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杨洪波:弘扬联大精神培养博雅人才努力把红河学院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化大学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弘扬联大精神 培养博雅人才 努力把红河学院建设成为 区域性国际化大学 ——在红河学院升本十周年“红河论坛”上的交流讲话 (2013年10月18日) 杨洪波 尊敬的陈书记、甘院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受邀到红河学院,有两个任务,一是祝贺,二是交 流。红河学院是红河州的最高学府,是红河州彰显文明、 荟萃人才、生长智慧的地方。红河学院,踏着改革开放的 节律催生、发展、跨越,35年教书育人,35年传承创新 ,35年服务发展,为红河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为红河 的教育振兴、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值此红河学院 35周年校庆、专升本10周年之际,我谨代表中共红河州委 、州人民政府向红河学院的全体师生员工表示热烈的祝贺 和亲切的慰问!也向红河学院多年来为红河发展所作出的 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才,陈书记对我说了很多溢美之词,让我感到压力很大 。接受这个任务我就一直在想,我来讲什么?讲课、讲话 、讲演,都不妥,还是和红河学院的师生们做个交流为好 。 在风雷激荡的中国近代历史上,云南曾有一文一武两所学 校,虽然办学时间很短,但是对近代中国的命运都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它的精神价值延绵至今,惠及后人。文,乃 西南联大;武,乃云南陆军讲武堂。先有云南陆军讲武堂 ,后有西南联大,我就先从云南陆军讲武堂开始讲起。 云南陆军讲武堂,创建于1909年,对中国近代军事的影响 之大,堪与黄埔军校相比。1909年到1928年,云南陆军讲 武堂共举办了19期,培养学生4000多人,造就了一大批中 国乃至亚洲近代史上最杰出的军事家。其中,包括了新中 国两位开国元帅,三个国家的军队总司令,300多位将军。 新中国的两位开国元帅,一位是曾经在建水短暂驻足的朱 德,一位是马来西亚的归侨叶剑英。三个国家的军队总司 令,一位是刚刚去世的、大家所熟悉的越南的武元甲,一 位是韩国复国之后的首任总理李范奭,一个是在朝鲜地位 仅次于金日成的崔庸键。这些军人在国难当头之际,“慷慨 同仇日,间关百战时”,创造了可歌可泣的英雄战绩,不仅 成了中国革命的中流砥柱,而且也为云南赢得了极高的声 誉。梁启超曾感叹:云南“以一隅而抗天下,开数千年历史 之创举;不计利害为天下先,拯国命于垂亡,当为全民感 谢。”中国近代历史的辛亥革命、护国运动、北伐战争、抗 日战争等无不与云南陆军讲武堂息息相关,云南陆军讲武 堂的将士抒写了二十世纪上半叶整个中国的“大历史”。 1910年3月31日,一辆法国蒸汽机车拖着一列火车途经蒙 自,驶入昆明,两万多围观群众把昆明火车站挤得水泄不 通。这一天,就是滇越铁路通车的日子。当天,云南陆军 讲武堂的校长李根源对全体师生讲了这样一番话:“云南已 沦为法国殖民地,亡国、亡省之祸,迫于眉睫,希望大家 牢牢记住今天。”说罢,失声痛哭。那一天,云南陆军讲武 堂给学员布置了《观滇越铁路通车有感》的作文题,极大 地激发了广大学员的反帝爱国情绪,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斗 志。云南陆军讲武堂的校歌中有这样一句话,叫“看试手 ,补天裂。”军校师生为靖国难,慷慨赴国,凭着一腔爱国 热情,为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而牺牲,捍卫了中华民族的 共和之梦。这样一所学校所高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她所演 绎的英雄主义传奇,至今依然像一座丰碑矗立在历史的长 河中。 另一所学校是西南联大。“七七”事变之后华北沦陷,“华 北之大,已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在风雨如晦,强敌 入侵的艰难困苦之际,国民政府决定把清华、北大、南开 三所学校南迁,先在长沙临时组建了联合大学,不久再次 南迁云南。校歌当中的第一句就是“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 宫阙”。西南联大文理学院、法商学院的师生曾经在蒙自南 湖边住了半年的时间,时间虽然短暂,但是,在红河文化 教育史抒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给红河留下了宝贵的精神 财富。西南联大的校训“刚毅坚卓”,大学精神在西南联大体 现得淋漓尽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是中国传统士大 夫以天下为己任的一种家国情怀。在国难当头的时候,这 种精神、这种价值观,在西南联大的师生身上凸显得非常 鲜明,他们身上所体现的民族气节、使命意识最值得后人 所称道。闻一多、李公朴、朱自清虽然没有获得诺贝尔奖 ,但是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民族气节、强烈的爱国使命 ,冠盖全球。人们也许会忘记所有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但 是永远不会忘记闻一多、李公朴、朱自清这些有民族气节 的大学者,因为他们身上蕴含着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 。西南联大办学八年,所有的师生和全体中华民族一起为 抵抗日本侵略者,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杰出 贡献。虽然他们不是战死在疆场的战士,他们只是坚守三 尺讲堂的一介书生,但是他们呕心沥血、前仆后继、笔耕 不辍,为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精神薪火的相传作出了重 大贡献。他们也和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将士一样,树立起 一座让人高山仰止的文化教育丰碑。 西南联大师生的身上最宝贵的精神是爱国、科学、民主。 第一是爱国。他们当中有很多的学生到国外去学习、深造 、进修,有的学生毕业后就返回祖国。像邓稼先这样学习 非常优秀的学生,一直默默无闻地为中国的两弹事业做出 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为什么能够不远万里,在远渡重 洋之后又回国来报效祖国?为什么甘愿在戈壁沙漠中默默 无闻地奉献自己的一生?最重要的就是爱国的情操和信仰 。如果没有这种情操和信仰支撑,他们不可能做出这种人 生的选择。第二是科学。科学就是严谨的治学态度,在条 件十分艰苦的环境下,西南联大的师生在中国,在学术界 各个领域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治学的精神很严谨,追求 真理的精神很可贵。第三是民主。蔡元培所倡导兼容并包 的学风在西南联大得到传承,西南联大一直坚持这种兼容 并包、独立自由的学术传统。冯友兰先生在西南联大的碑 文当中就写了这样一句话,说“联合大学以其兼容并包之精 神,转移社会一时之风气,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 主堡垒之称号,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当时西南 联大被称之为中国大后方的“民主堡垒”。中国有句成语叫做 ,“千夫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西南联大是违千夫之诺 诺,作一士之谔谔,这就是一种民主精神,西南联大的民 主精神非常可贵。曾经在蒙自住过的陈寅恪先生,他倡导 的学术精神就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正是在这种精 神的培养和熏陶之下,西南联大走出了一大批中国文化教 育以及各方面的精英人才。西南联大组建时大概有4000名 学生,最后毕业的是2000人左右,其中,大陆两院院士就 有170多名,还不包括台湾中研院的院士;李政道、杨振宁 两位获得了诺贝尔奖,邓稼先、王希季、赵九章等9位科学 家获得了两弹元勋的称号,包括云南植物学家吴征镒在内 的5位学生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我们回顾云南陆军讲武堂、西南联大这两所学校、感悟这 两所学校,从中我们可以明白教育的使命就是教育人、培 养人。如果学校不培养人,学校就得不到认可。如果教育 不能培养人,不能让人成其为人,教育也就没有任何意义 。德国哲学家康德在《论教育》书中讲到,在世间万物中 ,“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一种存在”。在康德看来,人以外的 动物,仅需要以本能的方式运用它的天性,而不需要像人 那样经过教育。确实如此,正是教育,使人与其它的存在 (包括动物)区分开来,使人真正成其为人。人只有经过 教育,而且也只有教育才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所以,教 育对于一个人至关重要。一个人所受教育的年限、程度、 层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人的成就、素质和生活状 况。 现在,农村还有很多老百姓生活比较贫困。要改变贫困地 方和贫困群众的面貌,有很多途径,但是最重要、最有效 的途径是教育,而且,要实现高等教育。一般而言,农民 要脱贫致富,要走三步曲。第一步,要脱离单纯种粮食。 中国千百年来的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 息,依然填不饱肚子。仅靠种粮,农民不能脱贫致富。第 二步,要脱离土地。第三步,要脱离农村。前两步,脱离 种粮,可以种石榴、葡萄等经济作物,增收致富。或者离 开土地,进城务工,但他们并没有真正的脱贫致富,他们 的生活仍然处在一个低水平的状态。但是,一个农村孩子 接受了高等教育,他基本就脱离了农村;一个家庭,只要 有一个孩子上了大学,也就脱离了农村。所以,要让农民 真正脱贫致富,非常重要的途径就是接受教育,而且是接 受高等教育。所以,学校就要培养人。学生进大学读书 ,老师在大学教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学生毕业后获得 的不应当仅仅是一纸文凭、一些死记硬背的知识,更不是 仅仅获得一些谋生的技能。学生大学毕业后,最重要的应 该是获得成为一个优秀人才基本的素质和素养。国外大学 重视通识教育,就是着眼于人的基本素质、基本素养。 哈佛、耶鲁、剑桥、牛津等大学,他们共同的精神就是爱 国和奉献。哈佛大学的正门有一段话,“为增长智慧走进来 ”,在校门的背面却写着另外一段话,“为服务祖国和同胞走 出去”。耶鲁大学,有一个叫内森·黑尔的学生雕塑,这个学 生当间谍被抓,他在刑场上说:“我唯一的遗憾,是我只有 一次生命献给我的祖国”。这实际上就是彰显爱国和奉献的 精神。不论是西南联大,还是云南陆军讲武堂;不论是哈 佛大学的校训,还是耶鲁大学的精神,实际上都是教育学 生做人第一、修业第二。 作为学校、学生,其命运始终跟国家、民族的命运息息相 关。红河学院的办学历史,也充分体现了这种精神。没有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就没有红河学院三十多年的辉 煌成就;没有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 创造了那么多的创业机会,也就不可能让一代又一代的毕 业生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所以,现在的大学生生逢其时 ,碰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