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全市农机局长会议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全市农机局长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市农机局长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中 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全省农机化工作会议精神以 及市委五届二次全会精神,总结2006年全市农机化工作 ,表彰2006年度全市农机化目标考评先进单位,分析农机 化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研究部署2007年全市农机化工作 目标任务。刚才,各县(市、区)对2006年农机化工作进 行了很好的交流,对2007年工作也提出了不少新思路和新 举措,为做好今年农机化工作开了一个好头。下面,我根 据局党组研究的精神,讲几点意见。 一、2006年全市农机化工作主要成效 2006年,全市各级农机部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 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以及市第五次党代 会精神,紧紧围绕“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扬州”目标,以服务 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为中心,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为动 力,抢抓机遇,创新突破,推动了农机化快速健康发展 ,实现了“十一五”农机化发展的良好开局,为促进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去年一年 的工作成效主要体现在: 1、农机装备质量快速提升。去年,在中央1号文件精 神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影响和推动下,农民和机手购买 大中型、高性能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持续高涨,全市农机装 备结构调整和更新步伐明显加快。全市新增大中型拖拉机 274台,比上年增长20%,全市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达到 5744台。新增联合收割机719台,其中高性能联合收割机 516台。全市高性能联合收割机保有量达到3237台,高性能 联合收割机占到总有保有量的44.9 %,在全省和全国地级市 中名列第一。农机装备实力的增强大大促进了全市农机作 业水平的提高,去年全市小麦机收水平达到97.5%,比上年 提高2.2个百分点,水稻机收水平达到96%,在全省处于领 先。全市主要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6%。 2、水稻种植机械化较大突破。去年,各地抓住各级党 委、政府更加重视和支持“三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的大好机遇,争取把插秧机推广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内容 ,争取加大对插秧机推广的政策扶持和导向投入,调动了 农民购买使用插秧机的积极性,水稻机插秧推广实现了新 突破。全市新增高性能水稻插秧机911台,比上年增长27.6 %,超额完成了市政府和省农机局下达的目标任务,全市高 性能插秧机保有量达到2272台,在全省处于领先。宝应县 、江都市、高邮市去年插秧机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分别 新增插秧机323台、303台和225台,成为我市和全省机插秧 机大县。全市水稻机插秧面积达到53.2万亩,比上年增长 74.3%,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达到30%,比上年提高12.3个 百分点,首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7.5个百分点。全市万亩以 上的水稻机插秧乡镇达到21个。插秧机单机作业面积达到 228亩,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去年,全市机插秧在遭受严重 洪涝灾害的情况下,全部丰产丰收,机插水稻平均亩产达 到600公斤以上,高于人工栽插和其它种植方式。与此同时 ,各地还围绕建设生态市和节约型社会、节约型农机,进 一步改进和完善秸秆机械化还田机具和技术,在全省率先 把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技术和水稻机插秧技术有机集成 ,形成了秸秆机械化还田成熟技术模式,为解决秸秆焚烧 ,实现秸秆就地、简便、大量还田提供了一条经济适用的 新途径。6月13日,省局在我市专门召开了全省秸秆机械化 还田技术现场会,组织全省市、县农机局分管局长和农机 专家前来观摩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演示和后续机插秧作业 演示,现场会对我市和全省今后扩大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 推广产生了积极的推动和影响。去年,全市新增秸秆还田 机械221台,机械化秸秆还田面积达到218万亩,在全省领 先。 3、农机跨区作业收入显著增加。去年,全市各地把跨 区作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来抓,着力在开拓市 场和提高组织化程度上下功夫,千方百计做大农机跨区作 业规模,打响扬州农机跨区作业的市场品牌。上半年,市 局主动邀请湖北、重庆等地农机部门来我市洽谈水稻机插 秧跨区作业,并组织各县(市、区)农机局负责人和部分 跨区作业服务队、农机大户参加在重庆召开的长江中下游 流域水稻跨区作业协调会,联系落实了一批新的作业市场 和作业订单。下半年,为抢先开拓东北跨区作业市场,市 局又组织人员赴东北实际调研联系作业市场,摸准摸实市 场信息,并及时召开全市东北跨区作业信息发布会,介绍 东北跨区作业市场情况和需要注意的事项,邀请黑龙江省 农垦农场三江分局的农机经纪人与我市跨区作业经纪人、 明星机手、明星服务队代表进行面对面的洽谈,签订了一 批作业合同。与此同时,去年全市各地在组织跨区作业中 ,进一步完善全过程跟踪服务措施,注重发挥明星机手、 明星服务队和跨区作业经纪人的影响和带动作用,外出跨 区作业的机具和规模创历史新高。2006年,全市共组建了 300多个农机跨区作业服务队,外出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 达到9710台次,跨区作业总收入达到3.14亿元,比上年增加 18.5%,为全市农民人均增收110元,顺利实现了“跨区作业 三年为全市农民人均增收超百元”的目标。去年我市在全省 率先组织300多台高性能联合收割机进入东北市场跨区作业 取得首战告捷,跨区作业面积达到30多万亩,跨区作业收 入突破2000万元,平均每台机纯收入超过4万元,为我市今 后跨区作业大规模进军东北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农机服务组织创新稳步推进。去年,全市各地农机 部门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推进农村“三大合作”的要求,坚 持农机服务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方向,创新思路 ,创新理念,在全省率先推进农机服务组织创新,大力扶 持发展农机专业协会、农机合作社、农机股份制公司、农 机大户、农机经纪人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在全市培植了 一批有影响的农机合作组织典型。4月份,市局与市农工办 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创建“四有”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工作的 意见》,计划3~5年内在全市发展新型农机合作组织100个 以上,创建“四有”农机合作组织30~40个,并出台了相应的 扶持和激励措施。9月份,为规范全市农机合作组织的组建 和运作,市局专门举办了全市农机合作组织负责人培训班 ,对农机合作组织负责人从合作社组建、章程制定、组织 机构建立、内部规范管理等内容进行了系统培训,并印发 了《农机合作组织示范章程》,进一步引导全市农机合作 组织发展、规范和提高,尽快做到“三优”(优化经营机制、 优化组织结构、优化服务质量),实现“三增”(增大服务能 力、增强管理水平、增加经济效益)。去年,我市还在总 结水稻机插秧合作社成功做法的基础上,与省局联合制作 了《合作之路天地宽》的电视专题片,大力宣传和推广农 机合作组织创新典型,我市的做法得到了农业部农机化司 等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省局9月份在我市举办了“‘东洋杯 ’机插秧合作组织发展论坛”,我市在论坛上介绍的农机合作 组织创新做法受到了与会领导和专家的一致肯定。水稻机 插秧合作社为农民提供从育秧到机插一条龙服务,实现农 民、机手、合作社“共赢”,受到了广大农民和机手的普遍欢 迎。到2006年底,全市已组建各类农机服务组织389个,其 中农机协会52个,农机合作社20个,农机专业服务公司7个 ,农机作业服务队310个。拥有各类个人会员1.2万多人,拥 有固定资产5.5亿,各类农机具总数达1.3万多台套。2006年 全市农机服务组织经营总收入达到5亿多元,农机服务组织 创纯收入2.5亿元,人均增收超过2万元。宝应县曹甸镇机插 秧合作社吸引139台插秧机入会,为全镇8000多户农民提供 机插秧一条龙服务,合作社经营收入达到408万元,纯收入 达到170万元,分配后提取基金17万元,成为我市和全省“四 有”农机合作组织典型。 5、“平安农机”创建扎实开展。去年,全市各地围绕 “保安全、促发展、促和谐”,层层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 ,加大依法管机和“平安农机”创建力度。一是精心组织开展 “创建平安农机、服务新农村建设”活动。年初,市局争取市 政府将农机安全生产和“平安农机”创建工作列入全市安全生 产目标考核内容,并争取列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和谐农 村建设的重要内容。8月份,对全市“平安农机”创建工作进 行专题部署,明确提出通过3年左右时间的努力,在全市创 建30个“平安农机” 乡镇、100个“平安农机”村、1000个“平 安农机”户。江都、高邮、宝应、邗江等县(市、区)政府 专门下发《“平安农机”创建工作意见》, 加大“平安农机 ”创建的行政推动力度。下半年,市局又联合市安监局加强 对“平安农机”创建工作的巡回督查,切实把“平安农机”创建 落到实处,以创建促安全。到2006年底,全市已有5个乡镇 建成“平安农机”乡镇。二是深入开展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按照省安委会、省农机局和市安委会的部署与要求,全 市各地与公安、交通、安监等部门密切配合,开展了一系 列有影响的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在整治中各地突 出对重点地区、重点机具、重点农时的农机安全生产检查 ,加大对上道路拖拉机、变型运输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 田检路查力度,出重拳整治黑机非驾、无牌无证、超速超 载等违法违章行为,有效地杜绝和减少了农机事故的发生 。去年,全市共检查各类农业机械30000多台,纠正违章 3300 多起。检审上道路拖拉机 11852台,检审联合收割机 3343台,上道路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检审率达到92.4%。全 市农机事故率比上年下降8.6%,农机事故死亡人数比上年 下降9.38%,有力地保障了农机安全生产。三是下大力气抓 好农机市场整顿。去年,结合“3·15”和“三下乡”活动,全市 各级农机部门主动与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联手,开 展了声势较大的“打假护农”和“红盾护农”活动,净化了农机 市场,规范了农机维修和供应市场行为,保护了农民和机 手的合法权益。2006年,全市共检查农机供应和维修网点 550个,查处和没收假冒伪劣农机产品2300多台(件),案 值25万元,通过整治全市农机供应和维修网点持证率达到 90%以上。 6、农机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规模明显扩大。去年,全 市各地认真贯彻《江苏省新农村建设农机“111人才工程”实 施意见》,围绕抓好农机管理干部、农机技术人才、农机 驾驶操作人员、农机行政执法人员“四支队伍”建设,从培训 工作入手,狠抓“五个结合”,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 ,农机培训规模和职业技能鉴定人数有了新突破。2006年 全市共举办各类农机培训班100多期,培训各类农机人员 6500多人,其中有1111人通过考试取得了国家农机职业资 格证书,超额完成了市政府和省农机局下达的目标任务。 与此同时,去年还组织对全市5个第一批取得拖拉机驾驶培 训机构资格的驾校一年来的运行情况进行了逐一检查,对 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初步规范了全市农机培训和考 核发证行为。 7、农机优质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去年,全市各地围 绕开展“机关作风建设推进年”和“农机优质服务创新年”活动 ,进一步转变作风,创新服务,提高服务“三农”和新农村建 设的水平。一是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全市各地在 加大农机补贴政策宣传的基础上,加强对农机补贴落实的 监督和检查,规范补贴申请程序,健全补贴机具台帐,对 农机补贴坚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公示的原则,实行 “阳光操作”,把农机补贴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农民机手手 中。与此同时,各地还根据农民的购机需求,及时做好农 机补贴机具计划的争取和调剂工作,用足用好农机补贴政 策,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到农机补贴。2006年,全市共争取 各类农机补贴资金1700多万元,补贴农民达到3000多户 ,吸引农民投入农机化的资金达到1.46亿元。二是超前做好 农用柴油保障供应工作。去年,针对成品油普遍提价,农 机手购买柴油难的突出问题,主动与市石油公司协调,在 全省率先出台了保障农用柴油供应办法,对投入农忙作业 的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优先保证供应和灌装,解决 了农民机手大忙作业的后顾之忧,受到了农民机手的普遍 称赞。全市夏秋两季共发放农业机械作业用油加油卡 13000多张。三是扎实开展农机优质服务。去年,针对夏秋 农忙特点,农忙前超前制定机具平衡和调度预案,农忙中 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电话为农民机手及时排忧解难,组织 明星机手、明星服务队为外出务工人员家庭和劳动力困难 家庭开展优先优质优惠服务,为跨区作业机手开辟“绿色通 道”, 5月份和10月份市局又两次走进“行风热线”,现场解 答农民机手的咨询和投诉,受到了农民和机手的广泛好评 。四是扩大农机化信息宣传。去年全市各地多渠道、多形 式加大对农机化工作的宣传力度。《中国农机化信息网》 和《江苏农机化信息网》录用多条扬州农机化工作信息 ,《扬州通讯》、《扬州政讯》多次刊登农机文章,扬州 日报、扬州电视台、扬州晚报等新闻媒体多次深度报到农 机跨区作业、农机服务组织创新、农机优质服务的典型做 法,扩大了农机化工作的社会影响。去年我市的农机化特 色工作也引起了全国人大农委、农业部农机化司和省农机 局的关注。4月22日,以全国人大农委副主任舒惠国为组长 的全国人大农委调研组一行,来我市专题调研《农业机械 化促进法》贯彻实施情况,调研组对我市加快发展农业机 械化、组织农机跨区作业、创新农机服务组织、扶持发展 农机大户等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今年元月17日新任的农 业部农机化司宗锦耀司长到我市考察了江都大镇农机服务 合作社,走访了江都农机大户毛晓丰,对我市的农机化特 色和创新工作给予了肯定和表扬。 在充分肯定“十一五”开局之年农机化工作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市农机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机化扶持资金和导向投入明显不足 ,远不能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