城市快速路 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特别是盛虹石化、中化国际、东华 能源、卫星石化等重大临港产业项目加速集聚,优势产业 、优强企业持续壮大,连云港加快发展的基础越来越好 ,条件越来越成熟。 四是连云港有一支想干事、想发展、想改变面貌、有 极强战斗力的干部队伍,有530万热爱家乡、勤劳智慧、盼 望发展的港城人民。 这是我们真正的优势所在,是我们克服一切艰难险阻 的力量源泉! 二、明确目标、理清思路、狠抓关键,以科学务实的 举措全力推动“高质发展、后发先至”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推动“高质发展、后发先 至”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 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以港兴市、 产业强市、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协调共进”五大战略 ,以“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为主题主线,带领全市人民 团结一心、和衷共济、顽强拼搏、负重奋进,决胜高水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港城而努力奋 斗。 按照这一总体要求,到2020年,我们的主要奋斗目标 是:地区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明显高于全 省,主要经济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确保高水平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产业投入实现翻番,累计达到3500亿元;工 业应税销售收入、工业增值税分别达4000亿元和180亿元 ,年均增长2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330亿元以上 ,年均增长1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40%,全社 会研发投入占比达2.5%;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达80%,继续保持全省领先。 围绕“高质发展、后发先至”这一主题主线,突出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坚决落实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战略,加快推动 经济发展高质量。加快发展是我们最紧迫的任务,做大做 强产业是我们最关键的举措。全市上下必须始终高扬加快 发展主旋律,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心无旁骛、保持定力 ,全力以赴推动连云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要把抓工业、抓产业作为根本。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一座城市,没有 产业就是无本之木,不抓产业永远没有希望。产业不强特 别是工业不强,是连云港的最大短板。我们要真正实现后 发先至,唯有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化,实现一二三产业协调 发展。 一是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石化产业基地。连云港有港 口,临港有200多平方公里的工业盐田,发展大进大出、大 运输量、大用水量的重化工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我 们要严格按照环保安全、工艺设备、投入产出、品质品牌 四个“世界一流”的要求,全力推动盛虹石化、中化国际 、东华能源、卫星石化、新海石化、益海粮油等千亿级项 目建设,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形成集聚效应 ,加快崛起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打造全省乃至沿海新的 增长极。 二是着力做强做优“三新一高”产业。“三新一高 ”是连云港最具创新力的产业,有一大批实力雄厚、创新 领先、享誉全国的龙头企业。要依托四大药企,加强医药 行业创新能力培育,积极争创国家级新医药技术创新中心 ,打造国家医药产业集群,把连云港医药创新的优势变成 更强的发展优势,建成世界知名的药港。要加快中复神鹰 T1000碳纤维产业化,积极推进新产品开发,不断拓展多领 域应用,推动新材料产业加快向高端攀升。要积极发展新 能源产业,加快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具有国 际竞争力的先进能源动力技术群。要深入实施中国制造 2025连云港行动纲要,大力发展大型装备、精密机械、信 息电子产品等制造产业,积极培育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建 设全国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 三是着力培育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就是 生命力、就是竞争力。连云港山海相拥、港城相依,历史 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要深挖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 展物流、旅游、文化、金融、大健康等特色产业,努力打 造一批具有连云港标识的产业品牌。新兴产业代表前沿、 代表未来。要把握科技脉搏、瞄准技术尖端,在电子信息 、通信装备、生命科学等领域,培育2–3个高成长性的战 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拓宽产业的发展空间。 四是着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传统产业是连云港 产业的“底子”。我市的钢铁、化工,包括一些传统制造 业,仍然处在产业链低端,能耗高、排放高、污染重,不 尽快转型升级,注定将被市场、被时代淘汰。要加快推进 “两化”融合,加大传统产业技改力度,全面提高产品技 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和本质安全水平,让企业轻装上 阵,焕发新的活力。 五是着力推动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要深入推进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牧渔 结合,种养加合一,推进“一产接二连三”,打响“连天 下”生态、安全、高效、外向型农业品牌,推动农业园区 化、标准化、科技化,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第二,要把抓项目、抓投入作为核心。 发展产业核心在抓项目、抓投入。没有投入就没有发 展,没有投入就没有后劲,没有投入就没有未来。没有项 目、没有投入,一切都是空谈。不管东南西北风,狠抓项 目不放松。全市上下必须牢固确立“项目为王”的理念 ,紧紧啃住三年3500亿的产业投资目标,县区、功能板块 力争每年产业投入超百亿,全市动员、全民动手、全员参 与,打一场抓项目、抓投入的攻坚战。要一手抓“做大做 强现有企业”。 这是最现实、最直接、风险最小、见效最快的手段 ,也是现有企业最强烈的愿望。全市现有近9万家企业 ,20多万家个体工商户,这是我们发展的坚实基础。要持 续推进培优培强等“三大行动计划”,一方面引导企业技 改扩能、转型升级、做强做大,加快成长为行业发展的领 跑者、行业创新的领军者、行业竞争的优胜者;另一方面 ,鼓励企业攀高附强,在更大范围内与行业领军企业开展 合资合作、高位嫁接,促进企业跨越式发展。要认真落实 国家和省市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一切创业 激情充分迸发,一切创业源泉充分涌流,持续掀起万众创 业热潮,培育一批小而新、小而特、小而精、小而强的优 质企业。 广大企业家们要志存高远、高质发展、追求卓越、争 做贡献,为港城发展体现应有担当。要一手抓“全力以赴 招商引资”。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抓手。要按照 “一二三产业并举、大中小项目齐上、国资外资民资同抓 、市县区镇联动”的思路,立足我市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 优势,找准项目对接突破口,进一步强化以商引商、专业 招商、产业链招商、重点区域招商和以情招商,配强招商 队伍,完善奖励措施,精心组织招商活动,形成大招商、 招大商的浓厚氛围,争取更多高质量项目在连云港落地 ,切实增强“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的后劲支撑。 第三,要把高质量、高水平作为前提。 后发地区走传统老路,只能永远落后于人。连云港要 实现后发先至,必须解放思想、敢于打破常规,走一条特 色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的跨越之路,这条跨越之路 的基本前提,就是经济发展高质量。这个高质量体现在 “六个高”: 一是产业层次高。产业层次决定发展层次,提升产业 层次是增强竞争力的根本所在。要着力推动“三新一高 ”优势企业向更高层面迈进,形成一批行业龙头、一批科 技型小巨人和一批行业单打冠军。要着力推动传统产业转 型升级,切实增强竞争能力,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要进 一步提高行业项目的门槛,通过做大、做高、做精增量 ,带动产业层次整体提升。 二是产品质量高。进入激烈竞争的时代,产品质量决 定企业命运。要切实增强质量意识,发扬工匠精神,按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深入推进质量强市行动,大力 扶持名品名牌建设,做强做优自主品牌,重塑传统特色品 牌,培育自主创新品牌,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努力提 升连云港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是科技含量高。创新是“第一动力”。连云港在科 技创新上有特色、有成功的典范,要以创新型试点城市建 设为抓手,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 我快”的思路,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打造区域性产业创新 中心。要突出企业主体地位,鼓励优势领域的龙头企业 ,加大研发投入、攻关核心技术,带动区域创新水平提升 。要突出园区主阵地功能,大力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形 成产业集中度高、服务能力强、规模效应明显的科技企业 集聚区。要突出政府引导作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大 科技金融支持力度,促进人才、技术、资本、市场对接 ,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环境。 四是投入产出高。投入产出比是衡量经济发展质量的 重要标尺,没有高的投入产出比,就没有高质量的发展。 要牢固树立“以亩产论英雄”“以效益为导向”的思维 ,建立以亩均税收、亩均销售收入等为主要内容的评价体 系,通过规划引导、精选项目、腾笼换鸟、技术改造,大 力提升劳动生产率、亩均产出率、资本利润率,推动产业 集中集聚集约发展。 五是环保安全标准高。我们追求的发展,一定是绿色 的发展、安全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这是我们的底线。 要着力提升环保、安全门槛,紧盯万元GDP能耗、水耗“双 降目标”,严把“产业导向、项目准入、节能减排”三个 关口,严格落实项目建设“四个一律”要求,以高门槛、 高标准确保实现经济的高质量。 六是人力素质高。人才是“第一资源”,谁拥有一流 人才,谁就拥有竞争的优势和发展的主动权。要紧紧围绕 党政工作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 伍建设,以更优的政策、更多的投入、更大的力度,努力 培养本土人才,扎实用好现有人才,千方百计引进紧缺人 才,优化环境留住各类人才,为连云港发展广开进贤之门 、广纳天下英才。 (二)坚决落实以港兴市战略,加快推动开放发展高 质量。港口是连云港最大的资源,开放是连云港最大的优 势。全市上下必须始终坚持特色发展主路径,坚定不移推 进以港兴市,坚定不移推动开放发展,加快把连云港建成 “一带一路”战略支点。 第一,加快构建“一带一路”东方大港。 要按照枢纽港、产业港、物流港、贸易港的定位,切 实加强港口建设。 一是建设区域性国际枢纽港。着力完善港口基础设施 ,加快推进30万吨级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