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市委组织部长在2014年荆门市新招录选调生、公务员、大学生村官和硕士博士人才岗前培训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知荆门 爱荆门 建荆门 做缩差领跑、提前小康的胜利军 同志们: 八月是孕育果实的季节,八月是收获梦想的季节。今天 ,我们非常高兴地迎来了即将投身荆门建设的306名青年才 俊。这其中,有省委组织部分配的选调生61名、有新招录 的公务员168名、大学生村官23名、硕士博士人才54名。在 此,我首先代表中共荆门市委、市委组织部,对大家的到 来表示热烈欢迎! 今天的会议既是一个迎新会,又是一个培训会。古人说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大家来自五湖四海,有 的刚刚踏上荆门这片热土,对荆门还很陌生;有的虽然是 荆门籍的同志,也都是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 关门”,无暇了解荆门。在大家即将开启人生新的篇章之 时,我想向大家介绍荆门,以期让大家弘扬“筚路蓝缕、 以启山林”的创业精神,传承“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 进取意识,营造“抚有蛮夷、以属华夏”的开放气度,做 “缩差领跑、提前小康”的生力军。 荆门因荆门山而得名。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设荆 门县,为“荆门县”得名之始。唐朝之后,荆门地区先后 设荆门军、府、州、直隶州。1912年民国时期复设荆门县 ,1979年设荆门市(县级),1983年荆门升格为地级市 ,1996年钟祥市、京山县划入荆门市,现辖京山县、沙洋 县、钟祥市、东宝区、掇刀区五个县级行政区划和漳河新 区、屈家岭管理区、荆门高新区三个派出机构。 荆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 城,更是一方涌动着激情与智慧的热土。市委书记万勇将 荆门概括为:中华第一县,神州第一书,荆山之门、汉水之 滨、农耕之源、生态之城。并在武汉园博会上赋联曰:两 江奔腾千古楚水文明路,群峰跌宕万年荆山锦绣美。今天 ,我想用“六句话”来具体阐释荆门: 一、荆门是荆楚门户 荆门,南接三湘、北通九派。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在《汉 江临泛》中写到:“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 外,山色有无中”。这首诗成为推介荆门的经典诗句。荆 门自宋代起就有“荆楚门户”之美誉。楚国又称荆楚,自 西周立国,以江汉沮漳地区为依托,开疆五千里,是先秦 时期疆域面积最大的国家,覆盖今以湖北为中心的南方地 区10余省。 荆门驻中国之心,区位优势独特。“江汉沮漳,楚之望 也,荆门适当其中”。古往今来,荆门都是中国南方人类活 动中心。距今3200年前的商朝时期,权人在荆门建立权国 ,成为荆门古代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和初始。约公元前 740年,楚武王灭权国,设权县(今沙洋县马良境内),是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县,有“中华第一县”之美誉。之后的 历朝历代,荆门均为荆楚大地的中心区。从地理位置看 ,荆门位于湖北省中部,是湖北之心。同时也是中国的几 何中心,有专家曾以“我的中国心”来代指荆门。在湖北 “两圈两带”发展战略中,荆门既得“两圈”地理之便 ,又享“两带”政策之利。 荆门处水陆通衢,交通条件便利。荆门得中独厚,自古 以来就是南北往来的必经之地。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在《 复荆门县记》中说,荆门历来为达官、要人和军队所重视 ,海外官员商贾进京致贡,南方各地官员进京述职,都要 从这里经过,所以招待过往宾客的事务特别繁多。荆门居 荆襄古道之中,荆襄古道是我国古代南北之间最主要的陆 路通道,其重要性惟有东方大道和丝绸之路、京杭大运河 可与之媲美。汉江是长江最大支流,是古代南北往来最主 要的天然河道。荆门处在汉江中游,溯流而上可达襄阳 ,顺流而下直抵汉口,水路交通顺畅。今天,荆门已形成 了由铁路、公路、水路等多种运输方式构成的立体交通运 输网络。焦柳、长荆、荆沙、蒙西(即建)等铁路在荆门 交汇,荆门至武汉的城际铁路正在孕育之中,可望明年动 工;二广、沪蓉、随岳、荆潜等高速公路在荆门交织。与 中航集团合作建立全产业航空新城。荆门,未来的交通更 加便捷。 荆门扼名关要塞,战略地位重要。古代荆门境内关卡林 立,控扼荆襄古道。尤其虎牙关是南北大道及荆襄古道最 南的一道雄关。独特的战略地位,使荆门成为兵家必争之 地。荆门是千年古战场。三国时期,关羽北伐樊城驻军长 坂时,将其青龙偃月刀插于帐前的一块大石头的罅隙中 ,这块石头后被称为掇刀石,掇刀区也因此而得名。荆门 地区诸多地名,如拾回桥、放马山、白石坡等,都来源于 三国典故。南宋时期,岳飞在荆门城南建岳飞城,长期驻 军。明末,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血战7天7夜,才将荆门城 攻破,荆门由此被誉为“铁打的荆门”。荆门是红色革命 地。1930年,祖籍钟祥石牌、时任红二军团总指挥的贺龙 元帅亲自率部三打沙洋、两克荆门、四破京山,开展土地 革命。1938年,陶铸以京山丁家冲为中心开展斗争,京山 成为鄂中抗日游击战争的指挥基地。1938年,上将张自忠 ,将第三十三集团军司令部驻扎荆门龙泉中学,率领部队 四过汉江,歼灭日军近两万人。1939年,李先念在京山主 持召开“养马畈会议”,开展一系列军事斗争,打击了日 寇的嚣张气焰。 二、荆门是人文楚地 荆门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历史名人群星璀璨,人文思想 影响深远,文化古迹星罗棋布,被誉为“华夏人文第一都 ”。 荆门人探源重理的思想独树一帜。千百年来,荆门的名 人乡儒研穷至理,不断探求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形成了众多 的哲学思想和学术派别,杰出代表有老莱子的道学、陆九 渊的心学、朱震的易学。古代著名思想家、道学家老莱子 ,与孔子同时代,曾隐居于荆门蒙山(今象山),“著书 十五篇,言道家之用”,是荆门历史上第一位文化名人。 在荆门任知军一年零三个月的陆九渊,是南宋时期著名的 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家,是中国古代杰出的“精神哲学 大师”,与朱熹齐名,被后人尊为“百世大儒”。他创立 心学,以“心即理”为立论点,提出“宇宙便是吾心,吾 心便是宇宙”,开创了宋明理学主观唯心主义思想。陆九 渊以“尊德性”为宗,强调把做人的德行践履、人格修养 置于首位,注重人和人品,“不识一个字,也要还我堂堂 正正地做个人”。他1191年9月3日举家千里赴荆,即日亲 事,时年53岁。先后修筑荆门古城,革除税弊,清理积案 ,政绩显著,被南宋朝廷丞相称为“荆门之政”。宋代理 学家朱震,荆门沙洋人,少时在东山书院读书,后来考中 进士,对易学颇有研究。他认为“太极”之气是世界本原 ,提出象数易学思想,推动了易学特别是象数学的发展。 此外,荆门还是楚辞大家宋玉(钟祥人)、歌舞艺术家莫 愁女(钟祥人)、杂文大家聂绀弩(京山人)的故乡。 荆门人尚文重教的乡俗由来已久。荆门历来尊师重教 ,文风丕盛,人才辈出。北宋时期,荆门知军孙镛在东宝 山上修建东山书院,供本地子弟上学读书,培养了一批杰 出人物。“荆门三凤”——孙何、孙仅高中状元,孙侑考 中进士;朱震、朱巽两兄弟双双考中进士,东山书院因而 名噪一时。陆九渊在教书育人上,主张德育在先,技艺次 之,应“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他任荆门知军 时,修建郡学、贡院,在象山东坡讲经台上筑亭,宣讲理 学,亲自执教,开启民智,每次听众多达数百。清朝荆门 大德知州舒成龙,主持州事12年,是最有作为的一位知州 ,他修州志、建学校、立三仓、创二闸、四起堤工,成年 累月“俗吏劳劳,日无宁晷”,开创了荆门历史上的盛世 ,被乾隆皇帝两次诏见。他编纂的《荆门州志》,弥补了 荆门历史文献的一大缺憾。毛泽东曾说:“乾隆年间修的 (荆门)州志是最好的一部(州志)”。舒成龙认为,“贤 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清乾隆十九年 (1754年),他筹集白银6083两,其中他本人捐资4200两 ,兴建龙泉书院。龙泉书院自创办以来,考取的进士、贡 生、举人达274人,曾培育出中国近代医学教育奠基人陈雨 苍、开国上将陈士榘、医学家革心才、药学家陈士林、画 家李可梅等一大批杰出人才,可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 领风骚数百年”。舒成龙离开荆门时,荆门百姓沿途摆设 香案饯行,官轿走走停停,三天后才在依依不舍的人群中 离开荆门地界。龙泉书院后经多次改名,现为荆门龙泉中 学。今天的龙泉中学,秉承书院重文兴教的传统,“安学 、亲师、乐友、信道”,启人心智,桃李满天下。2014年 龙泉中学高考再创辉煌,一本上线645人,上线率达 61.7%,其中北大、清华上线17人、录取12人,在全省名列 前茅。起源于兰台书院的钟祥一中,近年来也捷报频传 ,2014年北大、清华录取8人。今年全市达清华北大提档线 29人,录取20人,4名考生跻身全省理科前10名。一本上线 2167人,56%为“985”或“211”大学。 荆门人事亲重孝的传统源远流长。荆门历来注重孝道。 老莱子年七十岁,还装婴儿啼哭,养小鸟让父母玩耍,穿 五彩斑斓的衣服,让年事已高的父母心情舒畅,被认为是 古代二十四孝之首,“老莱斑衣”、“戏彩娱亲”的典故 就出自于此。明嘉靖皇帝朱厚熜出身于湖广安陆州长寿县 (今湖北钟祥),是一位以孝道著称的皇帝,他即位后做 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尊父朱佑杬为“兴献帝”,由此引发 了历史上罕见的、前后长达十五年的“大礼议”事件。他 当皇帝第三日,就派人赴安陆州接母亲蒋氏进京,以尽孝 道。为祭祀父母,朱厚熜按照皇帝陵寝规模在钟祥松林山 修建了明显陵,是明代最大的单体帝王陵,是湖北仅有的 两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舒成龙任荆门知州时,号召尊敬 和优待高寿老人,褒奖孝义人物,在《荆门州志》中专辟 “孝友”一卷,记载荆门从春秋至清朝的四十多位孝子 ,为后人树立榜样。钟祥还是“中国长寿之乡”,共有百 岁以上老人近百人,  每十万人中拥有的百岁老人,超过  “世界长寿乡”标准。 三、荆门是竹书之乡 荆门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境内有大量的楚文化遗存 ,以竹简最具特色,先后出土了包山楚简、郭店楚简、严 仓楚简,最具代表性的是1993年在沙洋纪山镇出土的郭店 楚简,它开启了中国简帛学研究的“荆门时代”,荆门是 当之无愧的“竹书之乡”。 郭店楚简是“世界上最早的原装书”。郭店楚简共 804枚,其中字简726枚,简上13000多字,分为18篇,包括 道家著作《老子》、《太一生水》等4篇,儒家著作《缁衣 》、《五行》等14篇。郭店楚简大部分为先秦佚书。除《 老子》、《缁衣》、《五行》外,其余均为失传了2300多 年的先秦佚书。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大量的先秦文献典籍 被付之一炬,而郭店楚简因深埋在楚国贵族墓中,才逃过 了这一劫,得以重见天日。德国汉学家瓦格纳教授这样评 价郭店楚简:“世界上只有1947年埃及出土的大批基督教 的佚书可与郭店楚简相提并论”。郭店楚简是唯一科学考 古发掘出土的先秦典籍。 郭店楚简是保存最好的先秦竹书。郭店楚简的出土是古 籍、古文字、古文献领域标志性文化大事件,引发了人们 对我国先秦历史文化的高度关注。它是楚简书法的典范。 书法艺术灵动自然,富于变化,典雅、秀丽,堪称出土楚 简书法中的杰出代表,对于研究汉字的演变和发展过程具 有极为重要地位。它是古代书籍的样本。第一次真实再现 了我国古代竹书的种类、形式及编连特征。它是古代典籍 的珍品。2008年,国务院将郭店楚简全部列入第一批《国 家珍贵古籍名录》。时任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同志这样 评价郭店楚简:“如此重要的先秦文献,不能只理解是荆 门人民的文化财富,也不能只认为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财富 ,它是世界文化宝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郭店楚简改写了中国古代思想史。美国哈佛大学杜维明 教授对郭店楚简作出了这样的评价:郭店楚简出土以后整 个中国哲学史和中国学术史都需要重写!郭店楚简改写了 中国古代思想史、经学史、学术史和楚文化史。它展示了 早期道家和儒家思想的原貌。郭店楚简儒家学说与道家学 说并存,说明在郭店楚简时期,道儒之间的关系是和睦共 处的。它填补了古代儒学思想发展史上的空白。郭店楚简 包含大量孔孟之间的著作,构建了孔子至孟子之间的思想 发展链条,填补了儒家学说的文化缺环。它提供了最古老 的宇宙生成模式。郭店楚简的《太一生水》篇为我们提供 了先秦哲学史上一套最完整、最古老、最独特的宇宙生成 论。《太一生水》主要描绘宇宙和自然现象的生成、运行 过程。原文是 “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天反 辅太一,是以成地。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复 相辅也,是以成阴阳。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四时 复相辅也,是以成沧热。沧热复相辅也,是以成湿燥。湿 燥复相辅也,成岁而止。”它的主要内容是,“太一”是 宇宙万物生成的本原,“太一”和“水”先于天地而存在 ,强调“水”在天地万物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太一 ”是中国最早信奉的上帝,宇宙的创造者。“水”是万物 之源、天地之源、无所不在、能屈能伸、滴水穿石。《太 一生水》的最大特色是以自然之水比喻哲学之水、思想之 水,也是中国先民的智慧之水。其精髓是“反辅”,它提 出宇宙本原——太一在创生世界过程中,作用的同时有反 作用的发生,体现了先进的“循环演进论”,有别于、甚 至是高于《周易》和《老子》的单向、平滑演化论。这也 反映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成就,否定了黑格尔的“中国 古代没有哲学”的谬论。 四、荆门是中国农谷 中国农谷,是湖北省级战略、荆门实施,是以“四化同 步”为原则,以泛农发展为方向,以科技为支撑,以体制 机制创新为动力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大背景催生大战略。荆门的独特基础和突出优势,使中 国农谷战略成为必然。悠久的农耕文化不可复制。“荆山 楚水贯五千年农脉,门阡户陌达三万里谷源”。荆门历史 文化悠久,屈家岭农耕文化距今已有5000多年历史。在屈 家岭遗址发现了中国第一粒人工稻、第一只彩陶纺轮、第 一座隔墙连间式住房遗迹,特别是其红烧土中保存着密接 成层的大量稻谷和稻茎,说明屈家岭是世界上最早的稻谷 发源地之一。丰富的资源禀赋无法比拟。荆门土地资源丰 富,人均耕地面积1.97亩,位居全省第一,其中屈家岭人 均耕地达4.4亩以上,远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荆门矿 产资源矿种多、储量大、品位高,主要有煤炭、磷矿、石 膏、石灰石、累托石等50多种。煤矿虽然储量不大,但品 质好,发热量大。早在清朝时期,英国矿师郭思敦经过